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老师讲述:忧患兴邦,安逸亡身

(2012-02-21 11:07:02)
标签:

忧患兴邦

安逸亡身

福祸

骄奢淫逸

孟子与公孙丑

分类: 南怀瑾老师开示(儒家)

南怀瑾老师讲述:忧患兴邦,安逸亡身

 

【2012年2月初南怀瑾老师在太湖大学堂与友人的合影】

 

----------------------------

 

正文:

 

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公司也好,一个家庭也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如果无“法家”,法律不上轨道,法治不上轨道。无“拂士”,是没有人讲难听、批评你的话。一个领导人,没有人给你讲不同的意见的话,就危险了;讲话批评或纠正领导人的,叫做“拂士”。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家庭,没有“法家”不行的。“法家”除了懂得司法以外,另外一个法家是什么?像诸葛亮,是刘备的法家,给他出主意的,有方法的,所以也叫“法家”。我们有会写字的人,譬如写给朋友,某某法家正之,就是这两个字。意思是,你的字比我写得好,请你纠正我。这个法家,不是司法的法了,指内行人,善于用智慧。

 

一个国家,一个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来没有人挡在前面,那是危险的。换句话说,你公司生意做得很好,非常骄傲、得意,年年赚钱,事事如意,没有打击,那你就开始有问题了。

 

然后,讲两个原则,个人也好,社会也好,团体也好,国家也好,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啊。所以,叫你有忧患意识,一个人要活着,想创业成功,在痛苦中会成长,得意了就死亡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是孟子的话。

 

《南怀瑾讲演录》

 

----------------------------

 

可是我告诉大家这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比这个更升平的时期。但不能说二十多年来是太平哦!只是由乱世改变到达不乱,变成升平社会而已。如果认为现在太平了,在中国文化的架构上说,还是差一大截的。你们年轻同学们不知道,这样二十多年的升平,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你们太幸运了,教育也普及了,都读到大专以上,可是你说我高兴吗?我的心情还是这两首诗上所表达的,“忧患千千结,山河寸寸心”。

 

开放以后你看到了平安,但更危险,因为国家的教育方向、宗旨、目标同个人教育方案都没有。你们只晓得开放发展,拼命搞建筑发财,每人都活得很高兴。但是要注意孟子的两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就是中国文化。孟子说,国家、个人、社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才能使国家民族兴盛健康起来;如果大家放松了,只向钱看,光搞享受,结果就很可怕。孟子所以被称为圣人,就是看到这两句话。

 

我在美国时批评他们,我说你们快要完了,不到五十年你们就结束了。我这个预言在台湾讲过,现在看来我也替美国悲哀,他们也很可怜,他们西方的文化向科学科技方面发展,科技也是一种文化,但是精神文明的境界没有。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

 

接着孟子的笔锋一转,针对当时的齐国现状发表言论:现在你们齐国也可以说是国泰民安的闲暇之时,可是在这样正可大有作为的时候,本应该未雨绸缪,明其政刑,而你们齐国上上下下却因为繁荣安定而昏陶陶地麻痹了,懒惰、傲慢、自大、优越感,一味地贪图安乐享受。这也就是以前提过苏秦为赵合纵说齐宣王中所描写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最后应是“趾”高气扬,大概苏秦为了讨好齐宣王,而把“趾”字换为“志”字——完全一派骄、奢、淫、逸的气象。

 
南怀瑾老师讲述:忧患兴邦,安逸亡身  
  
南怀瑾老师讲述:忧患兴邦,安逸亡身  
 
南怀瑾老师讲述:忧患兴邦,安逸亡身  

孟子指出齐国这种“般乐怠敖”的风气会为将来招致祸害,所以他到了齐国力劝齐宣王行王道,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在这里对齐国所作的评论,就说明齐国该行王道的原因了。
  
南怀瑾老师讲述:忧患兴邦,安逸亡身  
撇开宗教不谈,福与祸,不是外来的,的确都是自己求来的,求福则是福,求祸则得祸。行仁则是求福,不仁则会招祸,这是孟子此处的看法,也是今古不移的定论。

 

 

《孟子与公孙丑》

 

--------------------------

 

南怀瑾老师讲述:忧患兴邦,安逸亡身

“劳”包括了勤劳、劳动、运动许多意义。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人在辛劳困苦的时候,对人生的体会较多,良善的心性容易发挥出来。不过这是好的一面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有把这个原则反用了的。所以同样一个学问,正反两面如何去用,在乎个人的道德。这个“劳”同时也包括自己。在个人修养中,一个领导人宁可有困难时自己先来,有劳苦的事自己先做;绝不能自己坐着享受,有困难都让别人去。这样永远带不好人,尤其带部队,打起仗来,就看得更明显。

 

 

《论语别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