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见证极端天气“常态化” 人类被迫适应!!!

标签:
杂谈 |
2012见证极端天气“常态化” 人类被迫适应
“这场寒流把整个俄罗斯都冻僵了。”连日来的极寒天气让俄罗斯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同样遭遇极寒的波兰,天气又在两三天内反复无常,骤寒骤暖上演“冰火两重天”,而法国、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的人居然可以在20摄氏度的“春天里”过圣诞节。极端天气就像一个人格分裂的患者,众多国际媒体把2012年定性为“被极端天气致命的、代价高昂的和到处屡创纪录的一年”。天气异常也让科学家产生对立,有人认为“极端天气将成为常态”,有人认为“人为的全球变暖是一场闹剧”。不管怎么说,正像一名美国气象学家期盼的那样,在熬过多个天气恶劣暴躁的年份后,但愿2013年是平凡的一年
“致命寒冷”重创俄乌波等国
进入12月以来,俄罗斯、乌克兰、中国、蒙古国等北半球国家遭遇罕见严寒。受冷空气袭击,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部分地区气温低至零下四五十摄氏度。俄气象学家称,自1938年以来俄罗斯还未有过这样的异常寒冷天气。有报道说,蒙古国西部某些地区降至零下50摄氏度。日本北海道24日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28摄氏度。乌克兰近期也大雪不断,积雪厚达半米,最低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左右。自12月寒流入侵以来,乌克兰已冻死83人,其中57人死在大街上,15人冻死在家中。
俄罗斯被冻死冻伤的人更多。截至12月25日,极寒已造成123名俄罗斯人死亡。据俄新社27日报道,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公布一组数据:2012年俄罗斯因自然灾害死亡的人数大幅增加,与去年相比增加近93倍。其中后果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库班洪水,仅在克雷姆斯克市就夺走170余人的生命。同时,今年俄罗斯有7.081万人受灾,是去年的3.2倍。极寒天气或许会影响到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预计对秋播作物造成的损失在8%到9%,在个别地区还会达到25%到30%。近几年俄罗斯的极端寒冷天气频繁出现,2006年西伯利亚等地气温出现过骤降,最低接近零下60摄氏度,一天之内就有24人冻死。
在东欧,极寒天气也让波兰人感到恐慌。12月中下旬,连续几场大雪将波兰完全覆盖。18日夜间,华沙部分地区的积雪厚度达70厘米。仅12月上半月,波兰就有30多人冻死,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倍。22日和23日两天,因道路结冰,波兰警方共接到510多起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另有200多名行人摔伤后被送进医院治疗。但从24日上午开始,波兰全境气温迅速回升,华沙的气温达到5摄氏度。短短两天时间内气温骤升,令很多波兰人非常不适应。
波兰气象专家在TVN24电视台的天气节目中分析,圣诞节前后出现罕见的“冰火两重天”现象,原因是波兰先遭遇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再遇到从西南部吹过来一股暖空气,“瞬间将寒流吹走”,造成气温回升。气温回升在欧洲中西部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圣诞节期间,在法国、德国、瑞士等国都出现20度以上的反常天气。阿尔卑斯山地区一些滑雪场被迫暂时关闭。在德国南部的慕尼黑等地,年轻人甚至跑到河里洗澡。
人类被逼适应极端天气
严寒的天气让人们学着去适应。美国《连线》杂志20日建议美国人“储备好热巧克力和备用铁锹吧,因为世界大部分地区包括美国东部将遭遇一个寒冷和多雪的冬季”。在俄罗斯,讨厌寒冷的人会想起《日瓦戈医生》中那句“暴风雪充斥着整个世界,无法抗拒,也无法战胜”。不惧严寒的人会想起普希金的那句“严寒和太阳,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为抵御严寒,很多俄罗斯人养成酗酒的习惯。在俄罗斯,医生警告说,3岁以下的孩子在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以下时就不要再出门了。鉴于一些俄罗斯人计划在新年假期远离寒冷、到温暖地区度假,医生也建议说:“从极端寒冷地区到极端炎热地区,对人身体的适应性要求很高,因此尽量不外出度假,抵抗寒冷最好的办法应是滑雪和睡觉。”
极端天气更是对很多国家市政管理、应急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考验。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危机局势国家管理中心21日宣布,因气候异常,俄罗斯有6个联邦区的18个联邦主体进入高度戒备状态,莫斯科等大城市的用电量也达到历史新高。由于俄罗斯的供暖管道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化严重,遇到寒冷天气容易发生爆裂。仅19日一天就有25万俄罗斯人受到水暖电系统故障的影响。列宁格勒州约6000人和弗拉基米尔州的1200人停暖。图瓦共和国、车里雅宾斯克州等偏远地区都出现供暖事故,一些学校和幼儿园停课数天。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25日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提醒那些经常出现供暖问题的地区的官员说,“这种现象应该值得警惕”。针对极寒天气,俄加强公交运力,为避免交通堵塞,俄紧急情况部出动400多个机动小组,在各地公路危险地段巡逻,在一些道路两旁设立帐篷营地,向司机和乘客提供取暖、食品和医疗服务。
为抗寒,华沙市政管理部门在市中心主要路口放置取暖火炉,密切关注无家可归者、独居老人和醉酒者的行踪,严防这些人被冻死。早在今年入冬前,华沙市政府就新购置50辆除雪车。18日晚暴雪过后,在仅有170万人口的华沙,市政部门就出动170辆除雪车,保证市内交通畅通。
尽管如此,难以预测的极端天气还是让人们束手无策。2012年一年,肆虐欧洲的寒流造成800人丧生;大西洋中部的强对流风暴造成美国数百万人遭遇断电窘境;超级台风“宝霞”导致上千名菲律宾人死亡……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局长简·卢布琴科无奈地表示:“每年都发生截然不同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这些“显然并非‘反常’事件,而是‘系统性的变化’。”德国波茨坦研究所气象学家斯蒂芬·拉赫姆斯托夫认为:“随着近十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出现各种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的人将意识到气候异常带来的不利影响。”
“极端天气2012年屡创纪录”
“2012年的极端天气是致命的、代价高昂的和到处屡创纪录的!”美国《赫芬顿邮报》12月20日一篇文章这样盘点即将过去的一年。实际上,2012年不仅有很多国家遭遇极寒天气,据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专家的统计,有5个国家今年的最高气温打破历史纪录,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2012年或成为全球第8个最热年份。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迈克尔·贾拉也表示:“据预测,此类现象将会更多。”美国也经历从一个极端转化到另外一个极端的现实:2011年的历史性洪水让位于2012年的灾难性干旱。美国国家气象局代理局长劳拉·佛吉欧尼表示,美国的正常天气已经改变,“极端即是常态”。
“极端天气成为常态”的说法被一些人认为是耸人听闻。按照环保组织“建设性的明天委员会”《2012年极端天气报告》的说法,有关极端天气是“新常态”的说法是一场闹剧。该报告最近在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引来小冲突。报告作者之一、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顾问克里斯托弗·蒙克顿勋爵因公布报告被赶出会场。该报告引用的最具煽动性的材料是,今年11月29日125名科学家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声称“现有证据不足以表明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或将要引起全球变暖”。一些人认为,所谓“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和“气候崩溃”无非是征收碳税的诡计。
俄《共青团真理报》24日报道,对于严寒频繁袭击,俄罗斯科学家阿布杜萨马托夫表示,由于太阳活动的降低,未来将不是全球变暖,而是小冰河期再现。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一理论没有科学依据。俄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气候学专家什马金强调,预言气候变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实际上没有人知道答案,但目前我们还看不到任何变冷的迹象。正在变暖倒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无法预测太阳的行为。”美国大气和环境研究所的季节性天气预测专家科恩表示:“大自然所带来的天气恰好与人们预期的相反。”他认为,全球变暖,让北冰洋地区湿度较高的冷空气缓慢南下,造成部分地区出现极寒和多雪天气
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监控主任德科·阿尔恩特说:“我们已经历两个天气恶劣暴躁的年份,但愿2013年是平凡的一年。”老天爷或许并不能如人所愿。俄罗斯《晨报》26日在题为“严寒天气一个月后再回来”的报道中写道:“笼罩整个俄罗斯两周时间的严寒天气终于过去了,这场寒流把整个俄罗斯都冻僵了。但俄气象中心专家扎沃德琴科夫预测,这场寒流并不是今年冬天最冷的,最冷天气将出现在明年2月。”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研究所研究员祝从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今年在中国北部及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欧洲东北部地区发生的严寒天气和暴风雪是环流异常的结果,与入侵北方的冷空气非常频繁有关。最近两年冬天非常寒冷,夏天又非常炎热,对此现象,祝从文解释说,全球变暖不意味着全球所有地方都变暖,有些地方变暖得更厉害,有些地方反而还会变冷。这是因为全球大气环流整体上有相互制约和调整的作用,但整体趋势是变暖。北方地区过去10年变暖的速率降低,变暖的区域向南移动到北纬40度以南,而且变暖的状况更明显。据他分析,太阳活动周期从2012年开始逐渐从低谷往上走,是否能把“北边下降的温度给补上”很难说。根据今年情况,明年夏天中国可能会出现高温和持续降雨,但俄罗斯持续高温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不能用“全球变暖”以偏概全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气象学家迈克尔·曼恩提醒人们:“今年所发生的尤其是一种告诫。如果我们一如既往地使用化石燃料,我们目前看到的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内的常态。”俄新社援引一些俄罗斯专家的话说,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地球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失衡。虽然很多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当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之间出现矛盾时,仍然功利地选择前者。这样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可能将会出现更多的极端气候,人类的生存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于近年在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北京大学专门研究气候变化问题的张海滨教授认为,并不是所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都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有关。有些现象是“全球变暖”引起的,有些不是,不能以偏概全。张海滨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很快将在2013年公布最新的评估报告,该报告会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拿出经过国际评议的、可靠的科学结论,帮助人们判断哪些灾害和极端天气是与气候变化有关的
哥伦比亚发生山体滑坡 至少2人死亡7人受伤
印度北部受寒潮侵袭 至少造成69人死亡
据《印度时报》和NDTV电视台12月31日综合报道,印度北部连续遭遇寒潮天气,近日又有7人因此死亡,至此寒潮已经造成69人死亡。除寒潮以外,浓雾还影响了至少50个航班班次的正常运行。
据悉,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大雾影响民众日常生活,铁路和道路交通无法正常运作。从昌迪加尔起飞的飞机大多数被取消或改签,由于能见度低,经过此路段的几列火车晚点
秘鲁以西海域发生4.3级地震 首都有强烈震感
当地时间凌晨4时30分,秘鲁兰巴耶克省首府奇克拉约西部128公里处太平洋海域发生4.3级地震。首都利马有强烈震感。
据秘鲁地球物理研究所(IGP)报告,发震时刻为2012年12月31日4时30分46秒;参考位置为奇克拉约市西部128公里处太平洋海域;坐标纬度-07.19°,经度-80.9°(即南纬07.19°,西经80.9°);震级4.3级。
人民网记者30日下午刚刚飞抵利马,准备报道2013年1月5日在利马发车的第35届达喀尔拉力赛。地震发生时,记者正在所住的KINGDOM酒店4层写稿,感觉整个楼房突然左右摇晃,眩晕感强烈,持续时间约四、五秒钟。
随后,记者查阅了中国地震台网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官网,但均无秘鲁此次地震的相关报道
美流感季提前爆发 已致16名儿童死亡
中新社休斯敦12月31日电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专家警告,过去几周流感病例在南部多州爆发,意味着美国已提前进入流感季节,为近十年来最早,目前已造成16名儿童死亡,预计本季疫情将会格外严重。
今年12月初,流感病例呈上升趋势,有病状的比率达到全国基准线的2.2%,比往年大约提前了一个月。这是自2003-04年度以来,流感疫情出现最早的一季。
CDC首席流行病学家布里希(Joe Bresee)表示:“过去几周已经看到流感蔓延的趋势,如果在新的一年中这一趋势继续,我不会感到奇怪。”据悉,流感季一般可早在10月开始,但通常要到第二年的1月、2月甚至更晚才达到高峰期。
据CDC28日发布的最新统计,今年流感季最初11周,全美已有31个州报告发现15100余例扩散型流感病例,导致16名儿童死亡。包括得克萨斯、阿拉巴马、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田纳西和弗吉尼亚等在内的南部、东南部12个州疫情高出正常值
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弗里登(Thomas Frieden)预计,“这个流感季的疫情可能会格外严重”,接种疫苗能够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假期中人们外出聚会,免不了相互拥抱、亲吻,长时间在封闭的舱室或飞机内,在商店购物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CDC缅因州中心主任皮内特(SheilaPinette)提醒人们,“请确保经常洗手,咳嗽时要遮挡住嘴巴,更重要的是应在旅行前接种疫苗。”
分析过去20年来的数据,H3N2是最为主要的流感病毒。专家表示,今年流行的病毒80%为A型流感,几乎都为H3N2病株,这和今年准备的H3N2病株疫苗类型相匹配。制造商准备了1.35亿剂疫苗,至11月底,大约有1.12亿美国人已经接种。
流感病毒是一种传染病,一般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每年秋冬季节大量流行。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最容易遭受流感引发的极端并发症,导致其在危重患者中有较高的死亡率。在美国,每年流感季节平均有25000人死亡。2003-04年度的流感季节亦提早降临,全美48000人因此丧生,创下了过去35年间的最高纪录
大连一海湾出现蒸汽雾宛如仙境
内蒙古草原遭白毛风和冰雪袭击交通受阻
闽北局部暴雪
12月30日,位于福建北部的南平市、三明市普降小雪,局部有中到大雪,并伴有道路结冰出现,对交通和农业有较大影响。福建省气象部门应此拉响了雪灾黄色预警
科特迪瓦踩踏事件死亡人数升至61人 全国哀悼3天
中新网1月2日电 据外媒报道,科特迪瓦阿比让跨年烟花庆祝活动踩踏事件死亡人数升至61人,200余人受伤。政府宣布举行3天全国哀悼。
科特达瓦官员说,大部分受害者是儿童。关于在阿比让一个体育馆附近发生挤踏事件的经过有不同的报道。
有目击者说当人们看到有青年持刀抢劫手机的时候发生了恐慌,还有人说挤踏是由于警察控制人群不力所致。
科特迪瓦总统去医院看望了受伤者,他说将对这起全国性悲剧展开调查
安哥拉元旦守夜活动发生踩踏事件造成10人死亡
安哥拉国家消防局发言人赛巴蒂奥1月1日宣布,去年12月31日晚在首都罗安达希达德拉体育场举行的元旦守夜仪式上发生了踩踏事件,造成10人死亡,120人受伤。
赛巴蒂奥说,死者包括6名成年人和4名儿童,其中大部分人死于踩踏和窒息,120名受伤者中,有12人被送往罗安达各大医院住院治疗。
据安哥拉媒体报道,踩踏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去年12月31日晚7时30分左右,当时大批罗安达居民赶赴希达德拉体育场参加一个教会组织的元旦守夜活动,体育场开门时由于拥挤发生了踩踏事件。组织者早先预计有7万人参加守夜仪式,但实际到场人数远远超过7万,目前事件详情仍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