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邻右里
(2010-04-30 02:23:55)
标签:
文化 |
某天,特地回到儿时长大的居所楼下,怀缅一番,想起很多邻居的旧片段旧模样。
童年的岁月,大多是和邻家的孩子度过的。一起吃喝玩乐,一起跌跌碰碰,一起闯祸,都在那幢大厦的范围内发生。妈妈和不同楼层的师奶们也非常友好,常常结伴去买菜,搓搓「卫生麻雀」当然不在话下;妈妈煮好的汤,会拿一碗给十五楼的张太;没有盐时候,会敲门问七楼的施太借;有次,笔者一时顽皮,在家中跌破了头,血流如泉,一众邻居火速送来绷带、纱布和急救药箱,然后更齐齐送笔者进医院,这些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岁月神偷」中那街坊街里守望相助的场面,绝对不是虚构出来的。
今天,很少听到人们谈「邻居」,隔壁的姓甚么,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电梯内,大家都板着脸孔,连一个笑容也吝惜;自己也试过刚想出门,却因为听见外面有人,不想寒暄,最后还是多等几秒才走。常说香港有「深层次矛盾」,连邻舎间的关系也搞不好,社会又怎能和谐呢?
有一天,决定鼓起勇气,主动与隔壁的王生打招呼。原来对方也颇健谈,而且相当亲切,大家还说日后要互相照应。那天晚上,觉得自己的家好像温暖了一点,因为我不再被陌生人围住。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有些老智慧是从来不会过时的。不信的话,明天就拿出一点善意来,认识一下你的邻居吧。
* 本文刊登在2010年4月30日香港东方日报<写意>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