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到新疆的的第二天,我们上了火焰山。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古书称为“赤石山”,即红山。山体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西约长100公里,南北约宽9公里。平均高度500米。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听说今年夏天最热时,地表温度达到78°。
我们到的那天气温39°,由于新疆的热是干热,体感还是比较舒服的,虽然是39°的高温,但皮肤还是很滑爽的。
火焰山,因《西游记》而出名,这是山下的唐僧师徒取经过火焰山的塑像。

两只骆驼从山脚下过,挺悠闲的,比起鸣沙山那些游客骑的骆驼,它俩要幸福多了。

满山满坡的红色砂岩。

红色的岩石,红色的砂砾,如同被火焰烧过似的!

上山去,这里没有鞋套,穿着皮鞋走沙路,一不留神就灌一脚沙。




500米的火焰山,挺快就到山上啦!

站在火焰山顶上极目远望,红色的岩石,红色的砂砾,壮观!

摆个PS,火焰山上留个影。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今天咱们过火焰山啦!
乌拉!

我们8个人中,今天唯一登上火焰山的男同胞。

8个人,只有咱们4个登上火焰山顶
,还有4个伙伴望山生畏
,坐在山脚下歇息呢。
好神奇哎,火焰山顶上竟然有一棵傲然屹立在山顶的树,是神树吧?

下山!
真正是应了:山上容易下山难,黄沙陷脚不好走。
从火焰山上下来,导游带我们去参观火焰山脚下的“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火焰山下西边的悬崖上,是第二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多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族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窟群分布在火焰山河谷西岸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
1904年至1913年间,这里的壁画百分之九十被4个探险队切割下来,分批运出国去,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印度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什博物馆、日本东京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印度国立博物馆、韩国国立博物馆。
洞窟内不允许拍摄。
洞窟背后即火焰山。


红红岩石火焰山、黄土垒筑造千佛洞。

火焰山半山腰悬崖上的千佛洞。

千佛洞在本世纪初,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壁画人物眼睛被全部挖掉,雪上加霜。面目全非。虽遭严重破坏,但劫后余生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然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到新疆旅游以前,只知道新疆有个火焰山是我最想去看看的地方,到了火焰山才知道火焰山下还有一个“千佛洞”。在欣赏火焰山的自然奇观后,还能参观具有如此规模的石窟宝藏,真是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