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遥远的黑土地

标签:
临行前思绪血汗泪水久违 |
分类: 生活随笔 |
站在中国地图前,用手指比量着上海到黑河的距离,确实够遥远的,来回一万五千多里路,坐飞机单程也得飞四个多小时。
在那个遥远的地方,有一片令我们难以忘怀的黑土地。积攒起几个月的退休工资,到那里去看看。就要飞到黑土地的怀抱了,临行前难免有点思绪万千。
引用博友阿土对我前面的博文《一条遥远的路》的点评:“过去那是一个饱含知青艰辛的地方,现在已是一个满怀深情的地方,青春、血汗、苦闷、无奈的流放·····乡情、乡音、乡恋的奔放。没有力量能阻止一次次的远行,没有谁能隔开对乡土的思念。趁着还能迈得动腿,去吧!”
那片遥远的黑土地有我们的泪:离开上海时,亲人的眼泪留在我们的心头;初到黑土地时想家的眼泪留在知青宿舍里;艰苦的农村生活与繁重的体力劳动让我们悄悄把泪洒。
那片遥远的黑土地有我们的血和汗:落户小兴安岭的山村,成了一个人民公社的社员,挣工分吃饭养活自己是我们那时的实况。夜晚的灯下,针挑血泡,血水顺着手掌往下淌;坚硬的谷茬拉得我们双手手背上满是血口子;同去的上海知青韩信芳血洒打石场,小兴安岭山脚下永远留下了他年轻的生命。
那片黑土地的乡情留在我们的心间:上海知青远离父母,老乡疼我们,看着十六七岁的我们稚气未脱的脸,老乡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待:“他们离家这么远不想家吗”?记得头一年在村里过春节,一早老乡就到我们知青宿舍,把知青们一个个拉到自己家,待若上宾,拿出“山榛子,南瓜籽,葵花籽”往我们衣服口袋里装;中午端出丰盛的年饭,印象最深的有:小鸡炖蘑菇、粉条炖猪肉、水饺等,我们在老乡家大快朵颐时,老乡家的孩子却被他们的父母赶到了炕下的小桌子上吃饭······
多年来,每到春节,我们许多知青都会收到来自小兴安岭的邮包,是乡亲们给我们邮寄的黑木耳与蘑菇干等。虽然离开山村也有三十多年了,但兴安岭的山珍经常会出现在我们家里的餐桌上。
2009年夏天,我们回去过一次,一进村白发苍苍的老队长拉着我们的手说的第一句话是:“三十多年了,你们才回来呀?”当年的大嫂颤颤巍巍地拉着我们,看了这个,看那个:“让我看看,让我看看”,端详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临走时,乡亲们送别我们的眼泪就似当年父母送别我们的眼泪,乡亲们的眼泪同样留在了我们的心头,就像博友阿土说的那样:现在已是一个满怀深情的地方!
这次我们去的8个人,在家里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上有老下有小,出门远行必需安排好年迈的父母,第三代交给儿女自己去管,确实如博友所说的那样,“没有力量能阻止一次次的远行,没有谁能隔开对乡土的思念。趁着还能迈得动腿,去吧!”
到那片遥远的黑土地去听听久违的乡音,在上海看电视剧听到东北口音总觉得亲切,一次聚会,无意间有人说起《乡村爱情》电视剧很好看,没想到此话题一打开,好几个人都响应,原来大伙儿都在看。此剧为什么能引起我们共同的的兴趣,就是乡音!
到那片黑土地去,找找当年的感觉,找找当年豆蔻年华的纯情,那是一种最纯真的情谊。艰苦的岁月,朦胧的情感,也是最美好的回忆!
飞到那片黑土地去,寻找自己青春的脚印;飞到那片黑土地去,听听久违的乡音;飞到那片黑土地去,吃吃东北的农家饭菜,品尝黑龙江的冷水鱼;飞到那片黑土地去,看看当年关心我们的乡亲,感受乡亲们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