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76,171
  • 关注人气:13,4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老师讲“性与情”(上)

(2012-08-20 15:18:21)
标签:

性情

情绪

本性

孔子

中庸

分类: 南师开示(教育与人生)

现在我们因为时间短,先了解人性是个什么东西。中国文化讲人性除“性”以外,特别提一个“情”字,合起来称“性情”两个字。譬如人性,生而知之的,就是知性。一个婴儿也好,一个什么东西也好,生来就知道的是“性”。婴儿没有思想,他饿了知道要吃,冷起来也不舒服,就会哭,高兴时,不会讲话,只是微微笑容状,这是“性”的问题。

 

“情”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七情六欲”,“情”分成七个方面:喜、怒、哀、惧、爱、恶(讨厌)、欲(欲望),这叫七情。后来我们读书的时候,成语叫做“七情六欲”。这六个欲望呢,是魏晋以后,佛学进入中国加上的。欲望有六个,就叫“色、声、香、味、触、法”,可以说东汉以前,只讲“七情”。

 

“性情”这个“情”字很有意思了。学宗教的人,譬如天主教、基督教,包括伊斯兰教,或者佛教、道教、儒教,专门研究宗教的,或者是佛教的和尚、尼姑。和尚也就是大师的意思。尼姑,“尼”是梵文由印度翻译过来的,指女出家人,“姑”就是高看她,像姑妈一样尊重她。现在提到尼姑,变成好象很看不起的名称,原来不是这样的。

 

那么一般的宗教,除了牧师不管外(因为牧师可以讨老婆有孩子),天主教的神父、修女,佛教的和尚尼姑等,这些宗教,有一个重点,多数主张离开情跟欲,离情弃欲,都是禁欲的,尤其是男女的关系,是禁止的;情也要禁止。

但是这个情怎么样禁止?很难。所以我常常引用清朝一个诗人的两句诗,非常有意思,“无情何必生斯世”,无情何必生在这个世界!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生命就是有情;“有好终须累此身”,“有好”,一个人平生有嗜好的,一定拖累自己。假使有个人说,我什么嗜好都没有,我就是喜欢研究学问,喜欢读书。啊对不起,这个也是嗜好,只要有一点嗜好的话,就拖累自己了。这个“情”是什么东西?“性”是什么东西?就值得研究了。

由于时间的限制,现在只能扼要给大家介绍一下。

“性”是人性,譬如一句俗话“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个母亲如果生九个孩子,兄弟姐妹每人个性不同。你说完全是遗传吗?完全是那个基因变来吗?那这个里头讲唯物的话,那个基因就有几种分类喽。现在你问一个研究基因的医生,基因有几种分类?我想他一下答不出来。

生命不一定是基因,后面还有东西,目前只讲基因,目前只晓得把身体里头的细胞抽出一个,可以复制一个人,只知道这里。那么是什么东西变成细胞的,最后面的功能是什么?还不知道。这个暂且搁下,我们也不讨论了。

 

南怀瑾老师讲“性与情”(上)

 

《南怀瑾演讲录--人文问题》

 

-----------------------------

 

你看婴儿没有知识,没有分别心,那个状态就是意识的根本作用。比如我们求空的这一个妄念,也正是意识的根。所以我们打坐用功除妄念,都是用功错了,知道吗?拼命在那里想把思想压下去,把它空了,想把它停掉,叫做去妄念,完全错了。所以用功用了几十年都白用了,那个真正妄念的根还在。纵然我们坐在那里,而且晓得自己功夫做得很好,很清净,那个正是妄念。那个接近于婴儿境界,可是那还是妄念。

 

在中国文化里,那个东西叫“情”。孔子在礼记上分类为性与情,在礼记的第一篇,开头就是关于修道:“毋不敬,俨若思。”这是中国文化,定慧都在内,宗教也在内,人生随时严谨、恭敬以行,做到不昏沉、不散乱的修养。这个“思”并非思想的思,而等于佛法说的: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清清明明在那里,这正是礼之本也。

 

所以“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不过这些都是在上古时代传下来的,同一个来源。“性”,人的本性,不谈先天后天之别,善恶之别。比如有人天生爱说话,有人半句话都不说,这个性是怎么带来的?中国文化告诉我们,是“天命之谓性”带来的。第二个,“情”,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庸为何只提喜怒哀乐四样?本来是七情六欲,为什么只提四情呢?而且还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为什么只讲四样呢?喜怒哀乐是情不是性,情也是阿赖耶识种子带来的,有些人天性是喜的,有些人天性是怒的,有些人天性则是哀的或乐的。

 

情是根据什么来的?它与心理、四大、五行——心肝脾肺肾等生理禀赋,都有关系。大家打坐没有弄清楚,以为把第六意识思想空了就是,那是不相干的,那还不算妄念,那只是妄念上面的浮念。那个容易去,念头把它空了很容易。你觉得我还坐在这里,眼睛闭着,里头清清净净的,就正是楞严经上所说的: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南怀瑾老师讲“性与情”(上)

《如何修证佛法》

 

-------------------------------------------

 

下边有句重要的话来了!“成之者性也。”中国文化只有《易经》、《礼记》提出来性的问题。当然这个性,不是讲男女之性,而是讲人性、天性,代表形而上本体的那个性。所以佛家后来讲明心见性,性就代表了本体。中国文化开始只分两层——性跟情。性代表本体。譬如说宗教家就叫它上帝,或者叫做如来。这些都已离开了人的立场。中国文化就把这些拿出来,这就是性,本性。这个宇宙是怎么开始的?先有鸡呀先有蛋?先有男的先有女的?一切所来自的那个东西叫性,它所起的作用叫做情。这就是性、情之分。

 

这个宇宙万物的功能,前边我们讲过。宗教家叫他上帝,叫他如来。中国文化到孔子提出这个报告,跟《礼记》一样,“成之者性也”——就是本体功能的性。换句话说,也是一阴一阳之情。所以我们谈到看风水,讲究来山去水、山势要环拱、水要来朝,才叫有情。

 

曾经有位同学说,他家的风水很好,有山有水,家里很多人都发了财,搬到外边去了;现在只有一位老祖母守着,请老师帮我去看看。一看,我说果然不错,有山有水。但是你这个地方没有用呀!你说你有山有水是不错,但是来山不拱,去水无情。所以你家骨肉分散,四分五裂,非搬出去不可!只有老祖母在,可见骨肉无情。

 

有一次去一位朋友家,我说你的房子很好啊!他说是啊,前边还有个花园呢!不但有花园,还挖了一个很大的喷水池养鱼。我说你赶紧把它填起来,不填不行。好好一个风水,给你搞得这么糟糕,挖坏了。大家还记得吗?过去政府办公地前边,左右各挖了一个水池,已经很糟了,还向上喷水,晚上电灯一照,看来像一对白蜡烛一样,幸亏不多久就拆掉了。这些问题不能乱玩的呀!你说不迷信,它就摆眼色给你看看;你说绝对迷信吗?也不要相信它,人为也可以转变的。我是专门找危险的地方住的,你说这里有鬼,我非来住不可,很想藉机会来看看鬼是什么样子。鬼也很可爱的呀!比人还可爱。能交几个鬼朋友,不是也很好玩吗?

  

南怀瑾老师讲“性与情”(上)

《易经系传别讲》

 

------------------------------------------

 

“利贞者,性情也。”

 

一个性,一个情,讲到中国文化的哲学,这里就提出来了,性情这两个东西,性代表人的本体、本来,情是后来发展为人的情绪。中国人原来讲人的心理,有所谓七情六欲,六欲是佛家的观念,七情则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以现代观念而言,性是理智的,譬如遇到一件事情,在观念上觉得不应该骂的,可是因为情绪不好,一见不对就骂,在骂的时候自己也知道何必生那么大的气,可是忍不住骂了,理性上知道不必要,可是在情绪上忍不住。情也和生理有关系,假使感冒了,或者肠胃不好,身体不舒服,往往情绪坏得多,这是一种性情。

 

另外一种物理的性情,如堪舆学上的一些道理,房屋前有塘后有塘守空房,左有塘好,右有塘年轻人至少要离家出走,门前有路绕过是所谓玉带围腰很好,如果门前横过的路是反弓形就很不好。这上面就常常看到物理的有情与无情的道理。

 

现在拿《易经》来讲,对“性情”两个字,不作哲学的解释,而作物理上的解释。这里说“利贞”两个字,所代表的一个是性,一个是情,其中贞是性,利是情。

 

《易经杂说》

 

------------------------------

 

人的修养,内在的修养最难,要读《中庸》。《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这是身心休养的最高原则。

然后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是《中庸》的原文,讲到人生修养,要背诵来的。

《中庸》开篇就讲到“性”跟“情”的问题,这是讲到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宗教哲学来的,归到身心修养方面,又是一个范围,不是管理学的本题,但同管理学绝对有关系。譬如它中间提到,我们人生随时在喜、怒、哀、乐四个方向。譬如我们大家都有思想,都有经验,你们都是老板,有时候对一个部下不高兴,一边很不满意他,一边骂他,有时一边骂,你自己心里想:少骂两句也可以。心里有一个“知道”,可以骂,也可以不骂的,对不对?可是那个脾气来了时,你那个理性就控制不住了。

再譬如我们吃一个东西,准备吃,心里想:哎呀,这东西吃了对身体没什么好处,最好不吃,可是嘴巴那个欲望就吃了。可见理性抵不住那个“情”。所以讲修养管理,自己当领导、老板,管理你的情绪,比管理你的儿子,比管理你的爸爸、孝顺你的爸爸都难!自己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绪!

又如一对男女谈恋爱一样,爱到最痛苦的时候,格老子很想把他忘掉,可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怎么样都剪不断,情绪!所以《中庸》告诉你:“喜怒哀乐之未发”,这个情绪还没有来的时候,还蛮好;处理任何一件事的时候,引发了喜、怒、哀、乐的情绪,就要“发而皆中节”,看怎么样调节了——不是压抑,是“中节”,这里面很有学问了。其实,你“知道”情绪的时候,情绪已经变去了,不用压抑,也不用除掉情绪,你看着它,它自己会变去的。

所以修养、管理多难!但是这个修养、管理,对你事业的前途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常常告诉这些领导企业的四个字——沉默寡言——不要轻易动怒,甚至言语还要简短,没有废话,乃至修养到“喜怒不形于色”,下面摸不清楚你了,就差不多了。

 

你做了老板以后,你的一举一动,你的习惯,你今天晚上到哪里卡拉OK,唱了几首歌,碰了几个女孩子,做了些什么,你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今天的社会上都知道你。《大学》告诉你修养的道理,“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很多眼睛看到你,很多人要求你、指责你。尤其你做了老板,声望高了事业大了,你以为可以了不起啊?你比一般人更危险!你做老板,监督你的人不只是纪委哦!你是党员怕纪委,普通老百姓怕公安局,监督你的人不止是纪委,任何一个人都看着你!所以坐上面的人,内心的修养、内心的管理更重要!

伟大的事业是人做出来的,人最难的是管理自己。我常说,做英雄容易,做圣人难。英雄可以征服天下,但是不能征服自己。圣人不要征服天下,专门征服自己。这是英雄跟圣人两个的差别。

 

 

《漫谈中国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