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与马亲密接触

(2011-08-25 14:42:36)
标签:

细嚼慢咽

通人性

鼻息

热烘烘

羡慕

学骑马

代步

蹦蹦跳跳

够呛

亲切

分类: 岁月往事

我喜欢马,喜欢看徐悲鸿的骏马图,更喜欢看马儿奔放洒脱地在草原上急驰而过的情景。曾经与马亲密接触

 

在东北插队时,生产队里有几十匹马,它们当时可是东北农村里的主要劳动力,村民们很爱护它们。从播种到收割,从农业到副业都离不开马,马既是生产工具又是运输工具和交通工具。 马主要的作用是役使家畜,用于骑乘、运输等行业。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平凡的劳作中,在历史上都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下乡,生产队马厩里的马就吸引住了我,我喜欢看马吃草时那细嚼慢咽,不紧不慢的模样,也喜欢看马喝水时舌头一舔一舔的文绉绉的样子。你看着它,它也会看看你,马儿看人时的目光是很温柔的,通人性,它的眼睛好像会说话。

 曾经与马亲密接触

插队的日子,我们经常与马打交道。播种时,马儿打垄我点豆;收割时马儿拉着收割机割麦子,我在马儿后面捆小麦,它每次经过我身边,那“呼呼···”的鼻息,喷到我身上,热烘烘的。

 

我们经常要出门干活,打起行李背包,两匹马拉着的胶轮大车载着我们在兴安岭的山路上来来往往。

 

  每次看到老乡和黑河青年骑马的那个神气劲儿,好是羡慕,暗下决心也要学会骑马。在老乡的帮助下,不久我也学会了骑马,我们那时骑的可是光背马,没有马鞍,没有马蹬。要想骑上马背,得靠自己双手的撑力与灵巧的身子,翻身上马。骑在马上,手拉着缰绳,好神气。学会了骑马,到路远的地块干活,就可以“以马代步”,否则就只能靠自己的双腿走。

 

有一年秋天,连续下了几天雨干不了活。午后,我牵了一匹白马,和队长打个招呼,就骑马去看在五公里外修路的同学。穿过一片林子,就到了公路上,公路上不时的有汽车来往,汽车里的乘客都伸出头来好奇地看着我(他们大概看出了我不像本地人,是知青),我很得意!

 

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十八九岁的我,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黄军装,一条劳动布裤子,一双高帮军用跑鞋,一头齐耳短发。(现在想想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一个上海姑娘独自在兴安岭的林中公路上骑着一匹白马,那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呀。)难怪公共汽车里的乘客都向我投来好奇的目光。

 
曾经与马亲密接触     到了养路队,我把马栓在院子里,进屋与同学聊天。个把小时后我又骑马按原路回元茂队,公路上又遇上了汽车,同样又遇上了乘客们惊讶的目光。下公路拐入林子时,一不小心我从马上掉了下来,我放开缰绳让马儿自己回队(马是认识路的),自己慢慢走回去,走在这湿湿的软软的林中小路上放松心情,呼吸着雨后的兴安岭散发出来的清新的空气!

 

骑马上山比较安全,马上山时一步步慢慢走,稳稳的。但骑马下山就另当别论了。

 

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那一天中午收工了,我骑上一匹青马下山回村。这是匹刚套上笼头的儿马(小马长大了,刚开始干活),它像小孩子一样很调皮,走路蹦蹦跳跳,下山的路上,不知是我不会指挥它,还是它不懂事,一路上磕磕绊绊,歪歪斜斜的,很不听话。马在下山路上走,马头朝下整个马身向下倾斜,我只得一手拉着缰绳,一手紧紧地抓住它的马鬃,两腿使劲夹住它,以防从马上摔下去。好不容易到了村口,老天保佑总算没有摔下去,可这一路却把我累得够呛,还不如走路省力呢。

 

回上海已有三十多年了,在上海很少能看到马,每当在森林公园看到供游人骑着玩的马儿,我总倍感亲切。我喜欢马儿,马儿身上有我的许多记忆,虽然明知此马非彼马,但我还是喜欢它们,总感到它们是那么亲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浦江暮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