我们没有的胸襟

标签:
娱乐 |
不少观众狠批荷李活片霸道,喜欢宣扬「大美国主意」,但尝试客观一点看,「踩美国主意」的电影也有不少,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拆弹雄心> (Hurt Locker),还有米高摩亚一系列纪录片等,都毫不保留地讽刺他们的政府无能及自私,<劲揪侠> (Kick-ass) 更反过来讽刺他们的英雄片。
又例如今年的大作之一<叛逆谍战>(Green Zone),麦迪文饰演美国军官,在伊拉克寻找「大杀伤力武器」,结果次次落空,后来经过名查暗访,才发现整场战争,全是因为政府的一个谎言。这个国际大笑话虽然并不新鲜,但不能不佩服美国人的胸襟,他们可以让一套公然与自己国家「打对台」的电影登陆全世界;或者应该说,他们的影圈其实很独立,亦很商业,他们可以左手掴自己一巴,右手收大家的戏票钱。只要是好桥段,或可以卖座的题材,一概照拍可也,笑骂由人。
所以,没有听过美国政府或某某权贵要控告片商「拍摄失实」,更未尝听过有电影因「开罪人」或「政治不正确」而遭禁播。原因很简单,在美国人眼中,电影终究是一门娱乐,看完,就当梦醒;但在中国人眼中,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都视电影为某些工具,即使写明「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大家仍坚持用「对人又对事」的方式去对待这娱乐产品。因此,我们从来不会有<叛>这类型的电影,连电视剧、小说、网络小说也不会有。不然,就不会出现「河蟹」这个既可笑又可悲的现象了。
*本文刊登在2010年6月7日香港东方日报<写意>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