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 悟
这是我接触很早的一个概念。1949年家乡解放的那一年,我九岁。虽然家里穷,由于人民政府的为民政策好,我还是读书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乃至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在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以后的漫长的岁月里,我都在认识、思考、研究“觉悟”这个概念。我的经常做法,是遇事总要检讨一下自己的觉悟,高,还是不高。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从组织方面停止了这种“斗私批修”的自我反省活动,但我自己还是遇事总要衡量一下,事情作错了,还是承认是自己的觉悟不高。提高觉悟,是我这辈子,永远都不会懈怠的事情。
开始,是个小青年。每天下班,经常要开小组会,检讨每个人自己一天的生活表现。对的,就是对的。错了,反省自己哪儿觉悟不高。还记
得清楚的一次是,我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大小也做了个处级干部。一次下班的生活会上,我检讨了上午乘公交车没有给人让座位,认为这是自己的“觉悟不高”的表现。现在,居然有人攻击当时的生活会是“整人”。对此,我是有些想不通的。我冷静的思考了这个问题:连乘公交车不让座,都检讨自己觉悟不高的人,还会沾公家的小便宜,甚至贪污公款吗?为什么毛泽东时代,是个清廉的时代?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很好地思考的问题。
觉悟,这个概念,是从那儿来的呃?从小就知道,是在党的重要文件里,特别在毛主席的著作中,经常看到的。所以,对这个概念,我们一直具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比如,毛主席在他那家喻户晓的《愚公移山》(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一文中,就说道:“……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七十几年以后的党中央的领导,也还在使用“觉悟”这一概念。不久前召开的党的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月6日的开幕式上说道:“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
我
60岁退休,又当了7年的学会会长。67岁真的退休回家,过上了一种“出门游山水,开门迎佳客,闭门读佛书”的悠闲自在的日子。我看佛经的时候,忽然眼睛一亮。“觉悟”一词,原来佛书里就有。我还真的找到了觉悟的源头了。其实,也不光“觉悟”,还有什么“解放”、“和谐”等等常见的词汇,在那浩如烟海的佛书中,都能见到。按照佛经的说法,“觉悟”是最高的境界。佛,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悟”。一个人觉悟了就是佛,人人都能成佛。差一点的,是菩萨,再差一点是声闻、缘觉。
非怪,每次“出门游山水”的时候,常见的一道风景,就是好多人在庙里拜佛。他们都想成佛,就是觉悟还不高。众生平等,只要你觉悟了,你就是佛。网友可能会问:那你如何?我也还是个凡人,经过这几年的“修行”,也有了一定的觉悟,就是觉悟还不很高。比如说,佛经上讲:“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做到“断烦恼”、“了生死”,就等于觉悟了,就成佛了。“断烦恼”,我还有点差。“了生死”,就看怎么说,怕死这一关,我过了,明天就死,我也无所谓;如果像佛经上说的“不生不灭”,我恐怕还做不到。断烦恼,主要还是心态方面的问题。一般的问题,我已经不怎么计较了,每天起床以后,基本上能做到高高兴兴、快快活活地过好这一天,很少与远近的人生个闲气。尽管这样,烦恼,时不时的还有,还是很难断尽。“了生死”,很大程度上是讲你的身体方面的问题。尽管我对生死,已经有了一个比较乐观的态度,但我总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健康的活着,不得那种令人痛苦的怪病。所以,我还注重养生之道。对于一个凡人来说,这还是很重要的。其实,我讲的“修行”,就是这些“养生之道”。那么,我的“养生之道”,跟“觉悟”有没有关系呢?应该说,还是有的。目前,我的觉悟还不够高,所以,与之相适应的“养生之道”,一定也还有欠缺。我的所渭“养生之道”,归纳起来,就是人们说的“管住嘴,迈开腿”。还有,从理论上讲是“阴阳平衡”。具体讲,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三通”。即血管通,经络通,和肠胃通。别的不说,就说“肠胃通”,讲白了,就是讲大小便通畅。大小便通了,经常排毒,人就不会得怪病。第二句话是:吃得进,拉得出,走得动,睡得着。这是对第一句话“三通”的近一步具体化。这两句话,作为目标,达到了,你就是一个健康的人。当然,还是个凡人。要想达标,需要三方面努力。一方面,情绪,这里有一堆的要求。比如,不要大喜大悲,不能怒火攻心,戒除不良习性,等。二方面,饮食,饮食要平衡,荤素搭配,不宜暴饮暴食,等。第三方面,运动,贵在坚持,做到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但也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这里,我做了室内室外两种运动。室内,按摩、拍打,每天早晚各用一个小时。晚上,一边泡脚,一边按摩、拍打,我感觉已初见成效。以前,我的左腿感到酸麻,现在好一些了。早晚按摩、拍打,干到全神贯注的时候,真有点修行到家的感觉。室外,主要是走路,也到健身场地去作俯卧撑、翘腿、甩腿、撞树等活动,做到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每天,上午走路加场地健身活动40分钟,下午走路30
分钟。走路,是最好的锻炼,不是说能把一身的病都能走掉吗?每天我走下来,都要出汗的,冬季三九天也要出汗。以往,我出门就坐车,远途乘公交,稍微近一点的就骑车。现在,超过10里路的,才乘公交,10里或10里路以内的,不论是逛超市还是别的事,来回都是走路。这样走,已经走了三四年了。不论室内还是室外运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的体质是很好的。一个快80岁的老人了,还能这样的运动,不能不说我在这些方面,是有了一定的觉悟。
现在,回过头来论述一下,我对“觉悟”比较全面的理解。我遇到的“觉悟”概念,有具体的和抽象的两类。我们经常说哪一件事做错了,是觉悟不高。这是具体概念。本文所引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应用的觉悟,属于这方面的概念。佛经上讲,觉悟了就是佛,差一点或者不怎么觉悟,就是菩萨或者声闻、缘觉。不觉悟,就是凡人。还有,觉悟了,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否则,就要六道轮回。这是觉悟的抽象概念。我们经常讲,要提高觉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也属于抽象概念范畴。
说到这里,立刻让我想到很好玩的事情。小时候,我学的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知识是: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公有制,按需分配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区别: (1)会主义社会还是有阶级的,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 剥削和压迫虽说不合法,但在一定程度和范围,还是存在的;
(3)劳动者劳动,实行按劳分配;(4)一个根本的区别,恐怕是物质财富,是不是达到极大的丰富上。如果社会物质财富达到极大丰富,那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否则,在具有前几条的情况下,还只是社会主义社会。比较起来,共产主义社会,更有些像佛经上讲的“西方极乐世界”。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也主张众生平等,这与我们说的“人人平等”是一样的意思。他还宣布佛教庙宇,实行的是“公有制”。他设计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众生平等,也是按需分配。按照佛经上讲,生活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要什么就有什么。这跟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按需分配的意思,不也差不多吗?按照我们学的经典著作,共产主义社会的产品,象泉水一样不断涌现出来。生活在共产主义社会的成员,要什么就有什么。
我细抠一番,“西方极乐世界”与共产主义社会,有三个区别:第一,“西方极乐世界”,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因为释迦牟尼认为,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即娑婆世界)存在的弊端,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性,二是利。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他设计的西方极乐世界,一是没有女人,二是要什么有什么,还不用干活挣钱,没有利益烦恼。第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寿命无限。作为娑婆世界(地球上的人类社会)的教主释迦牟尼,一直认为这里的人饱受生、老、病、死之苦,于是设计了一个理想的社会
—“西方极乐世界”。为了动员人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讲那里的人(众生)寿命无限。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起,到一般众生,其寿命都是无限的。据说,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永远不死,可以尽享天乐;二是修行成佛,没有时间妨碍。第三,“西方极乐世界”一切纯净,没有污秽之物。众生生活在这里,要什么有什么。到了吃饭的时候,想吃什么饭菜,什么样的口味,不用你去做,用什么样的餐具,金银珠宝的还是什么别的材质做的餐具,自然会到你面前来。甚至,你不用吃,闻闻饭菜的香味,也就饱了,精神头立刻也就起来了。这里的人,是不用拉屎撒尿的。当然,“西方极乐世界”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区别,不仅是这三条。这只是与我们人类生活相关的三条,其余的,如西方板乐世界的众生,还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等这六大神通,就不讲了。
共产主义社会,当然不会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只有男人没有女人,不过,这里人觉悟比较高,因此,这里人的感情是真挚的,男女之间的爱情是纯清的。不像现代社会,如此欺诈、贪腐、淫秽!
共产主义社会的成员,其寿命当然不会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那样,寿命无限。不过,
这里因为自然环境清新,没有污染;而且人际关系纯正和谐,无勾心斗角;科学发达,人类无疑难疾病困扰;生活幸福,心态好,只会开心欢乐,不会生气烦心。因此,这里的人,寿命是长的。
虽然,不会无限,但比我们现代人寿命长,活不到200岁,恐怕也是夭折。
共产主义社会,处处都是清洁卫生的,无疾病传染。当然,这里的成员,不会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不拉屎不撒尿。由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科技高度发达,加上成员觉悟也高,环境保护已成习惯,所以人所接触之处,也不会有污秽之物。
当然,共产主义社会和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我们地球上的人设计的。前者是马克思、恩格斯;后者是释迦牟尼。他们共同的愿望是,要把人类带到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根本区别:前者持唯物主义观;后者持唯心主义观。
那么,我们这些人真的能实现共产主义理
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吗?肯定能!但,要创造
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上层建筑不断改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坚不可摧。要造就尧、舜、毛式领袖人物。他们心里,只装着人民大众。
解放前,人们追求私利,社会笼罩一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气氛;解放以后,共产党号召人们,要“忘我劳动”;佛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无我”。这里,有三个层次:
为我,忘我,无我。在共产主义社会如何?我想,至少领袖人物,要做到无我,不能把别人的东西、公家的东西,据为己有!为大众服务,要不遗余力。
第二,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形态,不管走到哪一步,经济是基础。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才会有一天能实现:社会产品,像泉水一样,不断地涌现出来。分配制度,也就可以实行“按需分配”了。
第三,社会成员,通过斗争,包括战争、革
60命等手段,实现关系和谐。为了发展经济,当今社会,允许、发展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私有制经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要限制。在教育、宣传、思想和整个社会上,一定要突出“大公无私”、“我为人人”的氛围。理想的和谐社会,是一个互让互帮、没有私利的社会。
第四,科技发达。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60年代从老家安庆去不到200公里的合肥念书,乘大巴要走8
个多小时,现在乘动车只用1个小时。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要经历各式各样的艰苦奋斗,推动科技进步也是一个不可忽缺的重要手段。现今的“人工智能”就有点意思。再先进的社会制度,如果没有相应的科技水平相配套,也是行不通的。理想的自然环境,也只能靠高度发达的科技手段,才能得以实现。
在具备这些条件以后,是不是就等于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恐怕也还不是那么简单。这要看
是几个国家还是所有国家,是整个社会还是部分社会的状况。我认为,地域只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有先有后,但世界上所有的地区,都得实行共产主义制度。到那时,我们人类才真正地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这让我联想起孙中山讲的“世界大同”,其道理,恐怕也是这样。要达到这一奋斗目标,其难其艰,可想而知。所以,一定要以毛主席所倡导的“愚公移山”的精神,子子孙孙坚持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你不是在讲“觉悟”这个问题吗?怎么讲了一大堆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共产主义社会问题呢?是的,以上这些看法,就想反应我目前的觉悟程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立誓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入党的时候,当时的领导找我谈话,就这么要求我:你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觉悟,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辈子!我把这席谈话,当
作党的要求,一辈子都铭记在心,也付诸行动,一辈子都要求自己,在提高觉悟上下功夫。去年,中央领导在党的“七一”讲话中,要求党员不忘初心。我细琢磨,我这一辈子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觉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就是我的初心,我得牢记。我现在更加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我们必须为之奋斗终身!
(2017年5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