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评课摘要
(2011-12-13 20:31: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直面课堂 |
《囚绿记》评课摘要
论坛活动盛况:王益民博客:http://wangyimin581.blog.163.com/blog/static/571041201111117214139/
刘恩樵兄评课:http://liuenqiao.blog.zhyww.cn/archives/2011/2011121201233.html
梁兄的课我没有听过,但我看过他的博客里的一些课堂设计,因而一直怀有期待。这次听了他的《囚绿记》,确是让我欣悦。在10晚的沙龙上,我用“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来表达我对这节课的感觉。
在听课笔记上,我先下了“先学与后教”“提取与淬炼”“引领与托举”三组词语。
先说“先学与后教”。这篇课文的教学,梁老师总体上是基于学生对课文的预习而产生的问题而设计的。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梁老师梳理为:1、绿---被“囚”前后形态的变与不变;2、“我”----囚绿前后情感的变与不变;3、“我”与常春藤。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学生,有高于学生。在学生预习生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艺术整合,有效导引。
再说“提取与淬炼”。《囚绿记》是一篇思想内涵丰富深刻的散文。面对这样的一篇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散文,教师怎么找到切入点,怎么取舍丰富的具有教学价值的资源呢?梁老师在本课教学的主体部分引用陆蠡在散文集《囚绿记》序言中的一段话,别出心裁又恰到好处地加以提取与淬炼,让学生以“情感与理智”为核心词,来理解文章的诸多情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提纲而挈领,纲举而目张。这种在纷繁中梳理,在芜乱中撮要的思维与策略,对于高屋建瓴地课堂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接着说“引领与托举”。“引领与托举”很大程度是与“提取与淬炼”相依的。由于教者从本文以及相关资料中“提取与淬炼”出“情感与理智”这样的核心词,所以,在教师引领学生对七个文本片段的解析中,学生自然对“情感与理智”这样的带有普适意义的美学命题有了较为清晰的感知,从而托举出学生的思想高度。除此之外,本课结尾部分所达到的对“生活的希望,生命的尊重”以及“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等问题的认识,都是教师的自然引导与合理托举而让学生水到渠成所能达到的认识。
丁卫军兄评课:http://tzdingwj.blog.zhyww.cn/archives/2011/20111212203016.html
梁增红老师执教的是陆蠡的《囚绿记》。这是一篇比较难的散文,敢于拿来做公开课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增红先生是按照苏教版的单元序列来教的,学期到这里应该是教这一篇了。他没有因为这一节公开课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梁老师抓住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我”和“常青藤之绿”来展开,着力于作者“情感和理智”的冲突分析。课堂的层次明晰,层层深入,批文入情入理。梁老师以学生预习中的提问设定教学,实属难能可贵。这一节课有梁增红老师对阅读教学的独到思考在。
田大璜兄评课:http://www.styw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1
散文体裁展示课《囚绿记》上,梁增红老师用精彩的45分钟给灰暗的冬天增添了一抹绿色。深文浅教、先学后教是绿色的理念,情理思辨、重点突破是绿色的教法,巧铺台阶、问题引领是绿色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