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三百首》中月的意象浅析

(2013-03-09 13:51:13)

    意象概念的提出,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文学理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强烈的政治色彩中逐渐地淡出,开始回归到传统文化的审美立场。

    意象是物象的心灵化产物,是主体情意和与之发生关联的物象,两方面的有机谐和与一体浑融。

    诗歌创作是意与象的结合,不止是简单相加,而是互相进入、化合,从而构成新质。

    意象概念提出,起码有两千年的历史,它有专门的特点:

    1.审美性,无论意与象或者意象,它都具有审美的功能。

    2.多义性,一象多义或者一义多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3.基础性,它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单元,整个艺术大厦在此基础上建立。

    意象与意境的异同点。(略)

    清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几百年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这次我仔细分析筛选出,全书有关月亮意象的诗句(包括用“桂魄”等字眼的)共得八十余句(首),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它比书中的其他文学意象,例如,柳、水、酒、茶、舟、石、天、秋等都大大超过。可见它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潜意识中影响之大。从古到今的中外伟大诗人,不可能在他的诗篇中缺少“月”字。

    月亮意象是典型的一象多义,所谓象有尽而意无穷。我们可仔细求索。

    按照我的粗浅的分析,月亮意象在《唐三百》中的类型,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几类。有不确切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一.孤独与苍凉。

    久别家园的孤独感与人生道路上屡战屡败的空幻感。著名作家张爱玲笔下的残月,就是这样“一个美丽苍凉的手势”。这和月亮往往在苍穹上孤零零的形象有关。曹孟德就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词句。

    杜工部那首有名的“旅夜书怀”就是一首人生苦旅的代表作。杜甫无奈离开成都,乘舟南下。他描写旷野岸边的夜景,书写自己老病孤舟,壮志难申,有国难投,有家难回的凄苦情景。境界雄浑浩茫,含蓄深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既是传颂古今的名对,又是一幅笔酣墨宝、淋漓尽致的孤独、苍凉、高远、静穆的水墨画。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传颂中外的山水名篇。霜天凄清,残月朦胧,乌啼悲凉,疏钟远送。诗人刻画出了一种感人心脾的清冷、孤寂、幽深的意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不仅感动了中国人民,还深深感动了一衣带水的日本人民。每年除夕都有成千上万的日本民众,不远千里,远涉大海来到苏州寒山寺。来亲自聆听那一百零八下的绝响。在其中,深切寄托了整整一个民族“游子盼归”的心路历程。这是我们要引长思之的。

    孤独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态势,尤其是心理孤独感更是一种难以克服的精神疾病。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罹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只能有增无减,战胜它的最好方法,当然是培养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爱情与友谊。

    月亮作为一种深刻的感情的传递与交流,无论中西,概莫能外。这类诗在《唐三百》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高的。

    王昌龄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开首就是“高卧南斋时,开惟月初吐。”描写了夜晚月亮清辉弥漫山林的清幽的景色,书写了由月亮的盈虚,引发的世事无常的感慨。此诗成功地通过初月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挚思念之情。

    李商隐坎坷不幸的一生,历经唐中期六朝,与牛李党争相始末。所作咏史诗颇多。《锦瑟》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或说悼亡,或说宴请。当是作者自伤身世。苏东坡谓,咏锦瑟之声,则有适、怨、清、和之解。说诗家多奉为指南。我就用苏轼的这四个字,对此诗作直指本意的直解,不作无谓的猜测与索引。中间四句是本诗的重心,是描述他们恩爱夫妇,几十年来的四种恩爱状态。有初婚的欢乐欣喜,有后来的家庭悲剧变故,有日常生活的平淡与愁苦,也有夫妇生活的最高境界,相濡以沫、琴瑟和谐。

    李商隐以《无题》为题的七律,在《唐三百》中共有六首。其中四首都有月亮的意象,都是怀人思远的情感寄托,有哀而不伤的审美倾向。爱情诗作为一种人类美好感情的体验。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墨客也包括草根民众,所吟咏和传唱。中晚唐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的第三次高潮,意绪细腻、格调温婉、语言华彩、意境幽远,这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隐逸与平淡。

    我们从月亮的皎洁、清宁、安详、平静中,看到了自我的纯粹与朴实。中古士人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与苦难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与潇洒的风范,成为诗人的一种避风港与桃花源。

    “竹里馆”是王维辋川别墅胜景之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本诗描写山林弹琴歌啸的生活情趣,表现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他善用明月的意象,用极简的文字和单纯的色彩,使诗歌产生一种绘画般一目了然的效果,澄澈疏朗的冲淡美,蕴藉隽永的含蓄美,静谧幽远的清空美。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他善于从山光、竹露、荷风、明月这些极其细微,不易感觉的景物形态,从响动中写出静趣,在平淡闲逸的日常生活中把握微妙的情绪,融汇入清旷的境界。“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虽只作闲情逸致的轻描淡写,但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全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有韵味。诗与画中的山水,是由中国化的佛教发现的,王孟诗派同属山水田园诗派。王诗,冲淡、平和、清幽;孟诗,幽怨、深沉、闲逸。

    正是生命的高度紧张状态,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大自然的生动、和谐、关照与自由,以山水的永恒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从某种意义上说,禅的本质不在于发现某种终极实体,而在于如何在今生今世过一种无依无附,自由自在的生活。由神游、逍遥而回归到充满无限生机的具象世界——大自然。

    四、超越与追问。

    古往今来,月亮寄寓了多少诗人对宇宙的探询,对人生的追寻,对哲理的思考。宇宙的边界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古今诗人如恒河沙数,但又有什么东西象月亮一样洁白、浑圆与永存?

    李白的《月下独酌》通过奇妙的想象,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一个以明月为友,以月影为伴,酣饮歌舞,追问人生意义,追求自由与友谊。它是一首音调雄浑,气机浩荡的五言古诗。它表现了作者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尽的凄凉。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孤独、苍凉之感,也透露了李白的宇宙意识与他对大自然的感觉、崇拜与诠释。

    李白名作《蜀道难》,曾得到贺知章的高度赞赏,称李白为嫡仙。该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神话传说,高度夸张而又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蜀道的雄伟险峻。虽然歌颂了山河壮丽和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伟大气魄。但同时也抒发了对世道人情、官场险恶、社会动乱的感慨与一声长叹。结尾处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曲折地透露了诗人的回归意识,对异化世界的愤懑与无奈。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贤愚、贵贱、美丑,统统都是过客。人生百年不过弹指一挥间耳!

    月亮的意象在哲理诗中有这样几种哲学涵义:永恒、洁白、无情与悠远。哲理诗往往纵笔所如,峭拔劲折,兴象玲珑,一倡三叹。诗人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心灵与自然脉搏息息相通,融汇无间地交织出一片澄澈。

    五.温婉与美好。

    在中国文化里,月亮最基本的象征意义是女性。月亮是女性的诗话象征。代表着母系社会的静谧与安宁,反映了传统农耕社会中第二性的失意与忧伤。因此,月亮又被赋予了与此相联系的母亲、母爱、家庭等象征。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描写了月明之夜,怀念亲人的深切感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儿的“明月”,即是远隔天涯的被怀念的亲人。她也必然在怀念我而同样望月。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与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同样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月光的描写贯穿全篇,渲染了相思之情的深远无边。意境清新,寄兴悠远。

    杜甫的名诗《月夜》是诗人身陷叛军,在沦陷的长安月夜思亲之作。作者以深挚的感情怀念妻子,想象妻子的安危,盼望早日与妻子团聚,表现了伉俪情深,十分感人。全诗字字都从月色中写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则兼包回忆与希望,词旨婉切,章法严密。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夫妇离别之情。在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清晰可见。月亮的意象,既代表了“闺中独看”的爱妻,也代表了“未解忆长安”的小儿女。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字字读来都是泪和血,饱蕴深情,感人肺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