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学生看上去语文素养挺高,可考试成绩却不咋地
(2017-04-19 20:30: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说语论文 |
为什么有学生看上去语文素养挺高,可考试成绩却不咋地
考试成绩下来,班上有几个学生,根据我日常教学观察的印象,语言表达、阅读面、写作以及与人交流等等方面,都能感觉到这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挺高,可是,考试成绩却泯然众人,也就是说,他们的分数与素养似乎并不匹配。这种现象我常常遇到。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也会有时考试成绩班级第一,有时则名落孙山,不过中等而已。
毕竟,考试这事儿不是跟着感觉走,是要凭分数说话的。为什么有的学生看上去语文素养不错,考试成绩却一般呢?有意识地观察过几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大致看出一些端倪。
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有些同学,在上课时能主动发言,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也有上佳表现,表演啊,朗诵啊,主持啊,大方,得体,令人赞叹。但是,这些孩子有个致命的弱点,让他下笔写东西,却很不情愿,也就是爱动口不爱动手,常常是“个个嘴上有,人人笔下无”。练习题简单草率地写几个句子,或几个词语,不乐意写完整完美的句子,以为“意思差不多”即可,甚至连写作文都马虎应付,有学生连起码的500字也懒得写。结果,考试时,这里差一点,那里扣一点,终于酿成分数难看的后果。要知道,现在的考试,主要还是反映在卷面上,几乎没有一个量化的尺度能考查口头表达。即使我们常说的“口语交际”,也需要落笔在纸上,通过白纸黑字的书面语言来检测。只喜欢嘴上说说,不大爱动笔,长此以往,用进废退,笔头功夫退化,只剩下嘴上功夫了。这里的写,既是写作,也是写字。有同学水平不低,就是不太注重卷面,字书写一塌糊涂,横不平竖不直,或者冒出格子,或者单个字看上去挺美的,但在规定的横线上七上八下,上蹿下跳,整个卷面像心电图,或者字迹潦草令人不忍卒看。在网上阅卷中,这些短处被放大后,可谓原形毕露,能不吃亏么?我在分析试卷时,把一些学生的网上试卷截图通过屏幕呈现出来,同学们看得哈哈大笑。我说,希望你们笑过能明白:听,说,读,写,都是语文的基本功,缺一不可。
所以,不喜欢动笔的同学,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二是,对基础性学习任务不太重视。
有的同学基础功尚可,能考个七八十分不是难事,属于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类型,却自视甚高,眼高手低。比如,有学生对默写之类的不需要太多智力的活儿,不屑一顾,考试时在这些基础性知识上丢了分数。究其原因,个别同学对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不认真对待。据我观察,回去后不背诵,到第二天早上来利用晨读的十来分钟强记一下,以为可以速记速成。谁料,这样的记忆不是从根本上去理解和记忆,而是为应付一时默写而使的小聪明,记得快也忘得快。每每自信满满,却错别字连连,丢盔弃甲,山河沦陷。我觉得奇怪,问之,答曰:我明明背过的,可是又很快忘了。还一副委屈的样子。果真是,耍小聪明却缺乏大智慧。
还有些同学喜欢网络语言,把一些时尚的小资情调、小清新的文字引入作文中,这本来没错,学习语言文字需要各种途径,需要生活中的源头活水,但是,某些网络语言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一些同学却以猎奇心态奉若珍宝,在写作中常常堆砌华丽辞藻,夹杂些半生不熟的词,或生造一些语言,晦涩难懂。有的句子不讲语法,只从形式上去模仿,却没有内涵支撑,结果写的东西不符合逻辑,读来诘屈聱牙,莫名其妙。华而不实,不是值得借鉴的文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这是应该的,但是该如何运用则大有学问。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这是优秀生应该追求的。
三是,自以为语文学习高枕无忧。
不少同学自认为功底不错,对语文学习渐渐松懈,甚至说什么“语文学习差距不大”,(也不知道是哪位无知狂徒说出来的这句话,竟然不知道中考中,单作文就是60分,一道题目的差距有几十分,竟视若不见!)我发现,有基础较好的学生抱有一种幻想,认为学好其他学科,可以把语文上缺的那点分数拉上来。在上语文课时,还要偷偷摸摸做点其他学科的事情,他们以为,只要能识几个字就是学好语文了。且不说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分数,单是从语文考试上来说,也是无法用其他学科来弥补的。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学生了。有时为提醒他不要掉以轻心,请他来回答问题,似乎也能答点东西来,满足于浅尝辄止,质量不高。这固然与语文学科本身的多义模糊特点有关,但也与学生的不重视有关。有学生坦言,每次回家语文作业总是放在最后来完成,夜深人静处,昏昏欲睡时,拿起语文书来,至于说质量,可想而知。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的第一要务。要想学好语文,多读书是必由之路。但是,现在语文老师最怕布置阅读作业。为何?因为一旦布置阅读,作业等于没有,不少学生回家,压根就不读书。考试规定的名著,老师天天提醒,当作作业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点。可惜的是,还是有学生直到考试结束一本书都没读完。如此轻慢,语文分数能不江河日下么?
语文学习犹如农业耕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道理简单,如此而已。
说到底,优秀学生学好语文,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不仅是为了眼前的分数,还有长远的发展。北大教授陈平原说过一句名言:人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希望我们的优秀学生,既要把眼前的分数抓好,也要有点长远眼光。不要做一个充满戾气、俗气、匠气的刷题机器,而要做一个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