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安岭的日子(29)帐篷中的百灵鸟

标签:
小兴安岭罕达气帐篷劳作样板戏 |
分类: 岁月往事 |
1972年9月初,在黑龙江插队落户的我被派往罕达气修公路。
罕达气地处小兴安岭深处,没有大江,只有小溪与小河。
要修的路是日本鬼子遗留下来的老铁路,经过了三四十年的风雨的冲刷,我们能看到的只有那剩下的路基。
一下卡车,大伙就忙开了。这里荒无人烟,得在老路基的旁边清理出一块场地,搭帐篷。粗大的钢钉打入泥土中,緑色的军用棉帐篷支起来,用粗绳固定住,队长又带着男青年上山砍树,砍来了树,搭铺,铺上草,就是我们的床了。两个生产队的社员成了一个帐篷里的铺友。在一个锅里吃饭,成了一家人。帐篷里,对面两排铺:一边睡女的,一边睡男的。这帐篷就是我们和一队共同的家了。
每天早上,我们扛着铁锹、洋镐,到沙场去打沙子。先砍掉山坡上的树木,砍掉灌木丛,挖去泥土层,里面就是黄沙层了。我们把沙子往马车上装,装满了,车老板赶着马车卸到要修的路基上,然后平整垫实•••••• 天天都是这样劳作,周而复始,工作与生活十分单调:天亮出门干活,天黑上铺睡觉。
现在想来,我们那时候应该也算是农民工吧,是进大山深处修路的农民工。
72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早,我们刚到罕达气没几天,才9 月中旬,就下起了鹅毛大雪。
晚上,帐篷里用柏油桶做的大铁炉子烧上了火,很暖和,帐篷外却是凛冽的呼啸的寒风。
天黑了,帐篷里只有一盏油灯,我们躺在铺上,听到对面铺上一队的两个男知青喊:“平凡,唱首歌!平凡,唱一个!”。
我好奇地寻找着平凡,只见平凡姑娘落落大方地坐了起来,唱起了样板戏“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嗓音嘹亮,字正腔圆。一曲下来,我愣住了,平凡怎么唱得这么好?
原来,这平凡姑娘非同寻常,她是上海音乐附中的学生。不愧是音乐附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学钢琴和扬琴的她,歌也唱得这么好。要不是十年浩劫,碰上了倒霉的文化大革命,说不定当今的舞台上就多了一位音乐家。
从此以后,劳作了一天的我们,每天晚上睡在铺上,听平凡唱歌是唯一的乐趣,也是最好的享受了。
平凡今天唱“红灯记”,明天唱“海港”,后天唱“智取威虎山”,再后天••••••
她的歌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她的歌声带给了我们快乐,她的歌声消除了我们一天的劳累••••••
帐篷里的人都喜欢她,她是我们帐篷里的百灵鸟。
我与平凡也由陌生到熟悉,我喜欢她的歌声,喜欢她的落落大方,喜欢她圆圆的脸。
罕达气修路的生活十分艰苦,那时我们年轻,帐篷里有了这个爱唱歌的姑娘,我们苦也乐!外面寒风呼啸,帐篷里炉火熊熊,歌声,笑声,掌声不断。
四十年过去了,平凡的歌声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值得欣喜的是:现在平凡成了我的新浪博友,一起在新浪博海中冲浪!
(说明:图二是平凡在插队时演“红灯记”李奶奶。图三是平凡在黑龙江插队时的知青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