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上海城隍庙旅游区的豫园是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典园林,它设计精巧,环境清幽秀丽,亭台楼阁,假山,池塘样样俱全,是繁华大都市中心难得的一处古雅之处。院内还有上百件出自名家之手的匾额、碑刻、以及藏品甚多的石雕展馆。

江泽民题字:海上名园。

清末”小刀会“起义时,豫园内的点春堂为城北指挥部。四十年前的豫园,这里是”小刀会“展览馆。
今天进豫园前,我心里还在叨咕,小刀会展览馆不知是否还有?进来一看,没有了......

很喜欢这样的斑驳陆离的墙壁、门口的神态顽皮的石狮子,墙上镂空的古窗,还有左边一小丛细竹......
本文的题目:久违的豫园。为何用”久违“一词?因为我今天来豫园距离上次来豫园,竟然隔了四十多年。城隍庙是每年都会来的,逛逛商场,逛逛九曲桥,看看庙会......
小时候,我和妹妹是经常来玩的,记得那时候最吸引我和妹妹的,是来这里吃一毛钱一碗的”油豆腐线粉汤“,鲜是鲜得唻......然后姐俩去逛九曲桥,到豫园玩,那个时候的豫园是不收费的。
以后来城隍庙除了购物以外,就是吃:南翔小笼包子。说实话,每次路过豫园,也想进去的,可40元一张的门票挡住了自己进园的脚步,自己安慰自己:小时候经常进去的
。
这次来豫园,也不是专程而来的,是到九曲桥的”湖心亭“喝茶出来,看到豫园售票处40元的门票,60岁以上凭身份证半价,于是购了一张半价票进来了
。
走进豫园,虽然四十多年没有进来,但并不陌生, 豫园扩大了许多,增加景点,比以前漂亮了许多!
亭台楼阁
清幽秀丽的假山池塘。
长廊。

内园,园中园。

这块高达3米的“玉玲珑”玉石,是豫园内的特色,玉石上下都是空洞,赛过是人工雕刻。据说玉玲珑入园时,石身上还刻有“玉华”二字,意思是此石是玉中精华。
中国人评石需具备“漏、透、皱、瘦”四个特点,才算是石中之宝。而玉玲珑全部具备了这四个条件。玉玲珑在会景楼东庭院已屹立400余年未曾移动,奇石色青,高约4米,宽2米,重达万斤,杂云突兀,万孔录透,为这个园林增色不少。


龙墙是豫园内最有特色的建筑,共有5条巨龙装饰围墙,它们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蜿蜒于白墙之上,有呼之欲出之感。如果你游豫园错过了这5条龙,那就算不上游豫园了,只有亲眼目睹了它们的姿态,才称得上游过了豫园,悟到了豫园的精灵秀气。
可能是我属龙的缘故吧,每每看到龙的图案或者雕刻,总觉得与我有点关系似的
。
小时候,我崇明外公外婆家的房顶上,也有两个大大的、雕刻地活灵活现的龙头。外公也是属龙的,所以盖房子时安装了两个神采奕奕的大龙头。正因为这两个大大的龙头,使得外公的季家宅十分引人注目。我在外婆家的时候,对房顶上的这一对龙头情有独钟,经常会久久地注视着,喜欢它们的气宇轩昂......
外公属龙,外公对龙也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外公到镇上去,给我买来龙碗,龙勺。于是碗上的龙,勺子上的龙陪伴着我在外公外婆家的日子。虽然外公也是属龙的,但这“龙碗”与,龙勺”的使用专利是属于我的,外公自己从来不用。
好景不长,我上初一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1966年暑假我到外公外婆家去,远远就发现房顶上的那一对龙头不见了踪影,扫”四旧“把外公家的龙头扫掉了。看着房顶上龙头被砸掉后留下的不规则的破残处,我好伤心......
今天在豫园,看到白墙上的龙头,其形状、神态多么像我外公外婆家房顶上的那一对龙头呀? 感觉很是亲切!

我在此留影,借此留住我童年的记忆,也作为我的一个遥远的念想!



池塘里欢快的锦鲤鱼。


豫园民间收藏品陈列馆。(园内还有几个展览馆,可是不允许拍照片)

戏台

豫园里面中外游客很多,在这里,走累了,中国人外国人一样,都坐在廊下休息。

四十年后再游豫园,感觉很不错,上海市区有这样一个古典园林,实在是

,以后我会再来,而且要细细地看,慢慢地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