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辅导(1)

(2016-11-08 15:58:51)
标签: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分类: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与健康教育

广

   学前教育专 业( 开放专科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辅导(1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一章教学辅导

  一、本章内容体系的概念图导向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辅导(1)

二、本章内容自主学习建议

1.沿着概念图的逻辑体系进行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时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三个层次的涵义如下:

“了解”    能正确表述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这是最低层次要求。

    健康已经不是简单的治愈疾病,而是要改变和控制影响健康的多种因素,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因此,根据这一积极健康观,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组合的概念等;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四大因素:环境因素、卫生保健服务因素、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

“理解”    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中层次要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儿童各系统发育的非均衡性和统一性、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学前儿童消化系统卫生: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注意事物的质量和清洁卫生;饭前饭后不作剧烈运动;培养儿童定时大便的习惯;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儿童坐的座椅高矮要合适;加强锻炼,促进肌肉群的发展。

“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高层次要求。

如如何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理解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三、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

  1、健康的含义:掌握全面健康观和积极健康观

  2、影响人体健康的四大因素

  3、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四、本章内容的教学难点

  1、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五、关联的学习资源

1.中国健康教育网http://www.nihe.org.cn/

2.中国学前教育网http://www.preschool.net.cn/

3. 李祥等编著,学校健康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4.蒋湘萍等主编,健康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

六、实践教学

1.观察一名一岁以下、一名三岁左右、一名六岁左右儿童的呼吸频率,看看有什么规律?

七、相关参考资料

                                健康的基本理念

一、医学模式的演变

 

人们对自身的认识,经历了若干不同的阶段。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的科学。医学的发展在每一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集中和概括,就构成了不同的医学模式。

    1.机械唯物模式

人们认为疾病是鬼神作怪,健康是上帝或鬼神赐予和主宰的,只有用祈祷乞求上帝祛病保平安,这种迷信思想曾一度限制和约束了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后来,西方出现了“人是机器”的说法,这种模式看到了健康和疾病的“物质”性,但是它忽视了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生物医学模式

19世纪以后,进入了“细菌学时代”。人们开始认识到疾病是生物因素引起的,但是,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引起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忽视了影响人体健康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3.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心理和生理的关系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社会上的种种事件,通过人的心理反映到机体上,从而影响健康,引起疾病。1977年美国学者CLEngel正式提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该模式研究生物、心理、社会的三方面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只有在三者之间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才意味着健康。也就是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有可能通过影响人的心理,破坏人的健康,引起身心疾病。

二、现代的健康观

不同时代对健康有不同的理解。过去,人们认为“无病”就是健康,或者把健康当做疾病、伤残、功能障碍等词的反义词。从现代的认识来看,这仅仅是对健康的机械理解。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在其宪章中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从这一定义可以理解为:

    1.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从基本要求来看,机体应当发育匀称,功能健全;在心理方面应当心理稳定,精力充沛;在社会适应方面应当关系和谐,道德健康。但是完满状态是很不容易达到的,而且在不同条件下可能有不同的标准。

    2.健康和疾病是互相演变的过程

    生命存在的三种状态:健康-----亚健康----疾病

  健康是动态过程,也是机体不断调节和维持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表现在个体内部,也表现在个体与环境(包括其他个体)之间,一旦机体出现某种平衡失调,便脱离正常状态,可称为不健康或异常。

所谓疾病是“产生症状和体征的异常生理或心理状态”,

所谓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心理功能低下的不健康状态,可称之为“灰色状态”或“第三状态”。

疾病一般是由健康经“亚健康”或前疾病状态发展而来,即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互相演变的过程。

总之,此定义破除了“无病即健康”的传统观念,从机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提出了健康的要求,使健康的概念更加全面,有力地促进了医学模式的发展,表达了人类对完满健康的追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二章教学辅导

一、本章内容体系的概念图导向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辅导(1)

二、本章内容自主学习建议

1.沿着概念图的逻辑体系进行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时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三个层次的涵义如下:

“了解”   能正确表述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这是最低层次要求。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理解”   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中层次要求。

    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以及幼儿健康教育的学科知识;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整合原则、序列原则、均衡原则、可行原则;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动作与行为练习、讲解演示、情境表演、讨论评议、感知体验、传播媒介的利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范围: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健康服务的评价、健康环境的评价等

“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高层次要求。

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步骤

三、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

1、健康教育的概念

2、确定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和原则

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

四、本章内容的教学难点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的方法

五、关联的学习资源

1.中国健康教育网http://www.nihe.org.cn/

2.中国学前教育网http://www.preschool.net.cn/

3. 李祥等编著,学校健康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4.蒋湘萍等主编,健康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

 

六、实践教学

1. 就“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进行小组讨论

七、相关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健康观

一、学前儿童健康的基本特性

学前儿童健康是指学前儿童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的生长发育,能较好地抵抗各种急、慢性疾病;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学前儿童健康的获得需要成人的关心和教育,也需要学前儿童力所能及的自我努力。学前儿童健康具有以下特性:

1、学前儿童健康主要包含身心层面的健康。对于道德发展水平十分有限的学前儿童而言,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是判断其健康状况的主要标志。学前儿童身体的健康与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

2、学前儿童健康首先指向学前儿童身体器官组织的构造正常,各个生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的良好发挥,能够有效抵抗疾病,学前儿童生理组织和构造的完整是身心良好发育的物质基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就必须从零岁前就开始加以重视,提倡优生优育。

3、学前儿童身体、心理发育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与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接近。

4、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是智力发展正常,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条件。

5、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情绪反应适度、社会适应良好。

6、总体地看,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还是心理的发展都应呈永恒上升趋势。

具体地说,学前儿童的生理健康是指学前儿童各个器官、组织的生和发育正常,没有生理缺陷,能有效抵抗各种急、慢性疾病,体质不断增强。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二、学前儿童健康观的要点

学前儿童健康观,是指人们对学前儿童健康的基本态度或看法。这些态度或做法直接关系着我们促进还是阻碍儿童的健康。

1   学前儿童健康是系统的和谐发展

(结合器官系统的联系解释)

2、学前儿童健康是持续的正常发展

(结合儿童成长的规律来解释)

3、学前儿童健康是平等的普遍发展

4、学前儿童健康是需要促进的主动发展

学前儿童的健康促进并不意味着揠苗助长;健康的学前儿童能够自助,健康促进也需要学前儿童力所能及地主动参与。

三、现代保育观的内容

传统的幼儿园保健模式重在学前儿童生理疾病的防治,它强调对学前儿童实施计划免疫,供给充足的营养等,使之“不得病,睡得安,吃得饱,长得高”。这种传统的保健模式不能满足学前儿童健康的需要。显然,学前儿童除了生理上的需要外,还有心理上的多层次需要。因此,幼儿园保健模式由单纯的生理保健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保健模式,必须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健康服务和保育,培养学前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其正常生长发育并维持身心的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