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子弹Or氢弹爆炸了 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

(2013-04-15 15:13:54)
标签:

军事

各种灾害防御http://rfb.tjjh.gov.cn/

各省市官网:

http://gfjy.jxnews.com.cn/system/2010/04/19/011358293.shtml
http://www.ptrf.gov.cn/xcjy/rfzs/201011475444.html
http://www.hbsrfb.gov.cn/cyportal/template/site00_channel3.jsp?channel_id=ff808081281eb7a501281ec5f5aa002f
网上找了段,和我小时候在小学生百科全书里看过的差不多(呵呵),主要就是找掩体,没有掩体就背向核爆炸点(头朝外,脚朝爆炸点)卧倒,记得当时书上画的图就是这样。
网上的:
对核武器袭击所采取的防御措施。核防护大致可分为核爆炸瞬时效应防护和放谢性沾染防护两大类。
(1)核爆炸瞬时效应防护。主要是利用工事进行掩蔽。永久工事的防护效果最好,野战工事的效果也不错。山洞、土坑、沟渠、涵洞等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在开阔地面上的人员,当发现核爆闪光时,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可减轻伤害。装甲车辆乘员,可利用车体进行防护。武器装备和其它军用物资的防护,主要是利用工事和地形、地物加以掩蔽。利用坚固、耐热的护罩或护套等遮盖,或者涂刷防火涂料、白灰浆和泥土等,亦有防护作用。对于电子器材,采用气蔽、接地和增加保护装置等措施,可防护核电磁脉冲的破坏;
(2)放射性沾染防护。主要措施有:在核袭击后,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对人员活动的地区进行辐射侦察,查明沾染区情况;人员要力求避开在沾染区或高照射量率的地区行动;人员通过沾染区时尽量乘坐车辆,在沾染区作业时要尽量缩短时间;充分利用工事、建筑物和山洞等气蔽物进行防护;及时穿戴个人防护器材,防止人体受沾染;对撤离沾染区的人员和武器装备等,进行沾染检查;受染人员及其随身携带物品,在撤离沾染区后,要尽快进行洗消,以消除沾染;进入沾染区执行任务的人员,可服用抗辐射药,以减少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存留量。当敌方实施核袭击时,及时采取上述防护措施,可以减轻人员伤亡和武器装备及其它军用物资的损失。


对冲击波的防护
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比光辐射慢得多,闪光之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到达不同的距离处,因此,看到闪光后立即隐蔽就可能避免或减轻冲击波引起的损伤。
卧倒:在开阔地带,当人背向爆心卧倒时,成人的受风面积约为站立时的1/7,儿童的受风面积约为站立时的1/5。且卧倒时,人体重心降低,减少了被冲击波抛射造成损伤的可能。如果突然发现闪光,身边无任何可利用的地形地物,这时应立即迅速背向爆心就地卧倒,千万不能再到处跑着去找掩蔽地,或想跑向较远的地下工事,避免受到更严重的杀伤。
利用地形地物屏蔽:地形地物对冲击波有屏蔽作用,使其背(坡)面的超压和动压通常要小于相应距离平坦地面上的数值,但在迎坡面,超压反而增强,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反而加重伤害。因此,可组织人员利用土堆、花坛、墙根等,沿墙线迅速卧倒。有条件时,可利用地下室、地下过街道、隧道和人防工事防护。
避免间接伤害:在城市和各种大型居民地的建设中,应重视对建筑物的加固。在战时,门窗玻璃用纸条或胶带贴成“米”字形,以防止被冲击波打碎后到处飞散;注意固定好不稳定的物体;对于砖瓦等易飞散物品要及时清除,以防形成抛射物伤人。
快速采取防护措施:人不论到矮墙、沟渠,还是掩体,至少需要0.5~1秒的时间(以田径运动员百米冲刺的速度计),而冲击波以超音速向外传播,当你感觉到爆炸时,所剩的防护时间极其有限,因此,此时人员应采取的行动是立即就地卧倒,不要再考虑找到地形地物。
对早期核辐射的防护
看到闪光后,在1~2秒内能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屏蔽,至少可使人员免受约50%的早期核辐射γ照射量。γ射线和中子通过任何介质时,其辐射的强度都不同程度地减弱。因而,对于早期核辐射的防护,最有效的措施是在核爆前进入人防工事,其次是尽快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屏蔽。另外,也可用药物进行防护。目前,我国能预防和治疗核辐射损伤的药物为硫辛酸二乙胺基乙酯,它能修补细胞,效果较好。对核电磁脉冲的防护
核电磁脉冲主要是对电气、电子设备有较大的破坏作用,一般不会对人体有什么伤害。对它的防护措施与防雷击、防大气干扰相似,多采用电子屏蔽的方法进行防护。
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放射性沾染通过三种途径作用于人体:γ射线全身照射(外照射)、皮肤严重沾染后受到β射线损伤(皮肤沾染)、放射性物质随食物、饮水和空气进入人体造成损伤(内照射)。
当爆炸发生后,一旦察觉有落下灰沉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如穿上防护服装或雨披、斗蓬,戴口罩,防止落下灰粒子直接沾染在皮肤上,减少受照剂量。在烟云到达后的最初1~2天内在人防工事或房屋内躲避。
要正确辨识沾染区标志,选择最佳路线撤离沾染区。撤离前或进入沾染区前,注意把领口、袖口和裤管口扎紧,戴上口罩,采取简单防护措施。在沾染区内,不要在地上坐、卧,避免接触沾染物体。尽量不在沾染区内吃东西或喝水。如果必须饮食,最好吃沾染区外带入的食品,食品包装要密封,外面用塑料袋或塑料纸包好,而且在食用时应不让包装外的尘土沾染食品。在食用前,应漱口、洗手,防止尘土食入。对沾染区内的食品应进行检查,没有沾染才能食用。人员在沾染区内活动时,应采取呼吸道防护,防止吸入沾染空气。最好用简易防护口罩。如无口罩,也可用手帕、毛巾甚至布条之类物品捂住口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