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结婚还有53天!
昨天无意中在长途车上欣赏了成龙拍的《功夫梦》,一下子让我回忆起了初中时自己对篮球的痴迷,那时的篮球梦真是很纯、很愤青!
那时我最爱呆的地方就是书摊和那个规模很小的新华书店,因为那里有我最热衷的篮球类期刊,特别是上面的篮球明星在篮球场上的照片,然后回来以后自己模仿那个动作。还记得那时的厂矿小学后院有一个小的树林,树林里面有两个低矮的废弃篮球架,这个偶然的发现让我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因为那个高度我完全可以做出扣篮动作,我也可以体验在篮筐上飞翔的感觉啦!遗憾的是为了躲避看门大爷的阻碍,我每次都不得不翻墙而入,两米半高的石头墙,我的衣服不知为此被墙上面的玻璃参差给划了多少道口子。
要说我为什么喜欢篮球,我也搞不清楚?我喜欢篮球的那个年龄还不知道耍帅,也不是健身,更不是去随波逐流。要知道,那时喜欢篮球的人真少,成帮结队的人们都在足球场上追逐着,乒乓球台子上零星的活动着,享受着女生们的欢呼加油。而一个学校就两三个篮球架,还经常空着,所以玩篮球基本上属于另类,学校里的篮球都快成古董了,都是掉了好几层皮的那种,可见老师们也不太重视这项活动。我喜欢上篮球这项运动跟乔丹关系重大,看到电视上他扣篮时的慢动作,总是让我热血沸腾,那种在空中腾转挪移的优美和滞空飞翔的飘逸让我向往不已。在我眼里,这是一项飞的运动,于篮球本身关系不大。我每个周末都要爬墙去实现自己的飞翔梦,由于那时也没人肯跟我一起去玩这么傻的游戏,所以基本上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在那里与篮筐为伴一呆一下午。特别急切的想要提高自己的弹跳力,我不断地搜集着能够提高弹跳力的方法。所有的办法都是经过了我亲身的实践验证,没有任何的辅导者,最终我选择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要以坚持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绑沙袋蛙跳,二是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我就认死理了,弹跳力关键就是腿部力量和腰部力量。我让姥姥帮我做了两个特大型号的沙袋,然后绑在腿上围着篮球场蛙跳,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放下书包,绑上沙袋,从一楼到三楼不断的反复跳,跳完后回去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给自己定过量,就是一直做到精疲力尽为止。我有一个精疲力尽的标准:沙袋跳,尽全力也跳不上一个阶了;俯卧撑,做到撑不起来脸贴地为止(那时为了不让脸摔倒,每次还特意把暖水袋放到下面垫着);仰卧起坐标准最简单,就是起不来。那时有人告诉我不要这样练,这样能把小腿肚子练的很粗,影响腿型。当时各个方面传来的反对的声音都有,姑姨们说这是在不务正业,叔舅们说这瞎耽误功夫。我自己还有过退缩的念头,特别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每天腿啊、膝盖、腰都酸疼,想想自己真傻,搞这些东西谁会承认你呢?这不是在浪费着时间精力在做无用功吗?只是所有的这些疑惑只要我打开电视机,看到NBA比赛,特别是在比赛间断NBA制作的那些宣传片,球员们精彩动作的剪辑,我都会将那些疑惑和不解彻底打碎,然后坚定的说出“I
LOVE THIS
GAME”。于是乎,为了给自己时刻的坚定信心,我开始了全方位的提醒轰炸。那时候的篮球杂志中间都会赠送一张小海报,一般都是篮球明星的一些比赛照片,我每搜集一张就将其贴到我屋的墙上,最后我屋里的四面墙被我全部贴满(若不是房顶有天花板的话,估计也得满了)。当然,为此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买杂志的钱都是从饭费里面节省下来的。可贵的是这些贴画都一直保留到我们搬了新家,那个老房子出租出去,这才忍痛拿掉。那时我已经上大学了,并且父母是在我不在家的时候先拿完后告诉我的,要是我在家的话估计我忍不了那个痛。这些海报我在张贴上还做了一定的刻意安排,首先摆在我床头的是乔丹,原因自不必说,这就是篮球之灵魂,我也要以他为榜样,让他能分给我一点灵魂。乔丹的对面是“土豆”韦伯扣篮的贴图,这张贴画是我欣赏率最高的一幅画,每天一起床,第一眼就看到它,它告诉我打篮球不在身高,小个子照样能飞,照样能在那些巨人面前灌篮。觉得动力不够了,回头看看灵魂,激情立刻回归。
真的是挺怀念那段时光,这是我唯一一个能够倾尽全力去专注去拼搏的爱好,丝毫没有感觉出什么辛劳和不爽。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