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了那句“表达自己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的时候,我的内心不禁一紧,觉得自己长这么大白活了。再看到后面这位公子“三岁看新闻联播七岁读人民日报”的时候,我心里不禁又是为他一紧,小伙子,你这童年生活是零。再当我从网上搜索他的图片,看到了他跟其他两位少年的合影时,除了他左肩上显眼的五道杠,还有他那招牌式的领导站姿和应付式的嘴角上翘(抱歉,我真的觉得他那不是笑)。
一点都不难想象这位童鞋从小到大受到了怎样的思想灌输和模型烘烤,才能让这么一个行为、语言政治色彩浓厚的童鞋领导出炉。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讲是非常可怜和不公平的,原本是一个拥有想象、思想纯真、无知无畏、洒脱天性的年纪,却被造就成了一个死气呆板、油头滑脑、献媚奉承、故作事态的样子。当然,事情还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他本身没有成为这个样子,这只是一种外部的伪装。也就是说在他童真的天性没有被改变的情况下,他的父母和家长教他如何作假。这一点其实才是最可怕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在目前这种教育体制下,这种孩子是大有出路的,是受到主流学校、家长和老师们的推崇和喜爱的。于是乎,他家长的这种教育模式和他的行为模式会产生一种师范带动效应,引得无数期望孩子走捷径的家长们纷纷效仿。孩子们追逐嬉笑的场景将彻底成为历史,替而代之的是一位位小大人互相拱手抱拳、寒暄客气。
或许我们不应该去批评这位副队长的讲话内容,毕竟人家是一个市的少先队副大队长,人家的讲话风格那就得是带点高屋建瓴的高度,就该有点气壮山河的气势,要不也对不起这个级别。有时候站在这个位置上,那就不是自己在讲话,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的某市少先队员!在其中没有发现什么“啊!吧!”之类的叹词,已经是谢天谢地了。看来这种官话也是从小开始培养,生怕断了承续。
最后,为了这位孩子着想。我说一点跟专家们不同的意见。我倒是希望这位孩子能够将这种行为风格坚持下去,裹紧增厚这层伪装的不错的外衣。如若是他变的回归正常了,或许他的地位将会不保,那么他也将失去其他的孩子对他的敬仰,从天上掉到地上怕他会承受不住破罐子破摔,一事无成。无数的昔日“童星”们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祝福他别开窍,开窍了就引此为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