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讲座观后感
(2012-12-22 23:03: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随笔——思,悟 |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终于利用周末的时间看完了 魏书生老师的这场讲座,感受颇多。
一、科学管理班级工作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商量!”他做班主任,凡是和同学们商量,没有一件事是他主观臆断的。他们班上的班规班纪,没有一条是他定的,都是全班开会,然后同学们讨论,最后全体通过,就定下了。
可是,联想到自己,就不禁自惭形秽了。
记得那一次,我因班级文化建设的事情和班上的学生聊天,问及学生对我的看法,学生说“王老师,你有了事情总喜欢自己做,很少让我们自己动手。我们知道你是怕影响我们的学习,可是你这样太累了,有的事情你放心交给我们做吧!”正如学生所说,我并没有真正的给过学生权力,宁愿自己一次性做好,不愿意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修改,达到我的目的。我的对学生的不信任正是我觉得班主任工作劳累的原因之所在:一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可以做,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可以做,可是40个人的事情一个人能有多少精力去完成呢?那为什么不把权力还给学生,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的效果呢?
二、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魏书生谈到: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大的环境人是没有办法选择的,只能在既成的环境中用自己的主观努力,来适应环境。魏书生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不要埋怨境遇。命运把你放在皇家花园,你应该长成参天大树;命运把你甩到千山的石头缝中,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大地,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魏书生做到了这一点,因而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把一个农村中学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他自己也发奋图强,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作为一个在异乡求生存的年轻女子,我经常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暗自后悔,也曾多次萌发回到家乡工作的念头。可是,在我未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之前,我应该试着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做事态度,适应并超越环境,让环境为自己服务,而非变成束缚自己手脚乃至心灵的枷锁。
三、用平常之心追求卓越
魏书生身兼数职,却轻松自如,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觉很轻闲。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乱没有用,急也没有用,所以好多人说我是慢性子。”几十年来,魏书生先生倍受世人推崇,他的社会兼职多达近40项,国内外请他作报告的络绎不绝。他从来没在成就面前骄傲,也从来没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他没有因权势、名利而冲昏头脑,而是以一颗平常心、淡泊之心对待世俗的权势、荣誉、名利。多么可贵的平常之心!如果每个人都能以一种平常之心对待自己的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那么多的不如意。面对失败,你会变得从容;面对成功,你不会忘乎所以。
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我的理想,魏书生先生用他自己的智慧、豁达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要不断地学习、实践,让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