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教学辅导(三)

(2018-11-20 11:12:43)
标签: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分类: 儿童文学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本章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应遵循的原则;掌握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一、目标原则

1.理解目标原则提出的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培养目标决定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3.要注意做到整体目标具体化。

二、活动性原则

1.掌握活动性原则的内涵

2贯彻活动性原则的注意点:创设活动的空间;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时间;激发儿童的活动动机、提高儿童活动水平。

三、实践性原则

1.掌握实践性原则的内涵

2.贯彻实践性原则的注意点:帮助并教会儿童具体的行为方式;组织儿童参加多种实践活动;教育儿童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教师以身作则。

四、强化原则

1掌握强化原则的内涵

2.贯彻强化原则的注意点:教师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强化应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做到及时强化。

五、一致性原则

1.内涵: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2.依据: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模仿学习的对象与环境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才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建构。

3.应用要点: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

主要有: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参观法、行为训练法、强化评价法。

1.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运用谈话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 谈话的主题要来源于学前儿童的生活,适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感兴趣的。(2 谈话是双向交流活动,因此要避免教师单方面讲述。(3)谈话结束时应有总结,但总结的方式避免单一化,可以教师总结,可以用一首儿歌总结,也可以让学前儿童自己总结。

3.运用行为练习法需要注意:(1 行为练习要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即教师首先要示范正确的行为,以供幼儿学习与模仿。(2)行为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以引起学前儿童练习的兴趣和愿望,避免简单枯燥。(3 由于学前儿童社会学习具有反复性的特点,行为练习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以使其行为得以巩固。

4.运用强化评价法时的注意点:(1 根据正面教育原则,行为评价法应以表扬为主,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进行正向引导。2行为评价要及时、一致。(3)评价要具体,避免空泛。(4)强化手段不能运用得过于频繁。(5)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个性的学前儿童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6)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主要有:榜样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价值澄清法等。

1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教师用他人的好思想、好行动和英雄事迹去影响和教育儿童,形成良好社会品质的方法。对儿童影响较大的榜样有三种:伟人和英雄模范人物、教师本人、同伴。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学前儿童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使学前儿童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的方法。

依据:角色承担是儿童积累社会认知与理解的重要方式。

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 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地发挥儿童的自主性。(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

3.移情训练法

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依据:情感支持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

运用要求:(1 提供的情境必须是学前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或是学前儿童看得懂的,这样学前儿童才可能产生移情,否则可能出现误解。(2)移情训练的基点应是唤起学前儿童已有的类似体验,使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与当前情境相关联,从而理解与分享。(3)注重学前儿童表现移情,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同情与共鸣上,更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4)教师应与学前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

4.价值澄清法

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内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同时每个人都按自己的价值观去行事。价值尽管是个人的、相对的,是不能被灌输的,但有理智的人类应该有能力学会运用“评价过程”进行价值澄清,从而形成个人稳定的价值观。

四种具体的价值澄清教育方法:

一是澄清应答法。是指教师通过与儿童的交谈引起儿童的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让儿童进行内省、进行价值评价的方法。

教师在运用澄清应答法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境,教师要适时、及时地与儿童进行澄清应答,引导和鼓励孩子进行价值思考。

2)在澄清应答过程中,教师要对儿童的言行表示出一种认同的态度,但这样做并不是对儿童的言行完全赞同,教师在应答中应尽量避免是非的评价与判断。

3)教师要鼓励儿童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行动进行慎重的思考与评价。

4)价值澄清应答的时间不宜太长,只要引发儿童进行有关价值思考就适可而止,要把思考的机会与答案留给儿童。

二是价值表决法。是指教师事先拟定一系列儿童关心的问题,让全体儿童一起来表示自己意见的一种方法。价值表决的目的就是通过向儿童提供公开自己价值观的机会,让儿童获得他对自己价值的态度。

三是价值排队法。是指让儿童以三四种事物为对象,根据自己认为的重要性为它们排名次,并说明这样排的原因的一种方法。

四是展示自我。这种方法是教师或家长给儿童创造条件和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让孩子们把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讲出来给大伙听。儿童每次讲时最好围绕一个题目进行。

 

第三节  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三种主要的途径是:幼儿园专门的教育活动;随机教育;家园合作。幼儿园专门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综合教育活动、游戏、区域活动、社区环境的利用等。随机教育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和其他领域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1.掌握什么是综合教育活动,做到能够加以设计。

2.在区域活动中,注重材料的投放。

3.理解儿童的社会教育就是一种环境教育,如何来创设教育环境?

4.理解随机教育的重要性。

5.家庭社会教育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1)带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接受教育;(2)注重随机教育3)利用电视、儿童读物、节日活动进行教育;(4)组织孩子参与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生活技能5)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