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37,490
  • 关注人气:13,4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老师讲述:“思想的作用”与“六识的心态”

(2014-01-02 10:32:35)
标签:

南怀瑾

思想

意识

现量

分别

分类: 南怀瑾老师开示(佛法)

要知道,我们这个思想里头,分析起来大概有六个部分,第一个叫“根本心”,是我们自己动念要做一个事最初的动机。

 

我们这个根本心一作用的时候,同时伴随了一个功能,叫做“随行心”。譬如我们看到一个好吃的东西,就想吃,那个是很本能的,这是“根本心”。但是这个东西我想吃,可不可以吃,不知道能不能吃,这个是跟着来的,这叫“随行心”。

 

第三个心是连带着来的,当着这么多人不好意思,吃了怕人家笑话,心中起了很多差别的观念,这叫“伺察心”。

 

第四部分作用,也是同时来的,自己决定要吃,肯定要吃,叫做“确定心”。

 

第五是“总摄心”,把伺察差别意识,总归于根本心,而产生的行为,去吃。

 

第六“希求心”,然后吃了很好吃,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商品,使大家觉得好吃。

 

所以说我们这个思想,一秒钟同时有五六个部分在起作用。但是从根本心一直到希求心的每个转动,自己都“知道”,这个“知道”很自然的,本来就在,也没有丢掉过、污染过。思想不是“知道”哦。思想与“知道”都是心的作用。

 

*****

 

我们大家要修养要学静,最高的原理,不靠别的方法,就是反省观照自己,乃至不加任何判断的观照观察自己。

 

我第一天给大家讲到心的问题,思想问题,有六个原则,大家记得吧?我再提一下,第一个叫“根本心”,这是假定的,心也是个代号哦。

 

像吃东西一样,当我们思想来,要吃东西,旁边有个作用,这个东西不晓得好不好吃,在观照自己,这叫“随行心”。

 

当我们思想一起来,要吃这个东西,第一个作用起来;第二个作用不晓得好不好吃;第三个作用跟着来,该吃不该吃,还要看看人,自己观察的分别,就是起了第三个作用“伺察心”。

 

第四个作用,决定可以吃,我要吃它了,决定吃了,这是“确定心”。

 

第五个作用是“总摄心”,把这几种统归合起来。

 

第六个作用,真的好吃,我还要带给我女朋友或男朋友吃,这是“希求心”了。

 

现在逻辑分析告诉你,当我们念头、思想起来,同时具备六个作用,一般人自己都不知道。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

 

----------------------------------------

 

第六意识的五种心态

 

前五识依五根、对五尘、配合了意识,便生起五心的作用:

 

率尔心:刹那而起,这种刹那是突发的。中庸上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性,就是唯识学上所讲的率尔心,是后天的一种心理作用。大家学静坐,在静坐中,突然间见到光、见到像,就是率尔心的作用,用不着欢喜或害怕,只要不理他,一会儿就过去了。

 

现在特别提出请大家注意的,就是意识自性。意识的自性是明了分别。现在大家坐在这里听课,对我所说的道理,能够很明白的领会与分析,这是意识配合了前五识所起的明了分别作用(当然当它后台老板的第七、第八识也跟着起作用),当你看到我在黑板上写字,口里一边说话,而你们脑子里非常清明,没有一点杂念的时候,这是心里率尔心的突起,当下即是意识配合前五识所缘的现量。意识的自性既然是明了与分别,多半属于比量与非量,如果我们在不起分别一念不生的时候,脑子里对现成的境象,明明白白,这一种清明自在的境界,是意识的现量。不过这种现量,是非常难于把握的。

 

不管修那一种法门,做那一派工夫,只要在率尔心一起,而不再加以波动,使意识的现量境界,明明白白的、清清爽爽的摆在那里,这就是禅的定慧的起始,即净土的自性弥陀、密宗的曼荼罗有了眉目;也是六祖所悟到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儒家所说的“清明在躬”。这就是意识的现量。

 

而这意识的现量与前五识一配合,分别心马上就起来,而分别心大半属于比量,所谓想入非非,更是非量的境界。因此,要怎样把握住意识的现量境界,正是学道修持的初步。譬如许多打坐的人,可能都有一种经验,不打坐还好,还蛮清静,一打坐心绪更紊乱,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一打坐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加上“我要打坐”“我要修道”的心,把意识的现量境界破坏了。

 

禅宗有一句话:水净沙明。就是形容对境一念不生的境界。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对境无心,并不是对境睡觉。所以对境无心(无念),是什么都知道,都明白,就是不起分别心。于此我们便可以体会出智与识的分别,能明白一切的是心,能分别一切的是识。唯识虽然很难研究,但是能够体会到心、识的作用,可以说大原则已把握住了。

 

寻求心:普通的人,时时刻刻总在在寻找的状态之中。有一位年轻人讲,我自小学至于中学毕业,十二年来什么都没有把握到,现在希望联考录取,我想在大学里,总该可以找到什么吧;而坐在他旁边大学刚毕业的一位同学告诉他,你如果真的进了大学,我想也不会找到什么。真的,我们大家在人生之中,不管年老年轻,到底能找到什么呢?什么都没有找到。不过有一点,如果站在学禅修道的观点上,能够把一切寻求心都放下,反而能够得到什么。

 

决定心:有下决定的作用。

 

以眼识来讲,率尔心是眼识配合了意识第一下最初所起的作用,这突发的率尔心一过去,寻求心就起来,使眼睛东张西望,欲罢不能,念念相继,辗转而去,前五识配合第六识的好恶,在时间之流中流转,这是等流心

 

在寻求之中,如果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就产生决定心,决定心的结果有染有净,这是染净心,染就是对一切世间境象的爱恶,净就是禅的“明心见性”境界。

 

《禅学讲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