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源胜境关

(2013-08-22 10:16:28)
标签:

富源

名胜

胜境关

文化

分类: 清泉石上

富源胜境关-云南曲靖旅游名胜,我国省与省之间,天然分界之奇,恐怕要首推云贵交界处的乌蒙山支脉老黑山山背上的胜境关。

 

老黑山气势磅礴,横亘南北二百余里,山势险峻,地界滇黔,路当孔道,在云南省旅游名胜曲靖市富源城东9公里处,有宣威岭。此处山势陡然低缓,呈“凹”字形状,是古代由黔入滇必经之路,有“全滇锁钥”之称。明朝代宗景泰年间,云南巡抚洪弼派人当关借势,“助风水之兴,补山川之胜”,修建了气势宏伟的牌坊一座,巍然虎踞驿道之上。


牌坊又称界坊,高12米,宽10米,三开间,中间主坊较高,两边副坊较低,由12根楹柱支撑,琉璃瓦顶上造型别具一格的八条龙吻,与坊顶金黄葫芦攒顶相映生辉。匾额上书“滇南胜境”四个大字,云南省旅游名胜曲靖市富源县胜境关由此得名。


云南省旅游名胜曲靖市富源县胜境关牌坊东西各有一对石狮。“雨师好黔,风伯喜滇”,贵州气候湿润,云南气候干燥,因此,东面的石狮长满青苔,西面的石狮则红尘覆盖。同样,贵州方向的楹柱湿润,云南方向的楹柱干燥,横梁西干色黄,东湿色绿。明代状元杨慎谪贬云南永昌(保山)途中见此奇景,称:“西望,山平天豁;还观,则箐雾瘴云,此天限二方也。”数百年来,经过此地者多有共同的感受。吴自肃在其《滇境》诗中写道:“才人滇南境,双眸分外明;诸峦环秀色,芳树道文情。”真切地道出了久行云雾之中,突然雾氛一扫,顿觉海阔天空的感觉。旅人游者见此奇景常常大抒情怀。牌坊楹柱上过去曾有一联:“咫尺辨阴晴足见人情真假,滇黔原唇齿何须省界分明。”


现代科学解开了“滇南胜境”这一气象奇观之谜。由于地理等影响,形成了东经104。附近云贵高原的一条气候分界线——昆明准静止峰,而云南省旅游名胜曲靖市富源县胜境关恰好就位于这条线上。


云南省旅游名胜曲靖市富源县胜境关界坊往东数十米,有一条露于地表的天生石龙,又称石虬。石龙曲屈盘旋,张牙舞爪,栩栩如生。明景泰年间,有人在此建一亭,名日“万里亭”。清康熙四十四年,云贵总督王继文派人修葺,将“万里亭”更名为“石蛐亭”。旅人游子多在此暂歇,有的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彩云深1人划滇疆,岭上茅分古夜郎。北望帝京程万里,南瞻金马路遐荒。”(任中宜《再咏滇南胜境》),有的因地写景:“境人滇东便翠微,禅关曾鉴石龙归。安排鳞甲埋芳草,怒卷沧溟送落晖。”(刘体宸《石龙古寺》),有的借景书写怀抱:“龙岂池中物,何来岗上眠。待到春雷发,乘时欲上天。”(李恩光《石龙古寺》),石虬亭附近原有一“石龙古寺”,可惜已毁,现仅存古杉一株,数人合抱。


石虬亭内原有一“鬻琴碑”,记载了一个清官廉洁爱民的动人故事。


鬻琴碑原名遗爱碑,始立于清康熙年间,说的是有个名叫孙士寅(浙江钱塘人)的知县,在平彝(富源)任职六年(康熙四十五年至五十一年),离任时,百姓结队相送他出胜境关,并在关前为他立了这块碑。到了光绪三十四年,参与编纂《清光绪平彝县志》的李恩光发现此碑文简略,依原意改写了文字并载人县志,同时重立碑于胜境关前“石虬亭”内,易名鬻琴碑。碑文云:“来携此琴来,去鬻此琴去,伤哉!廉吏不可为,几载山城空叱驭……磋磋一碑何足异,去思德政塞天地……”孙士寅当官不贪财,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而离去时却连路费都不够,只得将心爱的古琴卖掉,真是两袖清风返故里。


从石虬亭往东二三百米,但见两山夹峙,一关横锁,这便是胜境关,古代出入云南的重要关隘,自古被称为“滇黔锁钥”,关城早已毁于兵燹。云南省旅游名胜曲靖市富源县胜境关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各级政府拨出专款重修了关城和石虬亭等。


登上高大雄伟的城墙,侧耳倾听,仿佛可闻古战场干戈之声;极目远眺,山岩峭壁间古驿道互隐互现。随着云南省旅游名胜曲靖市富源县胜境关当地旅游业的开发,人们又循着古老的驿道来这里觅古览胜,“滇南胜境”又放光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