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朋友们还没从汽油的略微降价中清醒过来,天然气已经开始了涨价。或许这就是中石化使的缓兵之策?先降价让各位司机们尝尝甜头,然后再将蓄谋已久的车用天然气涨价政策给推出来,把抛砖引玉功夫运动的如此纯熟、适时,绝非一日之“功”了。这练得是啥功呢?答:“捆绑功!”
捆绑功第一式,蓄势阶段,先于交通部门捆绑。据我所知,要想改装机动车用天然气的话,必须在交通部门办理手续的。但是咱说句实在话,放在街面上咱看看,除了出租车之外,有几个改装车是在交通部门备案,办理手续的?这交通部门为啥查得比较松呢?是不是有财大气粗的中石油、中石化给打了招呼呢?或许以上这个问句是个反问句。这一招可以算是进口的招数,借鉴了微软进入咱内地市场的手法,先利用盗版的疯狂培养用户群,当用户群体足够庞大的时候再去找有关部门追究查处,这时候用户群已经用不惯别的浏览器了,只好花钱从之。汽车用户同样这么考虑,我做一个天然气改装要花5000多元(我这里的本地价格),到时候因为天然气涨个几毛钱就不用,岂不可惜?不管怎么算,还是比油便宜。
第二式,操控阶段,与发改部门捆绑。近两年价格变动速度最快的除了养生蔬菜之外,估计就是汽、柴油的价格了。感觉没几天报纸上都会出个油价涨跌的大标题发布,要说蔬菜类的涨跌因素还有些多元化,而这油价的变动基本上都是某个垄断企业出来说理由。我就纳了闷了,为啥发改部门就这么给这些大公司面子?为啥他们打个报告上去你们就能够反应如此的迅速快捷?为什么某个地方政府向上报个规划啥的审批速度达不到这个程度?不能说他们公司有涨价的期望和理由你们就给报啊,你们要通盘考虑、为民着想啊,在涨价之前,有没有去调查一下普通群众的收入增长了多少?这种涨价会不会对群众生活花费造成压力?会不会造成通货膨胀?能不能通过其他办法来解决进口油价低于国内油价的问题?咱可不是传话筒。
第三式,终极阶段,与民用天然气价格捆绑。车用天然气再多也不过是个边缘用量,真正占大头的还是民用天然气。所以说要想赚取更大的利润,那得让民用天然气的价格上涨。现在已经有几个城市举办和将要举办民用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听证会了,呼,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对“涨价”贯彻落实的流程。对于居民生活必需品来说,涨价就意味着必须增加生活消费,在房价下跌尘埃还未落定、蔬菜价格飞飙高涨、通货膨胀压力很大的时候,还要让民用天然气涨价,这合适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