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中的“讲理”

(2010-10-22 13:19:26)
标签:

杂谈

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技能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讲算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整理如下:

一、会“讲理”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壳,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往往是借助语言来思考问题,表达思维。训练语言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所谓数学中的说话是指教师在教学数学中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说关系,说想法,说思维,说过程等一系列动口说话的过程”。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的情况下,才会讲算理,通过讲,会对算理理解的更深刻,掌握的更牢固,最终才能达到开发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勤“讲理”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重从小抓住“算理”的教学。例如:教学8+5时,通过直观,学生虽能很快知道其结果是13,如果教师反问学生“为什么和是13呢?”激发学生去思考,引起说的欲望,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说理。“因为5可以分成3和2,而8和2又组成10,10再与3合成13”。所以8+5的和是13,这样既巩固了数的组成和分解,又培养理学生的“凑十法”的思维能力。同时还给学生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等运算定律奠定了基础,能够收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如此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说理的习惯也就会逐渐形成。

三、巧“讲理”

学生的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引导要有的放矢,“说”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说得正确说得巧,说到点子上。例如:在教学判断两个相关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时,按照通常的说理方法只要抓住成正比例,反比例的定义来说理进而判断成什么比例。而在实际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去看这两个相关联的“积或商”,“一定”这一关键的词语,进行推理,判断巧妙地进行说理,又在说理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学生学会了寻找说的依据——关键字眼,不但明白数的概念,而且能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敏性。

四、速“讲理”

“速说”的训练,要求学生反应灵活,在头脑中紧张的思维,迅速。准确地说出结果。例如教学28+5时,要求学生迅速地说出结果,并叙述计算过程,学生运用“凑整”的思路把5分成2和3,28加2等整十数30,30再加上3结果是33,同时也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数算方法,使学生应运用计算的性质,定律进行束算当中得心应手,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数算竞赛,要求学生说思路,比速度。这样可以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潜心思考问题,训练他们数学语言的表达力,有利于培养她们思维的敏捷性。

     总之,数学“讲理”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速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说话能力,学生通过动口说话,把内心数学心理思维表达出来,既学习了数学基础知识有培养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中的“说理”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