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大纲
(2012-11-21 16:11:31)
标签:
教育 |
第一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从宏观上介绍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管理体制、政策与法规等内容,并从微观上结合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儿童、语言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和超常儿童等特殊教育对象阐述有关特殊教育方法、目标和条件等的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学前特殊儿童、学前特殊儿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形成正确的学前特殊儿童和学前特殊教育观,把握有关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的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特点和方法等。为学生从事特殊儿童教育奠定初步的思想、知识和技能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增强他们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先修课要求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与《学前教育原理》、《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及《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等课程密切相关,又有所侧重。本门课程侧重于提供学前特殊儿童心理特征与特殊教育需要、教育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当然,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而又表现出差异性,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必须服从于学前儿童教育的大系统。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2.教学中遵循每一类别学前特殊儿童的内涵、特征、干预措施及方法这一逻辑体系进行。
3.在教学中注重问题求解的思路和方法,吸收先进教学思想和经验,引导学生以案例或其他问题解决的方式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要求学生结合本身教学实际进行理解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网上教学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学前特殊儿童的基本概念、特点、原理和方法。
2.面授辅导应该进行重点、疑点及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的问题能力。
3.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讨论、电话、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通过形成性和终结性考核,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
5. 通过课程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学前特殊儿童理论知识去解决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智慧、情感、动作在学习过程中缺一不可,学习者始终都是依据其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和对情境有什么样的感受来表现其行为。远程开放教育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完整人的统整行为。所以,本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一定要结合学习者整个学习行为来进行。豪恩斯坦教育目标整合分类的各项指标,不仅刷新了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的分类,同时聚焦于“行为领域”,致力于培养有知识、有情操和有胜任力的人。豪恩斯坦行为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习得、同化、适应、表现、抱负。如图1所示:
习得 |
同化 |
适应 |
表现 |
抱负 |
||||||||||
形成概念 |
接受 |
知 觉 |
领会 |
反应 |
模 仿 |
应用 |
生成价值 |
生 成 |
评价 |
信奉 |
外 化 |
综 合 |
展露个性 |
精 熟 |
认 知 |
情感 |
心理动作 |
认知 |
情感 |
心理动作 |
认 知 |
情 感 |
心理动作 |
认知 |
情感 |
心理动作 |
认知 |
情 感 |
心理 动作 |
第二部分 学时分配
本课程54学时,3学分。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
课内学时 |
第一篇 |
9 |
第二篇 |
15 |
第三篇 |
15 |
第四篇 |
15 |
合计 |
54 |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总论
(一)教学内容
1.学前特殊教育概述
2.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
3.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
4.学前特殊教育的体制与模式
5.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二)教学要求
1.形成概念:识别学前特殊教育、学前特殊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概念等。
2.领会:用自己的话说出学前特殊教育对学前特殊儿童家长的意义;活动本位模式采用的教学策略;美国的《教育法案》对残疾儿童享有的权利;学前特殊教育模式中学校教育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贯彻学前特殊儿童的教学直观原则的基本要求。
3.应用: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学前特殊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综合:通过给出的案例分析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并比较外国学前特殊儿童相关的规定和措施。
二、对象论
(一)教学内容
1.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
2.学前智力异常儿童的教育
3.学前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
4.学前广泛性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
(二)教学要求
1.形成概念:视觉障碍的定义;听觉障碍的定义;病弱儿童的定义;智力的定义;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定义;孤独症定义;多动症的定义。
2.领会:视觉障碍的评估与鉴定;听觉障碍对儿童早期的影响;肢体残疾的分类标准;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类型。
3.应用:视觉障碍的教育;常见的肢体障碍及教育干预
4.分析:视觉障碍的听力检测;智力测验的分类及标准;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的辨别与诊断。
5.综合: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教育方法;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
三、方法论
(一)教学内容
1.学前特殊儿童的生活保健
2.学前特殊儿童的感统训练
3.学前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
4.学前特殊儿童的语言矫治
5.学前特殊儿童的游戏治疗
6.学前特殊儿童的综合干预
(二)教学要求
1.形成概念:学前特殊儿童的生活保健的定义;感觉统合定义;游戏治疗的定义;综合干预的定义。
2.领会:学前儿童语言矫治的含义及要求;行为矫正的含义。
3.应用:游戏治疗的功能及主要流派;综合干预的原因及作用。
4.分析: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5.综合:学前特殊儿童的生活保健的策略;学前特殊儿童的感统训练策略;行为矫正的综合应用;学前儿童语言矫治策略;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的策略;学前儿童综合干预的策略。
四、条件及目标论
(一)教学内容
1.个别教育计划
2.学前特殊教育的评估
3.学前特殊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
4.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
5.学前特殊教育的研究策略
(二)教学要求
1.形成概念: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定义;。
2.领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原则;社会参与的主要内容。
3.应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拟定步骤;学前特殊教育评估的过程;资源教室创建的原则;学前特殊教育研究的方法。
4.分析:学前特殊教育评估的类型;学前特殊教育评估的内容;学前特殊教育研究的原则。
5.综合: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学前特殊教育评估的方法;同伴交往实施的方法;教育训练人员培训的任务、形式及方法
第四部分 实践环节
本课程实践环节要求结合本课程的内容开展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活动。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文法学院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