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496
  • 关注人气:13,4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老师讲“时与位”

(2012-05-23 10:32:27)
标签:

时间

空间

得其时

得其位

孔子

分类: 南怀瑾老师开示(道家)

南怀瑾老师讲“时与位”

太湖大学堂内景

 

2012年5月18日南怀瑾老师继续在太湖大学堂举办讲座。主题依然是女性素养。南师课中讲到情、爱、欲,并告诉我们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体会深沉的感情,如何处理感情。

***

另:近年来,国内出现了许多打着“南怀瑾”名义的伪书,有的甚至还印上了南先生的照片。如今对这些伪书的诉讼已判决,扣除诉讼成本,南怀瑾先生于2012年5月20日已将首批赔偿款15万全部捐赠给免费午餐慈善项目!(朱晏)

 

----------------------------

 

正文:

 

《易经》上告诉我们两个重点,科学也好,哲学也好,人事也好,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两件事情,就是“时”与“位”,时间与空间,我们说了半天《易经》,都只是在说明“时”与“位”这两个问题。

 

很好的东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时,一切都没有用。同样的道理,一件东西,很坏的也好,很好的也好,如果适得其时,看来是一件很坏的东西,也会有它很大的价值。居家就可以知道,像一枚生了锈又弯曲了的铁钉,我们把它夹直,储放在一边,有一天当台风过境半枚铁钉都没有的时候,结果这枚坏铁钉就会发生大作用,因为它得其“时”。

 

还有就是得其“位”,如某件东西很名贵,可是放在某一场合便毫无用处,假使把一个美玉的花瓶,放在厕所里,这个位置便不太对,所以“时”、“位”最重要,时位恰当,就是得其时、得其位,一切都没有问题。相反的,如果不得其时、不得其位,那一定不行。

  

南怀瑾老师讲“时与位”

*****

 

人取其中则是,事物取其中则是,到了顶点则不是,没有出头也不是,所以《易经》告诉我们正中之位。算命看走运不走运,就看是不是得其时,得其中,如得其中位,无往而不是,不得其中则处处都不是。这个中也可读成“仲”的音,如打靶打中了,对了。

 

*****

 

《易经》告诉我们,任何东西得其时,得其位,当然是亨通的。

 

《易经杂说》

 

----------------------------------------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我们青年同学们注意啊,一个人有学问、有抱负,不一定一生看到成功。但是一个人要有事业,事业不一定在现在的社会可以看得到成功,有时候成功的事业在后代。譬如讲释迦牟尼、孔子、耶稣等等,他当时看不到成功。譬如一个艺术家,一幅好的画,后面抢着卖,几十万法郎、几十万美金,他当时一个面包都不值啊!譬如发明电视的人,许多了不起发明的科学家,对人类幸福有用的东西,起初发明电视的人也是饿死的啊!很多都是这样。

 

这就是说,我们要懂一个原理,“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你本身有这个地位、有这个能力。譬如有些先生、有些朋友们有钱、财富很大,或者是某一种官大,或者是其他的地位大,“有其位”,“苟无其德”,学问、德性不够;这个德并不是道德之德,你的学问、能力、思想不够,“不敢作礼乐焉。”你不足以影响这个时代的。所以不敢自己随便制立、随便订乐。乐不但是音乐,还代表了社会福利的制度。就是对社会,如何对社会造成永远的福利,这个思想。

 

那么,“虽有其德”,相反地,有些人有学问、有能力、有这个知识,一切都够,“苟无其位”,他也没有那个权力、没有个位置。想办一件事嘛,想跟小学生、带领幼稚园的同学们玩玩啊,两块钱饼干他都买不起,一条小板凳他也没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因此,也没有说在当时可以影响一个时代,做不到的。

 

这就是说明,你看,我们看到一个人,本书的作者子思,替孔子的解释多高明!没有一点做痕迹。你们要写传记的文章,这样就很高明!他等于替祖父替孔子解释了。一定当时有人提出来:孔子那么大的学问、本事,为什么不能影响当时的那个时代?结果还是到处“坐着飞机”周游列国,有时候还“坐不起飞机”耶!徒步旅行,便当也吃不上,乃至人家笑他是“茫茫然似丧家之犬”呐!那一个前路茫茫,就像那个狗没有主人家一样了,找不到主人家门口在哪里,在外面变成野狗乱跑。这句话骂得很厉害哦!当面讲孔子“茫茫然如丧家之犬”,那个狗找不到主人家那么可怜!你看他多惨!为什么道理呢?他孙子告诉你,说一个原则,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个人要创业,不管你做生意也好、做什么也好——学问,能力、才能要具备;有学问、有能力,那还要那个“位”。所以大家说是爱算命啊、看相啊、研究《易经》,《易经》只说明两个东西:时、位。得其时,时就是现在讲运气。譬如我们现在冷气机装在这里,得其时,现在大家很欢迎;可冬天开冷气机,恨不得想把它打破了。

 

南怀瑾老师讲“时与位”

《中庸讲记》

 

-----------------------------

 

我们中国过去讲知识分子,你们翻开《史记》,孔子去见老子,给老子训了一顿,老子有几句话:“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蘽而行。”做一个知识分子,真要研究学问,尤其你们研究国学,学问自己累积,不一定要做官或发财。老子告诉孔子,他明知道孔子要救世救人,老子批评他,说时代不属于你孔子的,你拉不回来。“君子得其时则驾”,要把握机会,看到机会你再去。“不得其时”,机会不属于你时,“则蓬蘽而行”,最好隐姓埋名,不要去管事。
   

另外呢,我给大家引用《素书》的一段,我觉得大家研究国学,做一个知识分子,读书人基本的修养在这里。这是黄石公传给张良的。后人考据,认为这个《素书》不是当时原文。我不大管考据的,谁也没有办法求证,你爱做考据你们去做吧,就当他是当时传给张良的。
   

你们看中间一段,“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要把时代看清楚,“明于盛衰”,看懂这个社会的变化;“通乎成败之数”,你的知识学问,对做人做事,成功失败都要有把握。“审乎治乱之势”,要观察整个社会的转变;“达乎去就之理”,这是指个人,看清这些之后,个人应该怎么办啊?读书?还是学职业?还是求吃饭?乃至一个工作要不要做?都要自己晓得。
    
   

南怀瑾老师讲“时与位”

因此,下面两句话,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基本原则,“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这是告诉张良,有机会你出来帮一下,没有机会,就算了,自己优哉游哉过一辈子。“是以其道足高”,这个道,学问之道,这是求学问的目的,或者你将来自己著书立说做什么都可以。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 企业 · 国学》之国学部分

 

-----------------------------

 

南怀瑾老师讲“时与位”

*****

 

《易经》这一门学问是活的学问,不是死的学问,也就是宇宙的法则。宇宙的法则没有永恒不变的。所以懂了《易经》的道理,也就懂了宇宙的法则随时在变。这也就是佛学所讲的“无常”。宇宙间的事不可能有一刻不变的,变就形成了我们平常说的“时与运”的问题。“时与运”在卦里很重要,看一个卦象,变要看时空两者的关系,时空是相对的,随时都在变动。

 

其实也不仅《易经》如此,一切学问都是一样,尤其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变动不居”,因为宇宙万物随时间空间而变化,一切现象都在变化。你要识变、适变,因此学《易经》、卜卦、算命,同样没有一个呆板的法则。如果有个呆板的法则,你要求的答案就不对了,你的判断一定不会准确的。

 

“周流六虚”,“六虚”就是上古文化中的六合,也就是上下四方。东南西北上下就代表了宇宙间的空间。这个道理就是无处不充满,也就是宗教家所讲的神、上帝无所在,无所不在。宗教家把它穿上宗教的外衣,便成了神。事实上无所在,无所不在充满法界,就是《易经》的“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周是圆的,表示圆满充实。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上下、下上是不一定的。比如说山地是剥卦,反过来地雷就是复卦了。站的位置不同,看的角度不同,观点就两样,现象就变啦。“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刚柔”是阴阳,“相易”是变化,阴极阳生,刚极变柔。变来变去,就是:“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所以学《易经》要特别注意,卜卦算命的方法不是死的。孔子告诉我们说“唯变所适”,我们后人把孔子的像画得像个死人的样子,尤其宋朝以后的儒家把孔子讲得令人生厌。其实孔子非常活泼,《孔子家语》上讲的,孔子是“无可无不可”的。“无可无不可”多滑头呀!他的道就是“不可为典要”,没有一个确定的事,时间有变化,空间也有变化。所以学《易经》的要记住下面“唯变所适”这一句话。看向哪个方面变。懂了这个道理,如果你当个领导人,领导一个团体,第一天到职一看,就知道这个单位哪些地方非变不可。“唯变所适”,只有变才能使它进步。

 

***** 

 

“六爻相杂,惟其时物也”,我们如果研究《易经》的一个卦,就要看六爻的变动。六爻的变动是错综复杂的,六爻随时相杂,阴极则阳,阳极则阴,下面与上面,上面与下面,随时有关联,随时在错综复杂中起变化。

 

南怀瑾老师讲“时与位”

《易经系传别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