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有缘人共赏:关于古陶瓷上的“晕光”(俗称蛤蜊光)

(2011-02-15 16:56:57)
标签:

杂谈

分类: 陶瓷

                 关于古陶瓷上的“晕光”(俗称蛤蜊光)的心得体会

                                 ——与有缘人共赏

                                秋月  2011年1月20日于濮阳

    叶佩兰先生在《如何掌握中国古陶瓷的鉴定方法》一文中指出:“彩瓷的‘晕光’(俗称蛤蜊光),新老作品都有此现象,我们要研究的是新老作品晕光的区别。彩瓷表面的晕光从唐三彩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直到明清两代彩陶表面往往发现有‘彩虹’般的晕光。老器物上的晕光是因为器物年久受空气中氧化作用,在彩面上出现的是金属氧化物呈色的光泽,五颜六色犹如彩虹感,光泽柔和浅淡,但也不是件件都具有此现象。现代仿品彩器中,彩面蛤蜊光有的鲜亮,有的污涂,仔细观察可发现是人为所致。”叶老这段话讲的很好,明确了彩瓷上蛤蜊光的基本理论状态,是蛤蜊光的鉴定标准。但要用于鉴定,还必须加上自己的悟性。悟要悟出以下两点:1.蛤蜊光的实物状态;2、怎么区别真假实物状态。才能有效地用于实践。

    那么,蛤蜊光的实物状态究竟是什么样子哪?顾名思义,这种晕光既然叫“蛤蜊光”,其形态就应该和“蛤蜊”有关系,“蛤蜊光”就是蛤蜊发出的光。根据叶佩兰先生的上述解释,经实物观察,我认为它是一种河、海里生长的“蛤蜊”科类带壳动物,壳的内表面在一定光线下发出的光泽。幼小的“蛤蜊”壳内表面没有“五颜六色犹如彩虹感”这一现象或者不明显,只有年龄长的蛤蜊壳内表面才明显有“五颜六色犹如彩虹感”这种现象。而鲍鱼的壳内也有和老蛤蜊壳内相同的现象。因此我说“蛤蜊光” “蛤蜊”科类带壳动物,壳的内表面在一定光线下发出的光泽,不仅仅是“蛤蜊”。下面这组图片为证:
http://s9/middle/65beff6at9c4dfecd3df8&690

图一、蛤蜊壳内现象 http://s14/middle/65beff6at7607cab4284d&690

http://s15/middle/65beff6at7607cadbd7ee&690

http://s2/middle/65beff6at7607cafa7381&690
 图二、鲍鱼壳内现象一组3张(阴天室内拍摄)

 

   

    下面是我收藏的“清康熙墨地素三彩花卉、花鸟纹鼻烟壶”和“清康熙“玩玉”款绿釉印缠枝菊纹两面开光墨地素三彩浮雕折枝花鸟、花卉纹四方委角贯耳瓶”实物图片:

http://s13/middle/65beff6at9c4e06c49acc&690

http://s3/middle/65beff6at9c4e05566582&690

图三、清康熙 黑地素三彩花卉、花果纹鼻烟壶

 

 

http://s8/middle/65beff6at9c4e104ea007&690

http://s11/middle/65beff6at9c4e1afaa9aa&690

http://s3/middle/65beff6at7607d0c58c72&690

图四、“清康熙“玩玉”款绿釉印缠枝菊纹两面开光墨地素三彩浮雕折枝花鸟、花卉纹四方委角贯耳瓶(一组5张)

 

   通过上述图片比较,我们对“五颜六色犹如彩虹感”的实物状态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这里我想提一个问题:叶老指出:蛤蜊光的光泽“五颜六色犹如彩虹感,光泽柔和浅淡”,我认为“浅淡”与否和“蛤蜊光”所在的底色、年代、是否有折射有关系,你看图四,器口的浅淡,口下的就鲜亮。同一个东西有两种状态,那就只能说“浅淡”、“鲜亮”都有,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底色、不同的年代和环境、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蛤蜊光”的呈色是有区别的。叶老的“浅淡”,讲的是一般规律,不要绝对化,不要一看到“鲜亮”就说是赝品、新仿。据我观察,“浅淡”的是绝大多数,鲜亮的很少,年代长久的辽三彩的“蛤蜊光”好像在雾中。所有的“蛤蜊光”的光泽“五颜六色犹如彩虹感,光泽柔和”是共性,也是基本特征。

    那么,怎样区别“蛤蜊光”的真假实物状态哪?我认为:一是要用放大镜看“蛤蜊光”的根部有没有金属氧化物斑痕。因为“蛤蜊光”是“器物年久受空气中氧化作用,在彩面上出现的是金属氧化物呈色的光泽”,所以有光泽必有金属氧化物斑痕,根部没有金属氧化物“斑痕”的“蛤蜊光”,不论“浅淡、鲜亮”都是新仿。这个观点不是专家讲的,是我自己在实践中体会的,信不信由你!二是全面看你的器物,我说的看包括分析、研究器物的各个特征两个方面,通常的看是不行的。你的器物是真的,“蛤蜊光”自然就是真的了;三是要互相印证,及上面一、二两个方法互相印证,也就是说,有真的“蛤蜊光”的器物,器物就是老的(注意:仅仅不是新仿,不是说到代,到哪个朝代还要靠看器物);老的器物上的“蛤蜊光”必是真的。“蛤蜊光”在各期“蛤蜊光”特征没有系统化、规范化以前,它只能鉴别瓷器的新旧,不能鉴定瓷器所处的时期。但看多了,可以靠悟性悟出瓷器大致所处的时期,比如我说的“辽三彩的“蛤蜊光”好像在雾中”。这个观点也不是专家说的,是我自己看到的,别太信,以防误导你。

    亲爱的网友,你看完了这篇不成器的文章,陋文浅见可能使你失望,但绝没有借专家的外衣装饰自己之嫌,如果您不满意,敬请谅解!我的本意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和更多朋友共同探讨而已!有不同看法请发表您的真知硕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