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说明、教学实施方案

(2014-11-21 11:18:44)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国政治制度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课内学时为72,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和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程主要内容有: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其专业准备;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其指导。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专科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概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课内学时为72,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规律;

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提高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能力。

 

二、课程教材

本课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从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一体化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如下课程资源:

1.文字主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甘剑梅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教材的编写强调科学性、理论性和实用性。另外,为方便远程教育的学员自学,每章还设置了学习目标、导读、学习建议、小结、自测训练等内容。

2.IP课件10课时,由浙江师范大学甘剑梅副教授主讲(2008年3月完成)。该课件主要是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串讲,并对重点内容进行提示,便于学生系统梳理课程教学内容。

 

三、教学特点和教学建议

开放教育的特点:鉴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具有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分离、学生以个别化学习为主、学生之间知识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个体差异性非常大以及学习条件差异非常大等特点,要求我们在教材的提供上要尽可能多样化,要求尽可能具体化,要为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并帮助学生解答重难点,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学习方法等建议,尽可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征,设计多种学习模式,提供多种学习资源。

课程特点:本课程主要是一门幼儿园教学法方面的课程,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要知道如何组织幼儿园的社会性教育活动,用哪些方法如何用这些方法来教育孩子等。最终的课程学习成果要体现在实践中提高儿童社会教育的效果,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实践性和应用性应该是本课程的核心特征。

教育对象的特点:本专业的教育对象多为在岗的幼儿园教师,她们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但由于她们的理论基础较差,对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又因为她们边工作边学习,学习的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而用来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比较有限,因此,她们对实践性、应用性的知识和技能更感兴趣,也更易理解和接受。而另一方面,学生们已有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对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又有一定的帮助。可见,教育对象本身呈现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

鉴于以上特点,教学中应改变单一的、过于注重教材知识体系和教师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探索形成以“集体面授与幼儿园现场指导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知识点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

以下是针对每一章节内容的教学建议

 

章次

节次

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

课时数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第一节 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课堂面授

讲解

1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课堂面授

讲解

1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其专业准备

课堂面授

讲解

1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课堂面授

讲解、案例分析

2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课堂面授、小组讨论

讲解、案例讨论指导

4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课堂讲授

讲解、举例说明

2

  第三章     学前儿童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课堂面授

讲解、举例说明

2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课堂面授

讲解、举例说明

2

  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课堂面授、课堂讨论

讲解、案例分析、讨论指导

3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课堂面授、小组讨论、实践

讲解、讨论指导、实践中的个别指导

6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课堂面授

讲解、案例说明

2

  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课堂面授

讲解

1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

课堂面授、实践

讲解、案例分析、实践作业

3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与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面授、实践

讲解、案例分析、实践作业

3

  第六章     学前儿童教育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概述

课堂面授

讲解

1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

课堂面授

讲解

2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

课堂面授、实践

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指导

3

  第七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其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概述

课堂面授

讲解

1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课堂面授、课堂讨论、实践

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指导、实践指导

3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基本指导策略

课堂面授、实践

讲解、案例分析、实践作业指导

2

总课时

 

 

 

45

 

四、学时安排和教学进度建议

课程教学:集中辅导和答疑72学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进程安排

 

学习形式及学时

备 

辅导答疑

课程作业

小组讨论

课程实践

网上答疑

IP课件

1

   /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3

 

 

 

 

 

 

 

3

学前儿童社会行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4

1

 

 

 

1

 

 

4

学前儿童社会行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4

 

 

 

 

1

 

 

5

小组活动

 

 

3

 

 

 

 

 

6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4

 

 

 

 

2

 

 

7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4

1

 

3

 

1

 

 

8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4

 

 

 

 

1

 

 

9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4

 

 

 

 

 

 

 

10

小组活动

 

 

3

 

 

 

 

 

1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4

1

 

 

 

1

 

 

1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3

 

 

 

 

1

 

 

1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4

1

 

3

 

1

 

 

1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2

 

 

 

 

 

 

 

15

学前儿童社会行行为问题及其指导

4

1

 

 

 

 1

 

 

16

学前儿童社会行行为问题及其指导

2

 

 

 

 

 

 

 

17

小组活动

 

 

3

 

 

 

 

 

18

期末复习

 

 

 

 

 

 

 

 

合计

 

36

5

9

6

 

 10

 

 

 

五、课程实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一)活动内容: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评价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对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的观摩和评价,学员较详尽地了解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和方法,以及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的基本实施过程和方法,较深入地理解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活动须达到的效果;

2.能较正确地评价一次社会性教育活动的优劣和成败;

3.提高学员自身组织开展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三)活动的实施

1.教师联系选择幼儿园(一般应为当地最高层次的幼儿园),确定所要观摩评价的社会教育活动(一般为教学活动)的班、授课老师、活动主题和准确时间。事先应与授课的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也可以请授课老师提供活动教案。

2.在观摩和评价活动开始前,教师务必使学员了解所要评价的活动对象,并熟悉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即了解: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见附表)

3.教师对学员进行分组,一般4—5人为一组。观摩活动中要求每位学员都要做好记录,并可一边记录活动过程和内容,一边作初步的书面评价。

4.观摩结束后,教师组织学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形成一份完整的书面评价报告(并附完整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记录”)。

 

(四)活动小结

教师结合学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各小组的报告对活动作出分析和点评。成绩作为形成性考核的组成部分。

 

附: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结果(陈述性)

 

活动目标的制定

符合社会教育总体目标

 

 

目标的准确和适宜

 

 

目标陈述明确、具体

 

 

活动的准备

有完整、规范的教案

 

 

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

 

 

做好儿童上课的心理准备

 

 

教育内容的选择

与目标的匹配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深度与广度

 

 

正面内容为主

 

 

教育方法的使用

依据儿童心理特点选择方法

 

 

方法的多样性及相互结合

 

 

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活动的实施过程

导入引起儿童参与学习的兴趣

 

 

保证儿童的自由活动时间

 

 

让儿童有主动参与、表现与表达的机会

 

 

通过提问引导儿童开展活动

 

 

示范和指导

 

 

儿童在活动中的学习

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

 

 

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

 

 

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

 

 

整体效果

 

 

六、考核要求

1.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考核依据是文字主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实施细则、考核说明。

2.课程总成绩的组成

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核的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

3.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

形成性考核主要依据:(1)形成性考核册的完成情况(占18%);(2)学员小组讨论和课程实践的成绩(占12%)。

 

七、教学反馈

责任教师:朱友刚

通讯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振华路6号

邮政编码:310000

值班电话:0571-89983126

电子信箱:zhuyg@zjtvu.edu.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