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当阳峪窑绞花(绞釉)瓷浅谈

(2016-11-19 00:02:17)
标签:

转载

分类: 陶瓷

   当阳峪窑绞花(绞釉)瓷浅

               徐钰顺

http://s11/mw690/001feWgogy6OEVjhXD4ea&690

http://s5/mw690/001feWgogy6OEVjITHe04&690

http://s8/mw690/001feWgogy6OEVkbXW7c7&690

http://s11/mw690/001feWgogy6OEVkBROy0a&690

绞花(绞釉)陶瓷(就是通常所说的绞釉),是宋、金、元时期中原地区颇为流行的陶瓷品种,焦作当阳峪诸窑场则是较为集中的生产地区。焦作当阳峪诸窑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巩县窑的工艺传统,完成了由陶到瓷的质的突变,将这一工艺发展到了顶峰,达到了完美的极致。这是当阳峪诸窑具有独特地方风格的成功之作,是独树一帜的杰出作品,当阳峪诸窑以烧绞花陶瓷而闻名天下,备受人们关注。它是采用多种陶瓷颜料作用于胎体表面,用多种技法以及特殊技巧,使胎体在运动中将颜料形成变化莫测的花纹图案。因此叫做“绞花瓷”,这种自然流畅的、不规则的、具有流动韵律美的“绞花瓷”,备受人们喜爱。唐代慧琳和尚《一切经音义》释绞曰:“绞饰上,交效反,《考声》云:‘绞,谓缯黑黄间色也’。”还指出所谓绞,就是丝绸上的“黑黄间色”。从绞胎绞花高古陶瓷器的色彩效果来看确实如此。

焦作当阳峪窑,以及附近的牛庄窑、东、西焦作村窑、恩村窑、狮涧窑、王封窑、柏山窑等,是烧造绞花瓷的主要窑场,同时期其他窑口如河南巩县芝田窑、黄冶窑、密县窑、登封曲河窑、郏县黄道窑、鲁山段店窑、禹县扒村窑,宝丰清凉寺窑、新安城关窑、山西榆次孟家井窑、山西浑源青磁窑、山东淄博磁村窑博山大街窑、枣庄中陈郝窑、宁阳西磁窑、河北磁州窑等,也都烧制绞胎绞花陶瓷。

近几年来,关于绞花陶瓷器的研究,部分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求,但不少问题未获真正解决,笔者在所收集标本实物的基础上,作一些新的探索,以求教于方家雅正。

一.绞花瓷的起源

绞花、绞胎陶瓷工艺始于唐代巩县窑,对于这一工艺技法的起源众说不一,一般认为是仿犀皮器,也有认为是取法木瘿器,笔者认为绞胎绞花陶瓷技法是取法于木头纹与石头纹较有说服力。进入宋代,巩县窑衰落了,与其隔河相望的近邻当阳峪诸窑,全面的继承了这一传统技艺,并且有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将绞胎绞花技术推到了新的高峰,得到了蓬勃发展。到了金代,中原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金迁都开封后的主要陶瓷生产地。当阳峪窑诸窑陶瓷生产达到了新的繁荣鼎盛时期,技法高超、独步一时,元末明初以后就逐渐衰落了。

绞花(绞釉)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在失传近千年之后,经过笔者的努力,终于复古仿制成功,使绞胎绞花这一历史名瓷获得了新生。“绞花(绞釉)瓷制作技艺”已经被焦作市政府发文公布为焦作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张汝福、董国保为该项目的传承人。

   二. 绞花瓷名称的由来:

   笔者在学习高古陶瓷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绞釉”名称的不确切,名不符实,容易引起诸多误解,经过反复思考,并逐步确定了“绞花瓷”这一名称概念。绞釉、绞化妆土、绞彩、釉下绞白彩、绞粉、泼彩等看法都是不妥的,只有“绞花瓷”这一名称,是比较准确合理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它、认同它。

三.绞花陶瓷的制作工艺过程:

绞花瓷地制作过程与其它瓷种相比,基本方法大体相同,只是坯体装饰不同。

绞花瓷坯体装饰的具体方法是:在施过化妆土经素烧过的胎体上进行绞花,它是采用调试好的多种矿物陶瓷颜料加施于胎体表面,纹理和色彩由制作者根据需要自己灵活掌握。再施以透明釉或其他各种颜色釉,最后入窑低温或高温烧成,便形成了美丽的、行云流水般的、变化莫测的具象的或抽象的花纹图案。这种类似于绘花的绞花纹理,仍是釉下绘花瓷,它与白地婊ㄊ峭焕嘈停擎⒚霉叵担峭恢痔厥庑Ч幕婊ù伞8菔┯陨什煌直鸪莆巴该饔越驶ā薄ⅰ按淅加越驶ā薄ⅰ叭式驶ā薄ⅰ奥逃越驶ā薄ⅰ盎朴越驶ā薄ⅰ白睾煊越驶ā钡鹊取U庋患名副其实的绞花陶瓷半成品就完成了。在各种成型的胎体上,都可以绞出漂亮的花纹图案,故,“绞花”这一过程是绞花(绞釉)陶瓷制作的精彩一笔。这就是我们突破的绞花(绞釉)瓷制作技艺新方法,我们简称之为“先施后绞”法。这是我们绞花(绞釉)瓷烧制技艺的秘诀, “绞花”这一过程是绞花陶瓷制作的精彩一笔,就是:焦作两绞,宋瓷之花;失而复生,再现辉煌;绞花之绞,技术秘诀;大胆否定,抛弃蘸搅;先施后绞,唯我首创;泼洒淋漏,灵活运用;口授相传,心领神会;复活古技,继承创新;弘扬陶艺,发扬光大。

原雪辉先生赞曰:“它气象万千、变幻莫测、如彩练当空、如飞天骋游、如彩霞满天、如火焰跳动、如黄云暗雪、如九曲黄河、如游鱼细石历历可见、或如烟水渺渺沙鸥翔集、或如幽山茂林岚气缭绕、或如骆驼静立、或如浮鹅昂首、令人浮想万端。”从以上工艺过程可以明显看出,绞的不是釉,而是绞的陶瓷颜料。因此不能叫绞釉。只能称之为绞花,简言之,就是“绞色成花”。是“绞”这一过程,结出了“花”的果。是俏丽的花,是招人喜爱的花,这花,它似花非花确实是花。其实,绞胎瓷与绞花瓷都是绞花,绞胎的花纹是花从胎体中生,胎体中求变,是胎绞花;绞花是花从颜料中生,颜料中求变,是色绞花,两者的区别是清楚的。

  六、绞花(绞釉)瓷的分类

对于绞花(绞釉)瓷的分类方法没有见过报道,这里尝试分类如下:

1 绞花(绞釉)瓷的造型分类

绞花(绞釉)瓷日用品常见有碗、盘、盆、枕、盖罐、水盂、器盖等;宗教及茶酒器有香炉、钵、执壶、盏、杯等;陈设观赏器有梅瓶、嘟噜瓶、花口瓶、双耳瓶、玉壶春瓶、长颈瓶等。

2 绞花(绞釉)瓷的胎体分类

绞花(绞釉)瓷的胎体可以分为陶胎、炻瓷胎、瓷胎三种。

3、绞花(绞釉)瓷的釉色分类

绞花(绞釉)瓷的釉色有高温颜色釉与低温颜色釉两种,高温釉一般是透明釉绞花;低温釉有黄釉绞花、棕黄釉绞花、、棕红釉绞花、孔雀蓝釉绞花、绿釉绞花等。

4、绞花(绞釉)瓷的釉下色彩分类

根据胎体上所绞的陶瓷颜料的色彩可以分为单色、多色、复合色等三种类型。单色的就是单一的一种颜料所绞成的花纹图案;多色的(俗称三彩)就是两种以上颜料所绞成的花纹图案,有的品种多达七种颜料所绞成,甚是华丽美观;复合色是胎体的主体纹饰是绞花(绞釉)图案装饰,在肩部和下部为绘花做辅助装饰。

5、绞花(绞釉)瓷釉下色彩形状分类

绞花(绞釉)瓷釉下的色彩所形成的图案大体上可以分为团块状、条带状、拉丝状、复合状四种类型。清新淡雅的黑、白、灰,热烈奔放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和简约的点、线、面造型元素被运用的恰当完美。

七、鉴赏

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土了许多当阳峪窑瓷器,其中有不少的绞花(绞釉)器物,网上也经常看到报道,尤以当阳峪王封窑金代黄釉绞白花香炉较多,以此香炉为例,谈一点对绞花(绞釉)瓷的鉴赏意见。

该炉可以认定为是当阳峪王封窑金代制品。该三足炉造型优美,釉色光亮,图案清晰,自然流畅,标本价值较高,可以作为当阳峪窑绞花(绞釉)陶瓷黄釉绞白花的标准器。这种抽象艺术古人是不亚于今人的。黄釉绞白花香炉的烧制方法是:黄土制胎,素烧,施加白色颜料绞扭花纹,再施黄釉入窑炉烧成。

鉴赏依据:

1我国目前纪年墓出土绞花(绞釉)瓷器最早是金代,就是河南焦作焦作电厂基建工地出土的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墓出土的一件绞花(绞釉)罐。

   2)、1973年十月,在焦作市西北部大约10公里的中站区王封乡发现王庄、老万庄两座金代壁画墓。其中老万庄一号墓中出土有两个宋代瓷碗和一个红绿彩缠枝菊纹罐。这里南距王封窑遗址仅2公里左右,两件瓷器应为王封窑所烧制。三号墓中放有一块铜质“合同契卷”,全文有290个字,最后有纪年“戌午年(1138年即金熙宗天眷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安葬,大吉利”。王庄金墓北壁刻有“大金承安四年元月二十有三日(1199年)”字样。

   3)、郑州著名收藏家冯志刚先生收藏有一件王封窑烧制的红绿彩标本,上面有少见的纪地铭文:河内王封祁家造。。。。。。字样。河内是县名,民国初年分置为沁阳、博爱二县(现均属焦作市辖区),王封为村名,元属博爱县,解放后划归焦作市,现为焦作中站区王封乡王封村。这件红绿彩标本是很少见的,是王封窑烧制红绿彩的实物证据,具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4)、前几年在修建郑-焦-晋高速公路时,公路从王封窑遗址上通过,出土了许多古瓷片,其中有不少的红绿彩及绞花(绞釉)瓷碎片,村民修房盖屋、田地耕作、土地平整、植树造林等都有瓷片出土,直到目前,仍能在遗址地表拣拾到红绿彩、绞花(绞釉)、钧釉瓷、三彩、白地黑花等碎片。中这几件绞花瓷标本就是王封窑遗址出土,瓷片虽小,却为社会上流行的大量此类器物找到了准确的烧制窑口。

5)、源远流长的陶瓷烧造历史,焦作地区是中国陶器的发源地之一。华夏先民制陶于河滨、这河滨就包括焦作地区,焦作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陶祖(传说皇帝管理陶器生产的官员)宁封子,就是焦作修武人,死后亦葬在焦作北部山中。(作者: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