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纪实(一) 真情

标签:
知青返乡游览扫墓寻找青春探亲泪眼相送 |
分类: 生活随笔 |
我们从东北回来了 ,十天的时间真快!
十天的东北之行集“游览,扫墓、探亲,寻找青春的脚步、品尝东北美食”于一体,内容丰富,要说的话有很多,还需理理头绪,平静平静自己的心情。
昨天,我们飞机误点一个小时,急坏了小兴安岭山脚下达音山村里乡亲。
“他们到上海了吗?”“电话怎么打不通?”我们的飞机刚到机场,手机才打开一会儿,就接到了阿土的电话。阿土告诉我们,村里好几个人打电话问他。我忙告诉阿土,我们刚下飞机,在拿行李呢,飞机误点一个小时。
听了阿土的话,我们一行都非常感动,是亲人,只有亲人才会对远行的人这么牵肠挂肚的。
8月12日晚上7点,我们踏上返回上海的路途,前来火车站送行的人有二十多个:黑河知青,村里赶来的送行的老乡。他们帮我们把行李安置好以后,站在月台上久久不愿离去,我和伙伴们站在车厢的窗口,车上车下的人双眼对望,双手相握。
“来啊!”“过两年再来啊!”
“嗯,嗯······”哽咽的嗯嗯声算作是回答。
离开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站台上送行人开始擦眼泪,车上远行的人也在抹泪······
列车开动了,我们回到自己的卧铺车厢,同车厢的两男一女好奇的问我们,送你们的是什么人?当他们得知我们是从上海来这儿看看第二故乡的,得知我们当年就是从上海来这儿插队的知青,得知开车前泪眼相送的二十多人是黑河知青和村里的老乡时,他们仨感动极了,连声说:“真好,真好!”“这份感情感动哪!”“真情,真情!”
是呀,去黑龙江时,我在前面写过一篇博文《新“回娘家”》带着大包小包回去看看,带些香烟、茶叶和糖果。回来的时候,我们的包更多了,更大了,里面装满了兴安岭的土产:黑木耳、野蕨菜干、山榛子、土豆粉条。
从娘家回,带着娘家人送的小兴安岭土特产,沉甸甸的包里装载的是娘家人的一片情!
又来到“黑龙江知青博物馆”进门的大厅里有一条签名横幅,2009年参加开馆仪式的知青在上面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大厅里不允许拍照,只能偷偷地按动相机的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