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人格理论-Rogers Personality Theory
(2010-04-04 22:10:05)
标签:
早教幼儿英语少儿英语教育英语学习方法英孚新东方瑞思泡泡育儿 |
分类: 幼少儿早期教育理论 |
罗杰斯认为:采用当事人的态度作为真诚的基础,通过进入当事人的态度使我们具备了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人格动力学,当事人的自物观和知觉体验与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何在相关,自物的形成和重组导致了人的社会行为,对人的知觉、自我观等的观察才是激起我们创造心理治疗理论的基本要点。
⑵人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知觉对事物作出反应,对个体而言,这种主观体验和知觉是“真实”的。
⑶生物对事物的反应是生物整体的反应。
⑷生物个体具有基本的实现倾向,这种倾向维持和激励生物体验生活。
⑸行为即是指生物具有目的指向的尝试,并通过这类尝试使个体感到需要被满足的体验。
⑹情绪常常伴随和易化目的性行为。情感程度的强弱取决于对行为重要性的判断。
⑺理解行为最好的切入点是理解人的内部自我评价点。
⑻人的部分自我知觉常常会渐变为人的自我部分。
⑼通过与外界环境作用和人际交往,人逐渐形成自我——系统的、变化的但相对固定的特征性知觉及赋有价值意义的人际交往模式。
⑽与知觉伴行的价值观有时可直接来自个人体验,也常从他人处内化而习得,但因为知觉的歪曲性,人常把习得的价值观认为是自己经历后直接得到的。
⑾体验贯穿人生始终,体验常作为象征性知觉而被整合进入人的自我中去,有时这种知觉因为与人的自我不符而被否定或歪曲,有时未被自我知觉而被忽视.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整理如下:
1.
经验是由意识的或潜在意识的知觉开始,通常与个人既有的价值体系不一致的知觉将被拒绝,被忽略、被曲解,个人并非直接对知觉反映,乃是对于感情反应。
2.
预期积极作意志决定个人应该明确有所知觉,并且适当而正确地使其象征化。个人能够了解自己,借语言表现其象征,则过去被认为是与自己的概念不一致的经验将被援助其知觉、接纳与象征化,增进适当的象征,导致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或建设性的发展。
3. 个人具有实现自我的目的,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他将更尊重自己,也要求别人积极尊重他,加强其动机。
4.
它的价值是随着对于直接经验的知觉和反射产生。后者的知觉虽然是被歪曲的,却被认为是仿佛直接被知觉。凡是积极企图实现自我的个人,将不依赖被投射的价值而采取继续评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