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肆虐山西趵突泉停喷明日红月亮---地震干旱洪水

标签:
杂谈 |
北京遭遇雷电袭击
6月14日19时30时左右,闷热了一天的北京城终于降下雨点,半小时后雨量加大并伴随大风,随后开始电闪雷鸣,雷阵雨再袭北京城。21时30分前后闪电稀少、雨量减小
江西一干渠塌方水流倾泻而下形成“瀑布”
6月13日,江西省安福县境内普降暴雨,寮塘、彭坊、瓜畲、洋溪等乡镇出现短时特大暴雨,以寮塘乡株木江监测站138.5毫米为最。大雨致江西省安福县多处农田、街道受淹、渠道塌方现象。安福县社上南干渠南田村段因不堪大暴雨袭击,出现塌方,水流倾泻而下形成“瀑布”。
江西萍乡部分小区成被淹 救援队挨家搜救
6月13日下午,大暴雨袭击江西省萍乡市,四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萍乡市区低洼处化为一片泽国,部分地区水深达一米以上,市区飞行山机务段小区变成水中的孤岛,部分居民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围困家中。危急时刻,萍乡市安源消防一中队官兵火速驰援,挨家挨户搜救被困群众。截至13日21时左右,安源消防一中队官兵超过搜救被困群众15名,转运群众30余名
山西逾40万亩农田遭飞蝗肆虐 扑灭行动全面展开
山西全省每日出动专业防治队员570多人,投入大型施药器械加农炮4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265台,日防治面积近15000多亩。预计高密度蝗点的防控行动将在15日左右完成。
王新安预计,这次山西东亚飞蝗夏蝗的防控行动有望在6月20日结束。
据专业人士称,东亚飞蝗是一种群居性、迁飞性极强的害虫。由于去冬今春蝗卵基数偏高,加之气候条件有利,导致东亚飞蝗在山西运城市沿黄6县(市)偏重发生。
据介绍,4日在永济市开张和蒲州两镇发现的高密度虫情,对此间农业生产和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当地有上千亩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已被啃食成光秆,造成严重缺苗断垄。
据气象预报,6月份南部蝗区降水偏少三至四成,气温偏高1-2℃,气候条件极利于蝗虫发生为害,加之此次发生的蝗虫均为群居型。
专业人员分析,今年蝗虫发生程度将是近10年中最严重的一年,若不及时防治,随着蝗蝻虫龄的增大,极有可能在6月下旬形成大的严重灾害,甚至起飞迁移。
记者了解,明后两天还将对此前未防治到的残蝗进行补治,确保飞蝗不起飞成灾,不扩散危害,不造成巨大损失
甘肃与四川交界14日发生3.7级地震
中新网兰州6月14日电 (记者冯志军)据甘肃地震速报台网测定,北京时间6月14日11时44分,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交界发生里氏3.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公里。据该局了解,陇南市文县范坝乡、碧口镇有震感,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网测定,此次震中位于北纬32.6°,东经105.1°,距离甘肃陇南市90公里,距文县县城55公里
明日将现最红月亮
●这次月全食是11年来持续时间最长、食分最大的
●2时23分初亏,3时22分食既,4时13分食甚,5时03分生光,6时03分复圆
我省的天文爱好者们今晚也许会度过不眠之夜,因为11年来持续时间最长、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将发生在6月16日凌晨2时23分,4点前后,月亮还会“脸红”。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说,对于四川来说,天气将是观测的关键因素。届时只要天气晴朗,我国西部、西南部分地区可见全过程。
红月亮三到五点最好看
月全食的发生时间是在明天凌晨,刚好是农历五月十五,因此观测效果非常好。月食将经历初亏(2时23分),食既(3时22分),食甚(4时13分),生光(5时03分),复圆(6时03分)等阶段。在食甚前后,月亮将慢慢“脸红”,呈现出红铜色或者暗红色。
王思潮介绍,3时23分到5时03分是观测的“黄金时间”。月亮变红,是因为虽然它被地球完全遮挡了,但地球的大气层仍对太阳光进行了折射。“大气层就好像一个光透镜,仍旧能够折射一部分光线。”而红光最能被反射到月亮上去,让月亮变“红脸”。这样的红月亮,也只能在月全食时能一睹尊容。
日出晚四川月比北京红
全食阶段(食既到生光)达到1小时41分钟,是11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这次月全食是带食月落。
王思潮说,西部观测条件相比东部更好。例如北京日出时间在5点左右,成都比北京要晚上一个小时以上,也就是说,天更黑一些,红月亮自然在对比下“更加精彩”。
我省各地的天文爱好者想要看清月食,关键在于云层。“大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王思潮说,“即使预报多云也不要紧,因为有时一条小小的云缝也可能一窥月亮全景。”
天气悬成都今晚晴转雨
不过,成都今晚到明天白天的天气非常“悬”。根据成都市气象台预报,今天白天多云间晴,今晚到明天白天多云转阵雨或雷雨,云层是免不了要霸占天空的。
昨日下午,四川省天文协会会长张春来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关注气象网站上的卫星云图,要等今天下午5点左右才能最终决定是否开展观测。不过他建议大家选择西边偏南的方向,接近地面处无遮挡物的开阔地带进行观测。
“到时候会在华西都市网上公布一些适合观测的位置。”
中国本月将见到11年来持续时间最长月全食
中新社广州6月13日电 (郭军李建基)据广州五羊天象馆预告:今年6月16日凌晨发生的月全食,将是11年来月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和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如果天色晴朗,中国乃至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都可目睹到月全食。
就中国而言,西部不仅比东部观看月全食的条件好,而且可看到月全食的时间长。广州乃至东部地区,6月16日凌晨看到的月亮几乎都是带食而落。
据广州五羊天象馆介绍,这次月全食,无论是食分还是月全食的持续时间,都是2000年7月16日月全食以来食分最大(1.705)和持续时间最长(101分钟)的月全食。
今年6月16日凌晨月全食,初亏是2时23分;食既是3时22分;食甚是4时13分,最大食分为1.705;生光是5时03分;复圆是6时03分。据介绍,中国天文爱好者可选择没有障碍物的西方偏南的高地来观察这次月全食
济南趵突泉水位跌破黄色警戒线 停喷危机显现
中新社济南6月13日电 (孔凡元)济南趵突泉水位13日失守黄色警戒线,这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今年内首次跌破黄色警戒线,停喷危机显现。
记者当日上午在趵突泉公园看到,趵突泉三个泉眼出水势头明显变弱,“三股水”喷涌乏力,泉水离水面距离很小,水花直径也大大缩小。趵突泉水位显示为28.05米,比黄色预警水位28.15米低10厘米。
此间保泉专家认为,造成趵突泉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期降水稀少,加之农业灌溉及工业用水的增多等因素影响,其水位呈现持续缓慢下降趋势。
专家称,济南汛期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间,如其6月末到7月上旬仍没有出现持续有效降水,名泉喷涌的形势不容乐观。
相关资料表明,1976年3月30日,趵突泉泉水位首次跌破26.98米的临界点,出现停喷。此后,趵突泉喷喷停停。1999年3月至2001年9月,还曾创下停喷长达926天的纪录。趵突泉于2003年9月6日再次复涌以来,已持续喷涌达7年之久,去年9月份趵突泉水位突破30米大关,创45年新高。
目前,济南保泉已启动三级应急预案,按照人工增雨、水源置换、控采限用、回灌补源等措施,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趵突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济南泉水甲天下,泉水众多,有著名的七十二名泉,其中以趵突泉为冠,被清代乾隆皇帝御封“天下第一泉”。“趵突”二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始称。“趵突腾空”为泉城八大胜景之一,素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美誉。
济南趵突泉水位逼近橙色警戒线 启动三级应急预案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今天(13日)中午,济南趵突泉的水位为28.04米,为今年最低点,已经逼近28米的橙色预警标准。一位经常来赏泉的济南市民表示,近期泉水喷涌势头明显偏弱。
济南市民:(泉水)小了一些、小了一些,反正是天气旱的事,不下雨。】据了解,未来一段时间,趵突泉地下水位仍将呈下降趋势。目前,济南已经启动三级应急预案
四川宜宾发生较大旱灾 31万人饮水困难
中新网宜宾6月13日电(徐伟)6月13日,记者从四川省宜宾市政府应急办公室获悉,从4月中旬以来,宜宾市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发生了较大旱灾。截至目前,宜宾市因灾造成10个区县153个乡镇农作物受灾79583.67公顷,直接或间接造成73.4334万余人遭受旱灾,31.18万人饮水困难。
根据气象监测,从4月中旬以来,宜宾各区县阶段降雨量与多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偏少4—7成,其中翠屏区、江安县、筠连县、屏山县、宜宾县为历史同期最少年份,从4月14日开始相继达到气象干旱标准,至5月10日各区县均达到重旱气象标准。
根据宜宾市政府应急办的统计,截至6月9日,旱灾造成农作物成灾31322.9公顷,绝收506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15800.5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1246.5万元。
目前,宜宾市已投入抗旱人数32.86万人次,临时解决17.1万人和15.6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抗旱浇灌面积42667公顷。
宜宾市要求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抗灾救灾工作。下一步,宜宾市将加强水源管理,优先保证人畜饮水。利用有利天气条件,狠抓“三抢”。加大抗旱资金投入,重点解决人畜饮水、抗旱所需燃油、电费、重要设施抢修等,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
长江中下游连遇三轮强降雨 旱涝转换速度罕见
14日,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本月第三轮强降雨高峰。14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这场降雨将持续至16日。
3月入春至5月底,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强降水持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
暴雨预警不断
贵州预警、湖南预警、江西预警、安徽预警、江苏预警、浙江预警……14日,中央气象台内的大屏幕上,滚动显示着各地最新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一台台电脑前,几十名预报员在紧张地分析各种气象资料,研判天气变化趋势。
此刻,长江中下游地区正经历6月以来第三轮强降雨。
今年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持续少雨,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6月3日晚间起,长江中下游地区喜降甘露。此后,三轮强降雨过程接踵而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3日—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第一轮降雨,干旱得到明显缓解;9日—11日,第二轮强降雨给湖北咸宁等地造成严重洪涝灾害;12日—13日,降雨有所减弱,强降雨分布比较零散;第三轮强降雨从13日夜间开始,14日是这轮降雨过程中雨势最强的一天。
孙军表示,长江中下游地区三轮强降雨的落区不少是重复的。前两轮降雨使土壤水分饱和,中小河流、水库、湖泊水位较高,有一些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第三轮降雨过程导致部分中小河流、水库面临较大的漫堤、垮坝危险,容易出现地质灾害,城市可能出现内涝。
自3日18时发布今年第一个暴雨预警以来,中央气象台13日18时将暴雨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14日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12日10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
6月上旬5省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三至五成
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培群说,今年长江中下游降水的明显特征是,5月下旬以前严重干旱,6月以后降水明显增多,集中出现3次降雨过程。6月1日至13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比历史同期略偏多,长江中下游5省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三成至五成。
张培群表示,据多年统计,长江中下游一般于6月16日—19日进入降水集中的梅雨期;上世纪50年代有气象记录以来,长江中下游入梅的最早时间是6月2日,出现在1991年和1996年。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集中降水的时间比常年略早,但是否已经入梅,需要根据多个指标综合判断,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确认。
长江流域会发生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吗?张培群回答,目前还没有看到出现这样异常气候的信号。20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进入夏季降水总体偏少时期。但也会出现阶段性强降水,例如去年从5月开始,长江中下游出现了14轮降水。
在张培群等气象专家看来,截至目前,虽然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降雨非常强,但总体看没有太大异常;而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之前的持续严重旱情以及近期旱涝转换之快,确实比较罕见。
大气环流改变,是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今年3月1日至5月30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2.8%。鄂湘赣苏皖浙沪等地气象干旱一直持续,5月2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达到黄色预警级别。
孙军说,进入6月以来的旱涝急转,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改变了。6月随着季风爆发,从孟加拉湾输送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加强,水汽条件改善;与此同时,经常有弱冷空气从青藏高原向偏东地区移动。丰沛的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带来了降雨。
导致最近大气环流改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导致大气环流改变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的因素比较复杂,气候专家正在抓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目前尚未得出正式结论。
气象专家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强降雨的地方出现了“旱涝急转”,但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等地降水偏少,仍然处于气象干旱状态,因此总体上是“旱涝并存”。
湖北连发7个暴雨警报武汉一天降下6个东湖水
昨日,暴雨如约而至武汉,不到一天就降下6个东湖水,我市去冬以来的严重旱情得以彻底解除。其中江夏是武汉本轮降水的中心,达到大暴雨级别。
昨天,我市普降暴雨,南部部分地区大暴雨;夜间3时左右,中心城区雨势开始加大,白天时大时小的雨水也一直下个不停。截至昨晚19点,省气象部门7次发出暴雨预警信号,其中两次拉响红色警报,鄂东南局地遭遇大暴雨,咸宁雨量超过200毫米。
武汉市气象台介绍,此次降水雨带在我市自北向南逐渐增强,自13日20时至14日19时,东西湖测得降水量77.7毫米、黄陂68.8毫米、新洲70.2毫米、蔡甸83.4毫米,江夏112.9毫米。如按平均雨量82.6毫米、武汉市国土面积8494平方公里计算,不到一天就降下7亿立方米雨水,相当于下了5.85个东湖(东湖最大水容量1.2亿立方米)。
此外,截至昨日17点,我市近百个气象自动站监测的降雨量,峰值出现在江夏湖泗,为181.9毫米。
受持续降水影响,我市全天气温均保持在21℃左右,前几日的闷热感一扫而光,人体感觉凉爽舒适。
武汉市气象台预计,今天我市降水逐步减弱停止,明后两天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逐步回升,空气湿度仍然较大,天气闷热。
预计武汉市今天阵雨转阴天,偏东风2到3级,相对湿度75-95%,最低气温20℃,最高气温26℃;明天多云,偏东风2到3级,气温22到29℃,相对湿度75-95%;后天多云,气温24到30℃。
不过,气象专家表示,本轮暴雨主要分布在我省的中部和南部,我省此前最旱的西北地区,昨日仅下了小到中雨,降水量多在十几毫米,当地不少地区旱情仍未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