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496
  • 关注人气:13,4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老师讲“势与力”

(2012-05-11 10:10:53)
标签:

势力

老子

孙子兵法

力量

道德

分类: 南怀瑾老师开示(道家)

南怀瑾老师讲“势与力”

 

【南怀瑾老师与洪怀懋先生的合影】

 

------------------------------

 

正文:

 

说到《孙子兵法》,想到《孙子》有名的《势篇》,讲形势。这个名词很难解释,现在世界的军事思想不讲势,而讲力的对比。每个国家都注意有多少兵源、多少物质、多少武器、力的统计。如果只讲这些,只是力的对比,不稀奇。中国的拳术,也反映出中国的军事思想,不讲力,讲劲道。一拳一个劲道,就把对方打倒了。劲不是力。中国人主要讲势,道家说“知其力,用其势”,所以能四两拨千斤,以弱敌强,以寡击众。一个三期肺病的人,能把世界的大力士打倒,那才是本事。十个人可以消灭上千上万敌人,就是运用势。

 

南怀瑾老师讲“势与力”

透过一个故事可以了解“势”的道理。据说大蟒要吃东西的时候,不像其它的蛇要咬住东西,它只要将口张开,可以把一定距离以内的东西,吸到它的口中,吞入腹内。它的攻势一出,尾巴一摆,可以把直径尺把粗的大树扫断,厉害得不得了。可是有一只小蜘蛛和一条这样大的蟒是世仇,要对大蟒报复。就在蛇洞口的树上悬了一根丝下来,等待大蟒出洞觅食的时候,急落下来,打在大蟒致命的头部七寸部位。每当大蟒刚把头伸出来,蜘蛛就急速下降,大蟒就立即缩回洞里,不敢出来。这么厉害的一条大蟒,就这样被一只脆弱的小蜘蛛制住了。反过来,如果这条大蟒能够冲出了洞,躲过头部七寸上的一击,只要一张口,也就可以轻易地把这只小蜘蛛吸进腹中消化掉了。可是当大蟒没办法施展它吸物的毒气时,这样一个脆弱的小蜘蛛,就可要大蟒的命,也就是兵法的原则,战略的道理。历史上,子书上,很多这类故事,在政略上都可供我们活用。

 

《论语别裁》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这四个阶段,是宇宙万物生命的根本,生生不已。中国道家的思想文化,把这个生命的根本叫做道。在西方哲学上可以说是形而上的那个本体,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或者是主宰,或叫做神,叫做如来。真如、佛,很多的代名词。中国文化中的代名有两种,一种叫道或者叫它天,还有一个用数理的代名叫做易,实际上都是同一个东西。

 

南怀瑾老师讲“势与力”

体和用两方面何时起作用呢?“物形之,势成之”,宇宙万有的这些物质,是“道”与“德”形成的形象而已,有其第三种功用,所以有体有用,然后生出了万物的形象。形成万有形象以后,就构成了“势”,那是一股力量,形成了一种生命,完成一个生命的所需。比如一颗种子,种在泥土里,这是“道生之”,但是必须要得到日光、空气、水来培养他,这就是“德畜之”。慢慢这颗种子由泥土中抽芽,开花而结果,最后我们可以吃到果实如苹果、芒果等,是为“物形之”。但是今天种下一颗种子,不是明天就得到果实,必须要有一个力量形成,那就是“势成之”。慢慢地形成,慢慢地成长,所以在其用上,“势”有极重要的地位。

 

老子这一个道理是说明宇宙万物生存的“势”,由本体的功能开始,而培养其“德”。在人的行为方面,就是道德成长起来,才会有一个成果;这个成果的构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与空间的力量。

 

讲到“势”,中国文化中,讲得最好的是《孙子兵法》,主张用“势”。这个道理,可以说是由道家思想而来,也就是从老子这里发展出来的。

 

多年前跟美国一个海军将领聊天,因为是朋友谈天说笑,他谈起《孙子兵法》来,我说现在你们西方各国的军事思想,只讲究力,不懂“势”的妙用。你们只讲有多少力,多少制造兵器的工厂,多少钢铁,多少物资原料,有几颗原子弹,都是用力来算计胜负。假如胜负真的只靠这些来决定,那么我们中国就惨了,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咸鸭蛋。中国的《孙子兵法》讲“势”,不是比力的,是所谓“四两拨千斤”。一个四两重的东西,可以把一千斤重的东西转动、推开。这就是“势”,以寡击众,一个人打垮了几百万人!

 

《孙子兵法》阐述“势”的道理很有意思,孙子对于“势”的形容只有一句话——“如转圜石于千仞之山者”,其余什么都不讲。孙子的秘诀就是这一句话,转动一块圆的石头在“千仞之山”。古人的度量衡,七尺就等于一仞高,约等于现在的一丈高;“千仞之山”等于现在一万尺的高空山上,有一块石头,重不过五十斤,但方向不定呼呼地转。这一来,所有下面每一个地方都要发警报,人人都要准备躲起来了,因为每人都有被打中致死的可能。“转圜石于千仞之山”是一个“势”,但等到这个石头一掉到地上,只不过五十斤重,那会有什么大力量呢?小孩子走累了,就在上面撒泡尿,用脚来踢它滚一滚,这石头一点威风也没有了。但是当这五十斤石头在半空中一转,那个势一旦形成,百千万人都要跑掉。所以孙子这么一句话,就说明“势”的道理,四两可以拨千斤。

 

南怀瑾老师讲“势与力”

南怀瑾老师讲“势与力”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四个程序,就是物理世界由幻有而形成的原则,也就是摄生之道,同时又是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成功事业之道的一个大原则。这四个程序要发挥起来,含义非常深远,也非常之多,这要我们自己慢慢去体会去了解了。

 

 *****

 

天下最困难的事,对于真有智慧的人来讲,处理时“于其易”,会找到事情的关键点,处理起来就很容易。我经常给年轻同学讲笑话,要他一个人去搬个桌子那样大的石头,他们都面有难色,认为至少需要六七个人才搬得动;告诉他一个人就可以了,不必要把它悬空搬,是要想办法把它转动,走圆圈的转动,几个指头也可以慢慢转得动。只要动了,走圆圈的方法就成功了。

 

做事情的道理也是如此,先要找出要点,如果用力去做,是非常笨的方法,要用“势”。“势”不是力,譬如一个手表很轻很小,就是打到我们也不过是小疙瘩而已。但是,如果远远一掷,加上力学的作用,打到身上可能是几十斤的力量;甚至刚好打到一个要害的穴道,就可致人于死,这是“势”的道理。所以用“势”与用力不同。

 

 

《老子他说》

 

---------------------------------------

 

你们看《孙子兵法》十三篇,真正重要的是一个“势”字。意思是说,一个时代的潮流,一股社会的力量,当这个力量来的时候,你跳不出来就会被它埋没了,沉下去了。

 

南怀瑾老师讲“势与力”

《南怀瑾讲演录》

 

----------------------------

 

势是势,力是力,学唯识佛法要搞清楚哦。势是一种快速,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势是势、力是力。譬如我们一块石头丢出去,这个人手劲力量很大,这个石头的力量相等,一甩出去有多重,这是力,重量是力。甩出去因为我手劲力量大,比你那个手劲力量速度快,那个是势。所以势归势,力归力,要分开的。势与力,都是属于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当它形成一股力量的时候,你的意识自己控制不了的。你的心的这一部分控制不了它。

 

我们的思想对于自己会熏习,慢慢熏、熏、熏,熏久了以后,熏习惯,变成一股力量了。譬如我们讲中医的道理,也就是佛说的道理(佛法里头医药很高明的哦,不过在三藏十二部里找不到,在另外别的书上),人的一切病多半是心来的,就是情绪来的,要佛法讲。外感受风寒、感冒细菌传染很容易治好;譬如癌症,像我们现在看起来,情绪化占十分之七的重要。依我的经验,看了许多人、朋友,内向的、有脾气不大发;或者脾气很大、外向的人,多半得了癌症,而且可以断定这个人或者是肝炎什么,他那个情绪的熏习的力量,慢慢熏、熏、熏,变成势力;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形成了这个病态以后,譬如神经病、精神病,都是自己错乱了、想错了,当他熏习惯了一想错了、发了这个病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办法控制,变成势力。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这个一起来了以后,心的意念变成一个力量。一个力量呢,就是一个物质中“势”同“力”——势同力就在转动,所以叫轮回。一转动就构成了东西,就会形成东西。

 

南怀瑾老师讲“势与力”

整理自《唯识与中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