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2011-05-10 21:26:36)

广西桂北全州县遭遇强降雨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5月9日,广西桂北山区全州县遭遇50毫米以上强降雨,当地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强降雨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图为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在全州县绍水镇积水的道路上行进。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5月9日,广西桂北山区全州县遭遇50毫米以上强降雨,当地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强降雨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图为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在全州县绍水镇积水的道路上行进。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5月9日,广西桂北山区全州县遭遇50毫米以上强降雨,当地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强降雨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图为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在全州县绍水镇积水的道路上行进。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5月9日,广西桂北山区全州县遭遇50毫米以上强降雨,当地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强降雨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图为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在全州县绍水镇积水的道路上行进。

四川眉山9级大风致千间房屋倒塌 人被吹飞10多米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一排3棵树,被风折断的高度竟完全一样

  ●眉山市气象局专家说,在气象学上,这场大风被称为“阵性大风”,并非龙卷风

  ●风停了,村民周文承看到,鸡舍、猪圈上的瓦全被吹走了

  昨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浇凉湿热高温天气的同时,也给“东坡故里”眉山市带来了灾害。

 

  昨日下午,眉山市应急办通报称,这场暴雨突袭了东坡区、仁寿县的17个乡镇(街道),共有66714人受灾,11人受轻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亿多元。

  据眉山市气象局有关专家介绍,这场大风的风力高达9级,从昨日凌晨零时开始,足足刮了一个小时才逐渐停息。

  “气象学上,我们称其为‘阵性大风’,其风向混乱,撕扯力度大,破坏性极强。”该专家说。

  两层楼板房被刮倒

  “昨晚,眉山106线搅拌站遭遇龙卷风,办公楼被吹倒,我的朋友被吹飞十几米远,所幸没受伤……”这条于昨日上午发出的微博,真实记录了眉山境内的那场大风。也就是在这个工地上,一栋两层楼的板房被狂风刮倒。

  昨日上午,东坡区苏祠街道办事处上游社区,居民陈志轩说,他在此住了62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风,“风刮得呼呼作响,房屋上瓦片被吹得四处飞。”

  昨日早上起床后,陈志轩在社区内转悠了一圈,发现一棵直径约20厘米的姊妹树,已被拦腰折断。在姊妹树不远处,一排3棵树,被风折断的高度竟完全一样。

  昨日下午,眉山市气象局有关专家介绍,受冷空气影响,昨日凌晨,眉山境内出现明显雷电天气过程。据监测,眉山城区风力为5级。

  “在气象学上,我们称其为‘阵性大风’,并非龙卷风。”这位专家说。

  两小时疏散94人

  昨日凌晨1点过,眉山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省道106线上,眉山岷江二桥往仁寿方向两公里路边,一栋两层板房发生垮塌。板房内住着100多名工人,仅十几人跑出,情况万分危急。

  接警后,眉山消防支队立即调派抢险救援车、消防车和24名官兵赶往事发现场。

  官兵们抵达现场后,立即疏散群众。经过清点,发现少了两人。于是,消防官兵又冒着板房再次垮塌的危险,深入废墟中,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被困人员。

  经过近两小时奋战,共搜救被困重伤员5名,疏散人员94人。

  养鸡产业带遭破坏

  昨日上午8点左右,华西都市报记者赶到风灾最严重的眉山富牛镇松林村。一眼望去,满眼狼藉:厂房、农房、鸡舍、电杆几乎全部倒地,被风活活折断的树枝躺在路上。

  “凌晨1点左右,我听到屋外风‘呼呼’吹,当时没在意。过了不一会,我看到房上的瓦片都被吹飞了起来……”村民周文承说,当时他忙给其他村民打电话,喊大家赶快逃生。

  几分钟后,只听“轰”一声,周文承家的几间瓦房倒了。由于当时风大雨大,还有冰雹,周文承没敢出去看。等风停了,他才看到,鸡舍、猪圈上的瓦全部被吹走了。

  “凌晨的大风,把我辛苦建立起来的养鸡产业带完全破坏了!”东坡区富牛镇党委书记陈贵廷介绍,这条养鸡产业带共有养鸡户150户,此次大风灾害中,有51户受灾,鸡舍垮塌面积2万平方米,受损面积3万多平方米。包括农作物、林业在内,经济损失高达1600多万元。

  倒塌房屋近千间

  昨日下午,眉山市应急办发布灾情报告。据初步统计,此次极端大风灾害,共造成眉山市东坡区、仁寿县的17个乡镇(街道)66714人受灾,其中11人受轻伤,损坏房屋44340间,倒塌房屋992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872公顷,成灾983公顷,电力线路损坏15公里,公路损毁3公里,桥梁损毁5座,水库损毁1座,损毁堤防0.5公里。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159亿元。

  截至昨日傍晚6点,眉山东坡区、仁寿县政府第一时间紧急避险转移1520人。

四川52个气象站出现暴雨 温江一夜降一个月雨量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今年我省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12小时内,全省52站暴雨,11站大暴雨

  ●全省最大降雨在绵阳江油的武都,160.7毫米;成都最大降雨在金堂县,108毫米

  ●昨晚到今天凌晨,巴中、南充、达州等地又迎来新一轮的暴雨过程

  前晚到昨日凌晨,成都的金堂、新都、郫县以及绵阳等地下了大暴雨,新都部分区域阵性风力达11级。昨日凌晨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广元、绵阳、成都等盆地西北部。

 

  凌晨首发暴雨橙色预警

  昨日凌晨2点50分,省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从2点50分开始,成都、绵阳、广元、德阳4市的部分地方出现大雨到暴雨。这是今年省气象台发布的首个暴雨橙色预警。

  昨日清晨5点50分,省气象台解除暴雨橙色预警。从前晚8点到昨日上午8点,全省共有52个气象站出现暴雨,11个气象站出现大暴雨。

  全省12小时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绵阳江油的武都,降雨量达160.7毫米,跻身特大暴雨行列。昨日白天,强降水主要分布在广元、绵阳,最大降水出现在绵阳江油的厚坝,为150.4毫米。

  从前晚6点到昨日清晨6点,全省共发生23264次雷电,主要集中在广元、德阳、成都、绵阳、眉山、资阳、南充等地。

  省气象台台长郝丽萍说,此次强降雨过程,暴雨主要集中在成都等个别地方,“算是比较强的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

  温江一夜降一个月雨量

  从前晚11点开始,成都温江站开始测得降雨量。到昨日凌晨4点,温江站测得的降雨量达83.3毫米。

  6个小时降雨83.3毫米,达到暴雨量级。这场雨下得又急又猛。温江气象站今年4月的降水量才56.1毫米,比这场6小时的降雨量还少近30毫米。省专业气象台工作人员说:“一个月的雨量,一个晚上就下完了。”

  除温江,成都的金堂、新都、郫县都下了大暴雨,新都部分区域阵性风力达11级。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区县,成都市区等地的降雨量基本为中到大雨。

  成都一夜打雷8666次,相当于夏季一天的强对流天气所产生的雷电量。

  挡不住成都的入夏步伐

  这场雷雨并没能挡住成都的入夏脚步。前日,成都日均气温达到历史同期最高的26.75℃,使冷空气带来的强对流天气气势更盛。

  尽管一夜雷雨,昨日成都的最低气温仍达到22.1℃,最高温27.6℃。5月6日,成都的日均气温达22.55℃,顺利通过日平均气温22℃的“入夏标准线”,正式开启入夏旅程。

  从现在的预报来看,成都今天、明天的气温仍将继续上升。如果今天成都日均气温超过22℃,成都就在5月6日入夏了。

  暴雨转移到盆地东北部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高原切变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强降雨过程将从昨日的盆地西北部转移到东北部。

  昨日下午4点,省气象台发布第5号暴雨重要天气消息。昨晚到今天,巴中、南充、达州、广安、遂宁、资阳、内江、自贡、宜宾、泸州、眉山、乐山12市阴有中雷阵雨,雷雨时有短时阵性大风,局部地方有冰雹。其中巴中、南充、达州、广安、遂宁5市部分地方有暴雨。雷雨时有短时阵性大风,局部地方有冰雹,大家要注意防范。(王浩野)

甘肃文县发生暴洪灾害两万人受灾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5月8日19时至9日9时,甘肃陇南市文县碧口镇普降中到暴雨,造成全镇12个村5773户20528人不同程度受灾,暂无人员伤亡报告。文县民政部门的统计称,此次暴洪造成312户930间房屋进水,其中有12户20间房屋严重受损,倒塌房屋1户4间。同时,水毁乡村公路9条26千米,塌方130处74000立方米,水毁护坎6处共310米。暴雨还损毁了人饮管道72处,共8.4千米。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5月8日19时至9日9时,甘肃陇南市文县碧口镇普降中到暴雨,造成全镇12个村5773户20528人不同程度受灾,暂无人员伤亡报告。文县民政部门的统计称,此次暴洪造成312户930间房屋进水,其中有12户20间房屋严重受损,倒塌房屋1户4间。同时,水毁乡村公路9条26千米,塌方130处74000立方米,水毁护坎6处共310米。暴雨还损毁了人饮管道72处,共8.4千米。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5月8日19时至9日9时,甘肃陇南市文县碧口镇普降中到暴雨,造成全镇12个村5773户20528人不同程度受灾,暂无人员伤亡报告。文县民政部门的统计称,此次暴洪造成312户930间房屋进水,其中有12户20间房屋严重受损,倒塌房屋1户4间。同时,水毁乡村公路9条26千米,塌方130处74000立方米,水毁护坎6处共310米。暴雨还损毁了人饮管道72处,共8.4千米。

官方称陕南移民240万是为避地质灾害 规模超三峡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石岩)陕西省副省长江泽林10日在北京表示,涉及陕南240万人的移民搬迁工程是为彻底让这一带的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也能够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江泽林是在10日介绍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他称,在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陕西省就考虑到从未来长远的角度解决该省一些地区的地质灾害问题,最后决定对陕南有地质灾害危险的地区群众实施移民搬迁,该工程涉及60万户、240万人。

  据知,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已于本月6日启动,该工程分两个阶段,2011年至2015年,将重点安排陕南地区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频发易发区、贫困山区以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38万户约140万人。2016年至2020年,安置移民搬迁22万户约100万人。

  陕南即陕西南部地区,北靠秦岭、南倚巴山,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因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并威胁到山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2010年,陕南地区遭遇“7•18”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该地区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村12人死亡,17人失踪。

  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陕西省决定利用10年时间完成移民工程。其中,因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12.39万户49.16万人,洪涝灾害避险移民搬迁9.3万户32万人,扶贫移民搬迁28.97万户116.6万人,生态移民搬迁12.7万户46.88万人。

  该移民计划涉及人数远超三峡移民的150万人。

  除了保障居民安全,江泽林表示,该工程的实施也有利于陕南一带自然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江泽林同时称,将采取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的方式完成移民工程。

湖北迎来久违大雨 16市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受低槽东移和中低层切变线影响,湖北旱区迎来一场久违的大雨。10日清晨该省16市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气象部门提醒居民注意防范,有关部门抓紧抗旱蓄水。

  武汉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龙利民介绍,10日白天降雨主要集中在鄂西、江汉平原地区,其中宜昌、恩施、钟祥、京山的局部地区两小时降雨量达到50毫米,目前降雨带正在南移。为提醒相关地区提前做好防备,武汉中心气象台向孝感地区、恩施地区、兴山、秭归、潜江、红安、麻城等15市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武汉中心气象台预计,这轮中等强度降雨将持续到10日夜间,11日白天降雨会逐渐减弱,12日以后,晴热天气将再度降临湖北。

  据此前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预测,5月该省降水量分布不均,总体仍将偏少。

连续出现高温日上海春天“高烧”不退

中新社上海5月10日电 (记者陈婷婷)上海10日最高气温定格在34.9℃,虽然尚未进入夏天,连日出现的30℃以上的高温天,申城已经是“热浪袭人”。

  当天一早,上海就已经闷热难当,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快速上升,街头巷尾的行人一副盛夏打扮,冷饮店、奶茶店前人头攒动。商场和公共交通系统都已启动制冷空调。

  在火辣辣的太阳“烘烤”下,气温一路攀升,下午1时36分,市中心徐家汇监测站温度达到34.9℃,再次刷新上海今年气温的新高。部分区县的最高气温甚至突破了35℃的高温黄色预警线。

  自5月7日以来,申城气温一天高过一天,已连续4天最高气温超过30℃了,上海人在滚滚热浪中感叹,“今年天气热的太早了”。早在4月26日,上海最高气温就达到33.2℃,打破历史气温纪录,成为史上最热的4月26日。

 

  虽然气温连续走高,上海并没有真正进入夏天,仍然停留在春天的脚步中,上海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官朱洁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历史上,春天出现高温天现象比较少见,但是也不是极端异常天气,在2009年、1943年、1919年都曾经在5月上旬出现过最高气温超过30℃的现象。

  朱洁华称,连续高温并不能说明上海今年夏天会异常炎热,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中国南方已进入暴雨天气多发期 北方将再遭沙尘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中新网5月10日电据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中国南北方天气特点将显现明显差异,北方大部降水罕至,但沙尘飞舞;南方大部地区将被雨水包围。中央气象台专家分析称,目前,南方各地已进入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期。

 

  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北方地区雨水稀少,沙尘天气又将伺机发起进攻。

  中央气象台今日18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华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当地朋友需注意防范大风、沙尘的不利影响。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南方大部地区将被雨水包围。预计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东部和南部、云南中南部、贵州大部、华南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天气,其中,江淮东部、江南东北部、贵州大部、湖南大部、广西北部等地有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此外,预计明日起至17日,南方将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降雨天气,华南、江南南部及四川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有100~180毫米,局部地区达200~250毫米,同时上述局部地区还将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专家分析称,目前,南方各地已进入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期,建议各地各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乡内涝和地质灾害以及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广西全州泥石流致12人死亡 已确认无生命迹象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截至10日16时30分,广西全州咸水乡泥石流现场已确认12人死亡,10人失踪,1人获救。同时,经消防人员利用生命探测仪多次探测,发现泥石流下已确认无生命迹象,当地政府表示,将“将不惜一切代价将所有人找到”。

 

  10日,当地政府加大了救援工作力度,除调用8台大型挖掘机参与作业外,还采取了调用搜救犬、采用分层挖掘等方式进行救援。截至16时30分,继9日发现4具遇难者遗体之后,救援人员再次在泥石流中发现7具遇难者遗体。此外,还有1名工人9日在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至此,这次泥石流灾害已确认12人死亡,10人失踪,1人获救。

  全州县委副书记唐超斌确认,经消防人员使用生命探测仪多次探测,已确认泥石流下没有生命迹象。目前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唐超斌表示,当地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将所有人找到,给死者和家属一个交代。

  记者了解到,目前发生事故的采石场业主已被控制。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全州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多个工作组和事故善后处置组,对死者家属进行慰问及善后处理。同时,工作组还对泥石流下游村庄的群众开展宣传疏导工作,增强防范意识,以防灾害再次发生。(记者王秋凤、何程)

中国首次发布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

一项历时近10年的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成果《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近日在北京发布,该地图集着重展示了中国各类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点,是中国发布的首部中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

  参考数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自然灾害记录及相关损失数据,这本地图集收录了400余张地图及数十张统计表格,以独特的角度展示了中国自然灾害分布格局。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份地图集显示,中国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呈现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格局。

  其中,长三角及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平原及京津唐地区、两湖地区、汾渭盆地、四川盆地、下辽河地区成为中国7个综合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

  此外,这部地图集还对影响中国的地震灾害、台风灾害、水灾、旱灾、滑坡与泥石流灾害、风沙灾害、风暴潮灾害、雪灾、雹灾、霜冻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着重展示了这些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征及规律、各省区市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的空间差异。

 

  该地图集主编、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表示,这项科研成果将为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制定综合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对策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也将对中国开展社区减灾、增强公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公民避险自救本领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洋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2008年以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相继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仅三年前发生的汶川地震就造成8万多人丧生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元。

  “中国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正在上升,可能正在进入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史培军说。这意味着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深入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认识灾种之间、灾害与生态环境、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提升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撑。

  事实上,针对近年来频现的自然灾害风险,中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综合减灾的研究力度,在2006年至2010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中国部署了多项综合减灾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高技术研发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由史培军领衔承担的重点科技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辨识能力和避让意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各项规划建设的前置条件。

  但不少专家指出,中国目前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设防能力仍然比较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我们要舍得花钱,逐步加大投入,提高设防水平,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家园。”史培军说。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近日在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也指出,当前,各地对地质灾害辨识能力和避让意识还很薄弱,大量城乡和工程建设单位只重视工程施工,不重视地质状况勘查和地灾隐患排查,往往选址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一些山区县城、乡镇和村庄建在滑坡体或泥石流冲洪积扇上,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全部搬迁,发生地质灾害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为应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国土资源部近日宣布将成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及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以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技术支撑机构建设。

  史培军认为,在提高设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同时,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帮助公众认识本地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种类及其风险等级,从而学习、掌握相应的灾害风险防范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为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中国政府自2009年起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据悉,此次防灾减灾日前后,中国各地将组织地震模拟互动、消防演习、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等系列活动,向全社会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民防灾减灾意识。

国家减灾委专家解读自然灾害风险区域分布

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

  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并主持的《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近日在京发布。该地图集着重展示了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点,以及各省区市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的空间差异,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

  在我国,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呈现出哪些特征?该项科研成果对于政府制定相关规划和制度,公众合理避灾有何意义?就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10日专访了该科研项目负责人、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培军教授。

  这是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区域分布图集

 

  问:请介绍一下启动这项研究的背景以及编制这部地图集的过程。

  答: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与自然灾害作艰苦斗争的历史。直至今天,自然灾害仍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重,灾害损失巨大,引起了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

  针对与年俱增的自然灾害风险,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综合减灾的研究力度,在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部署了多项综合减灾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高技术研发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其中由教育部负责组织、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就是针对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综合减灾研发项目。

  编制自然灾害地图是直观展示自然灾害时空分异规律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过去20年,北京师范大学组织有关力量先后编制出版了《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通俗地来讲,前者主要是展示哪些地方曾经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后者主要是展示各区域发生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分别称为我国第一代、第二代综合自然灾害地图集。而刚发布的《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则突出了我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点和规律,也就是说,展示了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我们称之为第三代综合自然灾害地图集,也是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它凝聚了教育部、民政部、中国科学院等所属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300多名研究人员、近10年的心血和汗水,还充分借鉴了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灾害风险科研成果。

  我国综合自然灾害相对风险等级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

  问:这部地图集所展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根据地图集,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风险的地域分布呈现出哪些特征?

  答:这部地图集对影响我国的地震灾害、台风灾害、水灾、旱灾、滑坡与泥石流灾害、风沙灾害、风暴潮灾害、雪灾、雹(含风雹与冰雹)灾、霜冻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着重展示了这些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征及规律、各省区市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的空间差异。同时,还得出了区域主要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相对风险等级,以及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的空间格局,研究精确到县一级。

  以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地震灾害、台风灾害、滑坡与泥石流灾害为例。从地图集,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地震灾害风险主要集中在燕山与太行山东侧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汾渭盆地、银川至昆明的南北断裂带、横断山区、天山南北侧断裂带等地质构造活动较为频繁的相对高风险的地区。

  拿台风灾害来说,从长江口至北仑河口的广大东南沿海是全国台风灾害的高风险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浙东沿海地区、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广东东部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广西东南沿海和海南北部沿海成为台风灾害的7个相对高风险地区。

  此外,广大云南高原、川西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成为非常突出的滑坡与泥石流灾害严重的三大高相对风险等级地区。此外,横断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川东到鄂西长江沿岸、山西高原及太行山与燕山山地地区也成为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较高风险区。

  总体上来说,从中国综合自然灾害相对风险等级图可以看出,全国风险等级呈现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格局。其中,长三角及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平原及京津唐地区、两湖地区、汾渭盆地、四川盆地、下辽河地区成为全国7个综合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

  加大设防力度 让我们的社会更安全

  问:这部地图集对于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将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对于政府制定相关规划和制度,公众合理避让自然灾害有何借鉴和参考意义?

  答:该地图集为我国开展综合减灾研究和实施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奠定了良好基础,对发展灾害风险科学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为政府搞区域规划、合理避让风险、提高设防能力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目前,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设防能力、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我们要舍得花钱,逐步加大投入,提高设防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家园。

  对于公众来说,这项研究为如何开展社区减灾找到了突破口。从地图集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认识本地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种类及其风险等级,从而学习、掌握相应的灾害风险防范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同时,该地图集也为我国开展各类自然灾害的保险业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当然,这毕竟是我国第一代自然灾害风险区域分布图集。由于我国综合减灾与灾害风险防范科技工作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数据的获取还面临很多壁垒,加之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等诸多学术问题还不够完善,这部地图集可以说是刚实现初步的灾害风险定量研究,离完全的、高精度的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定量研究还有相当的距离。广大科技工作者将争取作出更多新的成就,为提高中国及全世界的综合减灾与风险防范能力、构建更安全的社会而努力。

桂林山体滑坡11死11失踪 现场探测不到生命迹象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一家石料厂9日发生特大山体滑坡事故。当地消防官兵、民兵应急分队、公安、卫生、安监等相关部门出动数百人员在现场实施营救行动。中新社发付兴学 摄  

  中新社桂林5月10日电 (赵琳露伍章明梁忠超)截至10日下午17时,广西桂林市全州县9日突发的泥石流掩埋民工事件确认已有11人死亡,11人失踪,1人生还。中共全州县委副书记唐超斌表示,在山体滑坡事故现场,生命探测仪目前已探测不到生命迹象。

 

  当天下午,记者在山体滑坡事故现场看到,被掩埋的采石场处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洼中,被泥石流冲毁严重,周边堆积着很多因山体崩塌,被泥石流冲刷裹挟下来的山石泥土,8台大型挖掘机正在不停挖土作业。据介绍,当天共挖出的土方在10万方左右。

  10日15时许,一具遇难者遗体被挖出。在经过医护人员地简单检查和消毒后,遗体被抬出事故现场。据现场的医护人员介绍,遗体将被送往殡仪馆,等待家属认领。

  最新消息证实说,5月9日13时30分,山体滑坡发生时,采石场的工棚中共有23人。接到报警后,救援队在现场第一时间救出两人,当时均还有生命迹象。但其中一人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人受轻伤已确定无生命危险。

  5月9日13时30分左右,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广坑槽一采石场因强阵雨引发山体自然崩塌,导致21位民工失踪。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并迅速组织率领有关部门赶赴现场展开全面救援。

  此间官方称,目前救援队正在加大搜救力度,使用生命探测仪,派出搜救犬,采纳地质专家的意见,全面展开分层次挖掘。完

济南趵突泉水位创新高再现“水涌若轮”胜景

中新社济南5月10日电 (孔凡元)连日强降水催高济南地下水位,使得“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水位一日蹿升10厘米,创下其自2003年复涌以来同期最高水位记录,并再度呈现三股水“水涌若轮”胜景。

  记者10日上午在济南趵突泉公园看到,公园内天尺亭水位仪显示28.36米,比去年同期的27.80米高出0.56米,只见趵突泉“三股水”喷涌旺盛,“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趵突腾空”胜景再现。众多游客冒雨前往赏泉,在趵突泉畔的来鹤桥上,挤满了海内外慕名而来的观泉客,看着趵突泉“水涌若轮”之美景,一些外地游客发出“不愧天下第一泉”的感慨。观澜亭下,众多观泉客在雨中争相与“天下第一泉”合影留念。

  济南泉水甲天下,有名泉72个,其中以趵突泉为冠。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二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始称。“趵突腾空”为泉城济南八景之一,素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美誉。

  此间专家认为,这次降雨,雨量大过程长,分布较均匀,给地下水带来比较有效的补给。而且受后期持续降水及水位上涨的滞后效应,地下水位还将上涨,这对趵突泉实现全年喷涌无疑利好。

 

  据悉,趵突泉自2003年9月6日恢复喷涌以来,截至目前已持续喷涌2800多天,创下30多年来持续喷涌时间最长的纪录。

广西全州山体滑坡致5人死亡17人失踪

国内大风高温暴雨全爆发---红黄蓝最高预警!!!!!
5月10日晨,8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广西全州县一采石场的山体滑坡事故现场紧张作业。5月9日13时30分许,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广坑槽屯一采石场因强阵雨突发山体自然崩塌,引发泥石流。截至目前,该事故中有5人死亡,17人失踪,1人生还。后续挖掘抢救工作仍在有序推进当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