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讲“念死”

标签:
念死十念法门印光法师邓隐峰白骨观安那般那净土宗南怀瑾 |
分类: 南怀瑾老师开示(修证) |
【南怀瑾老师与在太湖大学堂进修的教师合影】
------------------------
正文:
我们大家学佛修道的,所以第六意识你没有真正定住,你所有的境界都不是定。大家同学们都问东问西的,我今天总统答复你一句,要第六意识真定住了,第六意识怎么样定住呢?就是说,我们在禅观的课上给诸位讲得很清楚哦,我经常说,不管小乘、大乘、显教、密教,什么都不管,佛说的法十个归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身,念休息,念死。
实际上真正的念什么?念佛先应该念死,佛把它排在第十位,实际上第一位,你上座也好,今天你一开始念佛,你先念死,这一刹那之间,你当成自己“我已经死了的人”,什么都不管,这个身体也就是死了的人。你不要说“我现在先打个坐,等我下座精神好了,再来给你做事啊!”那是你念活,不是念死,你下不了决心,放不下来。如是念死是第一。
所以我们有名的现代的,当然现在讲过时了,叫近代了,净土宗的大师印光法师,印光法师的房间里头你进去,他没有供阿弥陀佛像的,什么都没有,(只挂)大大一个字——“死”,他自己抬头一看,“死”,念法,念死的方法。所以没有生死决心的这个心理,修定修不好的。所以大家统统都在玩弄那个色阴境界的感受,这很严重啊!
《唯识与中观》
------------------------
修行的法门,是把这个念转化过来。如修念佛法门,你如何去念佛?念佛就是把这感觉执着的作用转化成念佛。讲到念佛,我们知道佛法修持法门,归纳起来有十念,念佛、法、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增一阿含经》有个偈颂:“佛法圣众念,戒施及天念,休息安般念、身死念在后。”所有小乘的禅观法门,都没有超过这十念的,修持起来应该先念死,真正修行人应该随时觉得自己已经死了。譬如打坐,一上座要万缘放下,不放下此心不死,所以就看作此身已死,万缘也就放下了。所以念死应该是第一,也是基本的,但是它在十念法中排最后,因为世俗观念认为念死不好,所以不排在念佛法僧等等之前,而万缘放下就是念休息。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观,是则名为修集死想。】
十念法中,第十念的修法就是念死。我们要警惕,生命随时会死亡。当然,念死的方法不是灰心地念死,而是积极地念死,尤其与佛说的白骨观的基本修法相关联。修白骨观必须修念死观。修念死观和白骨观恰如中国道家所言:“若要人不死,除非死了人”。意思很朴素,就是说,把人心、人欲的心念、妄念打死,生死本来的无量光才会出现。
【善男子,智者复观,我今出家,设得寿命七日七夜,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修于死想。】
这是佛对出家的弟子讲的,如果出家后寿命还有七天七夜,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精勤修道、护持禁戒……是名智者修于死想。当然,我们现在出家,寿命何止七天?还前途无量呢!有些人在临死前出家,历史上好几位大人物都如此,尤其宋朝名相,象王旦、张商英等等,吩咐家人,死前为他换上和尚衣服。
(编案:王旦字子明,河北人。大平兴国进士,真宗时入相,进太保,当国最久。事至不胶,有谤不校,引荐朝士,不令其人自知。以天禧元年(1017年)卒,寿六十一,追封魏国公,谥文正。旦宿奉佛教,生平无愠色。谨言行,老而弥笃,每自谓前身是僧,遗命以僧礼葬,其子素孝,不忍荼毗,乃敛以僧服。当与比丘常省结净行社以念佛,京都人士以入社为荣,前后聚万众礼诵,一时传为美谈,由是净土之宗,大行于宋代。
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中新津人。第进士,历官守牧,负气倜傥,以当张为任。神宗时内迁监察御史,兴荆公共义新法。初始忌佛门,欲撰《无佛论》以辟之,后偶读《维摩经》,顿起正信。元祐中除诃东提点刑狱,因朝五台山,望文殊像,著发愿文,未几转江西转运使,谒东林总禅师,有所省。更谒兜率悦,始悟。崇宁中,因恶蔡京,谪峡州,遏觉范洪,语兜率悦真净文事,洪谓之曰:“真净老师真药现前,何不能辩?!”遂于言下顿见真旨。大观四年,京罢相,入为中书侍郎柄政,尽蠲蔡京所为烦苛,以宽民力。并劝徽宗节侈华,息土木,抑佞伟,帝甚禅之。逾年,为佞伟所中,出知河南府,旋安置衡州,复相蔡京,太学士为之颂冤,始复故秩。撰有护法论等行世。宣和四年(1122年)11月黎明,口占遗表,命子弟书之,俄取枕掷门窗上,声如雷震,众视之已薨矣,寿七十九。)
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人一生事业功名结束了,也老了!感觉无聊,到庙里找和尚或出家当和尚。有个人官拜宰相,最后退休到庙里当和尚,人家问他,他说“临老投僧”,看到身旁有一位有学问的年轻人,问他怎么样?年轻人说好啊!“临死抱佛”,这是挖苦呢?还是恭维?把他搞得白胡子生烟。都有道理。
佛经常提到,用任何一种方法修持,真正精勤不断,昼夜用功七日七夜必有收获,念佛也是如此。七日七夜很短暂,他并没有叫你七日七夜不睡觉,不要随便加注解,加上是我们自己的错,当然你精神好可以不睡觉。但是我们自己反省,没有一个人修持能够七日七夜不眠,很少,几乎不可能。
他说七日七夜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并不是每一样都做到,或者精勤修道,或者护持禁戒,什么是真正的守戒?对任何世法、出世法不起心动念,不是压制,永远是清净一念,自然在禁戒中,不需要持。或者是昼夜不断说法教化众生,或者是七日七夜专做好事、利益众生。他说,这也属于“修于死想”。因为七日七夜是个周期。中国《易经》言:“七日来复”,复者回转,譬如阴历夏至就是回转。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夏至白天最长,明天开始,每日递减,到冬至则是白天最短。冬至过后,白天时间与日俱增,长到夏至。所以今天是一阴来复,不是一阳来复。一周期一阳来复,无论东西文化、印度、埃及、希腊文化,关于宇宙生灭的法则,为什么如此相同?这是人类文化数理上的大问题。
【复以七日七夜为多,若得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一时,乃至出息入息之顷,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善修死想。】
修死观并不是叫我们躺着装死,这个事我也修过。我记得小时候,因为父亲喜欢跟和尚、道士来往,在家中听他们谈修道、炼丹,花样特别多,我一个人站在旁边听,听到有人说要学死才能够活,我每天夜里睡觉学死,枕头也拿掉。搞了半天也找不到道在哪里?问他们,他们告诉我:年轻还小,将来一定告诉你,这里有个窍(大概指头顶),我东摸西摸,窍在哪里?始终摸不到。
实际上,“修死”是一个观念,告诉我们要彻底了解自己的生命,随时可以没有,不要认为自己今天活得很健康、强壮,我们对这个生命的确没有把握,一下子就没有了,死的机会太高了!所以他说,不要管七天、六天、五天、四天、三天、二天、一天,不要等到明天开始,要有如此急迫来不及的心理,这叫修死想。他解释得很清楚,并不是躺着修死,要真正了解自己的生命随时会死亡,赶快用功。
《宗境录略讲》
-----------------------
念死。死了以后这个父母所生身体的四大分化,根据佛在《增一阿含经》的记录,都综合起来。其实我们一上座,两腿一盘,眼睛一闭,假定当下即死;死了就是死了。死了以后不管天下怎么变,你放心,太阳照样出来,社会永远在运转,与你一点都没有关系。你走了或不走,对人生,对社会,对父母家庭孩子,也没有什么好,也没有什么不好。一上座就死了,就放下,念休息。
然后上座修白骨观,最好一上座就假定自己已死,这个全身肌肉、内脏,一切都布施给饿鬼所有众生吃了,连白骨都化成灰尘,虚空了,很简单。白骨观的第一观,人本来有这样一天,不过观现在就是。这里有个白骨架子摆在这里,白骨是地大,上面绕了很多电线一样的经络,生了很多的肉,就变成漂不漂亮这么一回事。这是白骨观,然后观这个白骨还要你化掉,最后我们断气死了,火大没有了,烂了、臭了是水大变化。水大干了以后一切都没了,最后骨头风化掉,空了,连这个架子都没有了,这是修白骨观。
假使你上座就念死,修白骨观,就是这个骷髅架子,里头有气往来,有生命的活动,这就是我们的本相。这个骨架子等于我们盖房子一样,泥巴贴起来,外面包一张皮,就变成一个人,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先念死,念白骨,你很容易轻松。安那般那呼吸,气就在这个里头走,最后化光、化空。所以我说宋徽宗那句诗很好,“生死徒劳木作皮”,为了这个骨肉,还动用几块木板钉拢来,把他包着埋下去,这是人类玩的事。所以世界上像西藏人的天葬,给鸟吃了;还有丢在水里头的水葬;如果一把火烧了,火葬,是印度传过来的,现在习惯了,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佛教的名言“一火能烧三世业”,过去、现在、未来一把火都清净了,火化以后变成灰。
在十念法里头,刚才讲一上座就念死,如果工夫到了,你看很多的祖师,修到了最后,预知时至,知道时间到了两腿一盘,给大家讲声再见就走了。
讲到念死修法,念安那般那配合白骨观,会很快上路的。不过话是那么讲,诸位能不能真做到呢?就靠自己了。我们讲过很多次,以我的经验,修法就是那么简单。老实讲,当你身体难过病痛的时候,就直接修白骨观。譬如感到胸口闷,你就观想这个白骨,把身体一切布施众生,假想自己吃了其他很多生命了,该还账,该吃回的都拿去吧!你一观白骨的时候,身心很容易轻松了。真观想成功,并没有怎么用力啊。最后连骨头也拿去啃掉,那也还得很痛快。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
十念最后一个重要的是“念死”。我常常告诉大家,真修行是倒转来的,第一是念死。一上座,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两腿一盘,“我”已经没有了,死掉了;至少父母所生的几十公斤肉体,只摆在这里什么都不管。随时觉得此身死掉了,不要了。能够念死才能念佛。你们都听过吧,这一代提倡净土宗的印光法师,他的关房没有佛像,墙壁上大大一个“死”字,就是念死。要发这个恳切心,随时随地觉得是死。
所以打坐还要选房间,闭关还要选环境,要什么环境!要死的时候,你还来得及选环境吗?你讲这里不好,换一个地方死,你有这个本事吗?真有这个本事的话,不错啰!那就是像禅宗那个祖师邓隐峰一样了。
邓隐峰祖师要走的时候,问大家,“诸方”,就是大家各方面,他们大家怎么走的?说吧!有回答说他们就是预知时至,宣布哪一天走,你们来呀,我要走了。然后洗个澡,自己上座盘个腿,写一个偈子,留几句话,就坐着走了。邓问,这样啊,有没有站立走的啊?说有。又问有没有睡着走的?答说,当然有了,佛就是睡着走的。又问,有没有倒转来走的?答说没有。邓隐峰说,那我倒转来走。
然后他就像你们少林武功,两个手支着,头顶在地上,两只脚跷上面,就走了。你们练武功拿顶(倒立)时,长袍不下垂才怪,他穿着长袍,连长袍都没有垂下来,仍贴在身体上,就这么走了。
他妹妹是尼姑,也悟了道的。妹妹来一看,就过来在他身上一拍,骂他:“唉!我这个老兄啊,从小就调皮,到这个时候还耍花样!迷惑人。”邓隐峰已经倒转来走了,听妹妹一骂,又立起来说,这样不规矩啊!再站起来走吧。这才叫了生脱死。大家想一想,他怎么能这样来去自由啊!
刚才为什么讲到这个?好像吃饱了没有事一样,因为讲到念死,所以修行随时要念死。一般人打坐修行,还要选个风水,择个地方,尤其现在人乱讲话,什么磁场,什么啥子的场!
再说“念死”。各种百千法门那么多,都是为了了生死。你说他这些是旁门左道,我在《禅海蠡测》上写,你们不要随便骂旁门左道,旁门也是门,左道也是道;不过真是可怜,走了迂回的路。殿堂只有一个,各条路都可以进来,走旁门的是在外面转啊转,转了千生万劫才转到殿堂来,多可怜啊!
所以走如来心法,单刀直入,一下即生成就。禅宗讲即生成就,密宗号称跟禅宗不同,说是“即身成就”,连带这个肉体也转化成功了。不管你即生成就,还是即身成就,你们修行,先知道十念法,而修行第一步是先“念死”。
现在我们讲的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和白骨观法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老是在大小乘经典中讲,修四禅八定而证果位的人,一定要走这两个法门?你看显教里头再没有其他的,密宗自认为密法了不起,你不要上当,所有密宗的修法,最高的还是这两个东西变的。
我告诉你们秘密,你们一眼就看透了。你看密宗那些修法,随便红教、花教、白教,画的佛像,下面第一个是脚踏尸体,就是白骨观,不净观的意思。
生命无常,随时会死,修行第一要念死,用功之所以不上路,是因为自己不怕死,我是生来就怕死,所以一辈子不敢离开这个。现在人家说:“老师啊,你还健康得很,比我们还健康。”我说:“小心,我九十岁的人了,活一天算两天半哎,今天跟你俩还吹牛讲话,明天也许看不见了”。生命在顷刻间没有了,要注意!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
念死:世人都不愿意念死,事实上头陀行都在寒林之中,即公墓荒冢之上,这是正统的佛法。民国初年的净土宗大德,印光老和尚,在他的屋子中并没有供着佛像,他只供了一个大字,就是“死”,这是学佛者要首先面对的问题,也就是念死的方法,日日夜夜,念念不忘这个死。
《中国文化与佛学八讲》
-----------------------
南怀瑾老师开示:如何做到初步得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26d780100kbgl.html
南师开示:打坐的前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