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祭祖,踏青,放风筝,是清明节传承多少年的习俗,也是文人雅客吟诗作画的好时节,必竟人们窝在家里猫冬,终于熬到了春和景明的时节,自然要到效外走一走,放飞下心情,感受下来自春风的力量,振奋精神,为新的一年开始春种秋收的忙碌。
清明在民间是相当重要的节日,又被称为收鬼节,因为到清明的时候天气转暖,要开始种瓜载豆了,人们要到地里劳作,为了不让人们收到伤害,阴司于每年清明收鬼关起来,到了10月一日,天气转冷,收秋结束后再把鬼放出来,这个习俗始于何必
,无可考证,但这就是一个自古而来的约定,人们一代代的传承下来,也就有了清明祭祖的习俗,而清明祭祖民间习俗是祭于清明之前几日子孙要多送阴票,因为从清明这天起坟地里已没有了祖先魂灵,所以要多送钱
这样可以让他们在里边过的富足,不会为钱发愁。
玉皇头戴12串的免流冠,阎王的九串,左右各有一条龙盘旋护驾,票面又刻上元宝,天地银行,冥都银行四字,带玉皇的上面是天地银行,票面金额较大,一般十万元,一百万元,一亿元等不同面额为一套,并有行长玉皇的签章,冥都银行是给先人们用的,票面金额较小有五百元,一千元,一万元,十万元等几种规格,行长自然是阎王上面也有他的签章。虽然只有十几公分大小,但画面却很规正,制版是更要一丝不苟。
这里要说明的是阴票一定要用柳木制版,为了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柳木属阴,古人认为只有用柳木版打出来的阴票鬼才能看到,才能使用,所以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仿人民币的阴票是没用的白纸,烧了也是白烧,那现在的人追求的是视觉感受,古代是以使用为目的的,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千难万难,头无片瓦,身无分文甚至为一日三餐发愁过着食不裹腹的生活,一旦死去,亲邻子孙给他送去成千上百亿的钱财想象着祖先再也不需要劳作,可以潇潇洒洒地过生活,子孙心中就很安稳,也就更努力工作养老抚幼,期待着自己将来也能有人给送很多的钱。
这也一催生了一个职业,打春活,送阴票,给一些闹春荒的百姓以赚钱养生活本事,比竟对送阴票的妇人再恶毒的人也是不能刁难的。我的姐姐结婚后生了儿子患了很严重的病,没钱看,那个时代是没有记者报道这些事情的,人人家里都穷自然也没有多少钱可以借,无奈之下她求来别人家的阴票样让我给他刻了纸钱印版,于清时前她每天晚上打好阴票,白天走村串户去送,短短的十几天时间换来了二百多元钱,给儿子做了手术,治好了病,她很欣慰。这也说明清明的习俗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有人说,存在就是有道理的,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清明祭祖的民间习俗如今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认真的保护和传承,同时清明祭祖活动的衍生品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对非遗项目木版年画行业的传承发展能起到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