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司仪示范
(2010-04-23 03:28:02)
标签:
娱乐 |
金像奖的掌声,应该分一些给司仪郑丹瑞。
一个活动中,司仪往往是被人遗忘的角色,奖项没有他的份儿,目光不会落在他身上,但这个岗位责任重大,要记台词、背流程;要说得铿锵悦耳,又不能喧宾夺主,而且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随时「执生」,事前又要花大量时间准备,压力之大,观众不会理解。散场后,得奖者和嘉宾继续做主角,搞庆功、做访问、接受恭贺,而司仪只能在暗暗的角落里舒一口气,替别人高兴。
今年阿旦独挑大梁,能控制场面,又不胡闹过火。嘉宾们说甚么,他管不了,但他做好自己的本份,写好、演绎好自己的讲稿。他将港产片比喻为男朋友,港片观众为女朋友,三两分钟的一个故事,当中没有一粒多余字,却巧妙地道出了这十多年间两者关系的转变:男友北上寻欢,女友无奈改投荷李活的怀抱,二人渐行渐远,男朋友忘了,外面的掌声多大都好,始终不及家里那位爱人一个赞赏和拥抱。简单的比喻,发人深省。他常教导笔者,世间没有天才波,事前功课一定要做足,不要奢望于临场爆肚。那些台词,明显是出自他手笔,而且之前肯定演练过无数次(但他一定说没有!),将之与其它人所说的比较,高下立见。
旦老师,超时当然不是你的问题,是你令一个颁奖礼完满地结束。好一次教材式的司仪示范,以你为荣!
* 本文刊登在2010年4月23日香港东方日报<写意>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