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母亲职业型独居孤独“陪聊” |
分类: 生活随笔 |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母亲老了,母亲82岁了。
年轻时的母亲,是个“职业型”的妇女,很少关心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她在退休以前,甚至连大米是多少钱一斤,酱油是多少钱一瓶都不知道。
母亲老了,独居的母亲不擅长料理家务,不喜欢买菜做饭,不会照顾自己。举一个例子:冬天的时候,她不懂得自己的一双手需要保护,出门老忘记戴手套,洗完手不搽防护油,每年冬天,一双手总是冻得又红又肿的。
母亲老了,尽管她的腿脚还灵活,但是生活中丢三落四的事情经常发生。
母亲老了,她开始担忧自己的晚年生活这么过?大妹家住房条件好,几次喊母亲住到她家去,可母亲就是不愿意去。母亲是这样说的:“小孩子日日鲜,老年人日日厌”长期生活在一个子女家,会给子女增添许多麻烦。
那么请一个小保姆到家里来吧,母亲一听,头摇得像一个拨浪鼓:“不行,不行,这万万使不得”。
我说:“那就由我每天上午来为你做饭吧”,母亲又拒绝了,她说:“日长天久的太麻烦你了”。
我每天中午去母亲家,每天听母亲唠叨:“老了,一干活就腰疼”“一个人生活孤独呀”等。我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她又总是百般阻扰,说这点活她自己慢慢能干,不要我帮忙。于是我去母亲家变成了“陪聊”,听得最多的就是母亲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担忧。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听得多了我的心里也很烦恼,我对母亲说:“在你这儿,我是有力也没办法出呀”,心里不断埋怨母亲的怪脾气。没办法,母亲总是母亲,82岁了一个人独居,我住的近,她再埋怨再唠叨我也得天天去听呀!
从去年起,她心里就动起了到“到敬老院”去养老的念头,也曾经和邻居去看过几个敬老院,却没有一个中意的。
博友兼插兄“阿土”的母亲和岳母都进了“敬老院”,母亲知道后,一直想去看看,无奈我的不主动,母亲一直没有去看成。
这个月初,母亲拿出一张信箱里的广告让我看,说这个“老年公寓”介绍得不错,离家又近,很想去看看。我拿过宣传广告一看,确实不错呀,是一个小高层的“老年公寓”。想想母亲为了不给子女增添麻烦,一年多来,到养老院去养老的念头已成定局,原先反对她去养老院养老的两个妹妹们现在也不反对了,顺从母亲的心愿吧,找一家合适母亲居住的养老院是我们应该做的了。
于是陪母亲前往“老年公寓”,一到大门口,就看到了这所老年公寓好气派,12
宾馆式的住房与休憩活动场所,温馨的服务,看得我们无可挑剔,明天让两个妹妹也来看看吧。第二天妹妹妹夫来了,同样的是惊叹和赞同,第三天就付定金。
昨天上午,我把妈妈送到“老年公寓”,和母亲同居一室的俞阿姨,也是退休教师,一看到我母亲,就上来握手迎接,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一会儿工夫,隔壁的两个老姐妹也来看望,她们与母亲互相介绍,亲热地说笑,我看到母亲很快乐。
俞老师热情地向我介绍,老年公寓里丰富的活动,昨天上午是看电影,每周还有沪剧、越剧、京剧来上门演出,俞老师用四个字来概括在老年公寓里的生活“丰富多彩”!
晚上,母亲打来电话,说话的语调很开心,没有了以往的唠叨与担忧,母亲说:“在这里真的是幸福养老了”。我问母亲晚上吃什么?母亲说:“西红柿炒蛋、熏鱼、夜开花,素菜汤”。中午我是看着他们吃饭的,饭随便吃,菜是:红烧肉、葱油南瓜,炒鸡毛菜,汤。母亲说:“这样的饭菜可以了,比较清淡,适合老年人,我很满意!”
今天中午,母亲来电话,我问母亲今天上午的活动内容是什么?母亲说:“在小影院里唱歌,是一个同样的住在老年公寓的姐妹弹的钢琴。”母亲已经开始了她新的安逸丰富的晚年生活了。
从此母亲不再孤独,母亲开心了,我们也快乐了!
母亲房门外的会客厅。
小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