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
一个人生与死,是自然现象:从生到死,也是自然规律。我认为,一个人,从他生下来开始,就向他的死亡迈进。这一点,你懂吗?他的寿命长短,和他的主客观因素有关。关于这方面的科学道理,也无须再说。有意思的是,人人都想活着,都怕死吗?
一般情况是:婴幼儿,不懂事,所以他们不会想这方面的事。成年后,青壮年时期,他们都想努力奋斗,期望一个锦绣前程,所以他们希望平安无事,好好活着。没有遇到多大的事,就想去死,或者,真的想个法就寻死去了,那是过了70岁的人才会有的事。老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年青人自杀,只是特殊的情况,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在这种“一般情况”里,都还讲一件事:死的值不值?很多人,信这么一条:好死,不如赖活着!
特殊情况,就难说了。
经典著作里,不是讲?--
有的人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有的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有的人,面对强权,大声疾呼:人不惧死,奈何以死迫之!
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在别人的心中。
......
其实,生和死,也是相对的。一对恋人,总是要:生生死死,永远不分离。要是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要不也跟着去死,他们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就算另一个不死,也会永远记着死去的那一位,永远想着他(她),纪念他(她)。
念佛的人,把“断烦恼,了生死”,当作修行的奋斗目标,又怎么理解呢?很多修行的人,感到“断烦恼”,比“了生死”还难。这说明,这些人已经不把生与死的问题,看的很重了。佛经上的“了生死”,是另一种解释:不生不灭,亦即“不生不死”的意思。
很多老人,心态平和。他们认为,自己一生奋斗过了,世面也见了,坎坷也经历了,该他享受的也享受了。所以,他们愿意好好过日子,对“死”已不足惜;他们活着就想开心过好每一天,只求死时不痛苦。
我欣赏这种生死观和这样的心态。
(2010年11月2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