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老师的故事(11):当年访问日本为中国人争光的经历

(2010-10-14 11:20:22)
标签:

南怀瑾

杂谈

故事

访问

日本

分类: 南怀瑾老师的故事

南怀瑾老师的故事(11):当年访问日本为中国人争光的经历

【日本之行于机场留影。右二为南怀瑾老师。】

 

*****

 

正文: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日本盖了一个徐福庙,邀请台湾派一个“中日文化访问团”参加落成典礼.徐福的传说,中国人几乎家喻户晓.说的是秦始皇派方士徐福去求长生不老之药,徐福带了五百童男童女,到东海仙山求药,中途遇台风,漂流到日本岛,没有采到药,却在日本定居下来了,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就是现在的日本人。日本人过去对徐福的故事是讳莫如深的,而现在居然为徐福盖庙,恭敬祭祀,并请台湾派人参加庆典,显然是一种友好的姿态。

台湾派了一个规格不低的代表团,团长由何应钦担任,南老师则学者的身份被选中参加代表团,这是南老师生平第一次到外国访问。
团员中,除南老师外,还有师大教授陈致平、“立法委员”程沧波、随团记者黄肇珩等,皆为文化教育界人士,共有二十余人

在日本短短的一星期里,除了游览名胜古迹外,还同日本学术界进行文化交流,南老师应邀作了《东西文化在时代中的趋向》的报告。

一月十一日下午这个访问团在东京参加东方文化座谈会,南老师应邀讲话。由于口音及翻译工作的不尽理想,又有许多问题没有时间回答,所以回台后,他写了一篇“致答日本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发表在当年十一月三十日台北《中央日报》副刊(这篇文章收集在《中国文化泛言》中)

 

在南老师这篇文章发表之前,有一天我去探望陈致平教授夫妇。当我问陈致平教授赴日之行如何时,他意外的说:“这次到日本去,幸亏有个南怀瑾,否则我们中国人会大丢其人!”


原来日本方面参加座谈会的人,都有很高的中国文化素养,其中还有唐诗专家。他们曾临场作诗,并请台湾去的客人即席唱和。一时之间台湾访问团的人都傻了眼,不要说团员中会作诗的人不多,就是会作诗的,大概也须搜索枯肠,思考几天才能成句。眼看我们中国人就要当场丢人现眼了,说时迟那时快,南老师已和了一首回应日本友人,才算解了围,大家也松了一口气。


最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位日本学者名叫木下彪的,是日本老一辈的高级知识分子,他曾任天皇宫廷文官,又是汉学专家,更是一位唐诗大家。南老师在日本时,二人一唱一和,结成诗友。在游日本太庙后,南老师赋诗一首,木下彪亦即唱和:


南老师的诗:


游伊势神宫(太庙)


立国同根各有时 浪传史迹费疑辞


乔松夹道黄花丽 为拜神宫又献诗


 

木下彪次韵:


缅邈谁知肇国时 迂儒考古漫多辞


天潢不改三千载 我仿周人赋颂诗


 

木下彪的诗不但工整,而且有唐诗味,看来他对中国文化历史也是很有研究的。后来他与南老师常相诗文往还,几年后,老古公司还出版了他的诗集《日本战后史诗》。


木下彪这本诗集,描述了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后,在美军的占领管制下,人们的痛苦失望与无奈,表达极为深刻。日本的军国主义侵略者,不但祸害了中国,也祸害了自己的子民。



访日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所见所闻,感慨颇多,在回程的飞机上,南老师写了一首诗:

空到东瀛走一回,
平添感慨有沉哀。
低徊富士山头白,
我又乘风归去来。

南老师这里说‘平添感慨有沉哀”,他究竟感慨什么呢?对日本侵略历史,南老师有亲身难忘的体验,对日本本来就没有好感;对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南老师认为“值得钦佩和欣赏’、但南老师相快就感触到,”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各种经济思想与工商业的发达,带给东方经济思想的影响而忧虑”,他给日本朋友指出:“一个经济发展到实力充沛的国家,如果没有远大的经济哲学恩想,往往会踌躇满志,挟富而骄,欺凌弱小。”他在看到日本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日本在文化思相上的危机,的确是一件更为值得担忧的问题”。东道主对南老师的意见,说“要讲东方文化,中日两国原为兄弟之邦,中国是老大哥”,希望南老师开诚布公有所指教,请南老师把他的讲演内容形成文字,这就有后来的《致答日本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发表在台北的《中央日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