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拐来拐去

(2014-03-07 23:24:48)
标签:

拐来拐去

同学

博友

知青家园

网络无国界

分类: 杂谈

   “拐来拐去都拐到一起了”,这句话是博友兼荒友的美玲说的。前天我有幸参加爱辉城关二道泉知青的聚会,仲伟明引用了美玲的这句话。我觉得这句话道出了知青间的深情厚谊,包含了知青之间在艰苦岁月中结下的特殊感情,也道出了如今的信息社会带给我们的便利

 

    “天下知青是一家”,这句话我们都听说过,事实确实是这样的,无论你走到哪里,国内也好,国外也好,碰到知青就觉得格外亲。你只要一亮出自己曾为知青的身份,立马相互间的距离就近了,共同的话语就有了

 

    现在的网络,为我们创造了快捷便利的人际交往条件,如果没有网络,这“拐来拐去”肯定是无法成立的。四十多年前,我插队的黑龙江爱辉,地处小兴安岭,一个县去了5000多个上海知青,分散在各个公社。知青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生活极其封闭,甚至连广播都很难收听到(打开上海带去的半导体收音机,满是苏联电台在播音)。那时,除了公社或者大队外派修路,或是出门搞副业外,队与队之间的知青一般来往不多,也很少有相识的。

 

   随着知青的大返城,原先在一起插队的知青,各奔东西汇入大城市的人流中以后,大都忙着找工作、结婚生子、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忙得拐不到一起了。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现在是信息社会了,禁不住网络的诱惑,让我们跃跃欲试,这一试可好,再也离不开网络了

 

    香港的凤凰网,开辟了“知青频道”,全国各地的老知青们纷纷在此设立了网站,我们重新又有了“知青家园”,又有了新的共同的家!你可以在家园畅所欲言,你可以在家园组织各项活动······

 

    当然,新浪博客也是功不可没的,好多知青在新浪博客的家园由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到朋友,回城以后不经常拐的老知青,现在真的是拐到了一起。

 

   网络信息是无限的,网络是无国界的,起先是我们一个大队的知青拐到了一起,接着是一个公社的知青拐到了一起,再就是一个县的知青也拐到一起了,更值得称赞的是连定居在国外的知青也拐进来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只要是地球上的,拐来拐去都拐到了一起!

 

“拐来拐去拐到了一起”部分照片为证:

拐来拐去   照片上的三个人,一个县插队的,如今拐在一起了。左1的“在水一方”和右1的“路明”青年时期曾经在哈尔滨的一所大学就读,退休后大学校友也拐到一起了。

拐来拐去    我和美玲是一个县插队的,在新浪博客拐在了一起,去年四月初一起参加“上海知青祭奠革命烈士活动”。

拐来拐去    左1是《黑土情》杂志社工作人员,左4是“平山南河”同是黑河地区下乡的博友,右1,“快乐每文“(我的中学同班同学),都拐在一起了,嘿······

拐来拐去     我和“在水一方”一个公社插队的,虽然是一个公社,两村相差约四十多公里呢,现在拐到了一起。

拐来拐去    谈话间竟然得知:左1美玲是我一个小学就读的同学,比我小一届。中间是美国来的季芄在博中认识,安徽插队知青,和我同是上海第五女中的同学,她也比我小一届。奇缘吧?小学、中学的同学也在博中拐在了一起。

拐来拐去 一个大队插队的知青,多年没有来往,也让知青家园和新浪博客拐到了起了。

拐来拐去  同在一个县插队的知青和美国来的季芄合影,这可是国际“拐”了哎!

拐来拐去     “黑土地老周”夫妇和黑河博友:“梅亦香”拐在一起了,老周夫妇到黑河梅亦香热情款待!

拐来拐去    左1“ 在水一方”,左2,赵兴耕,“黑土地老周”原来在一个县插队,今天都被“拐”在一起了,哈!

拐来拐去左起“路明、卫国、瑷珲、季芄、大头蔡、黑兄、阿土”拐得好开心哟!



拐来拐去   四个周姓博友,一笔写不出两个周,也是博中拐到一起的,好精神哎!

  拐来拐去   知青家园里拐到一起的朋友!

拐来拐去    能拍成这张照片,全仗网络,澳大利亚定居的上海插队干部的儿子,在我们的知青家园,几经核实辨认,发现我们是和他父亲(上海插队干部)在一起插队的知青,在新浪博客的邮箱和我们取得联系。并告知他父亲已经离世,但他父亲珍藏的照相本中有我们的照片,还告诉了我们:和他父亲一起在我们大队插队的上海铁路局干部的情况,我们很快和这些80多岁的当年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上海干部取得联系,一起聚会,留下这张宝贵的合影——老老少少也拐到了一起!(当然这个“少”是相对而言的,这个“少”是60岁相对80岁的“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梅
后一篇:六十岁学吹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