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上海人的感想
(2011-02-24 09:53:12)
标签:
人口激增新上海人失落感离不开是一家杂谈 |
分类: 杂谈 |
最新消息:上海人口普查结果将于4月中下旬公布,普查结果显示上海人口“出乎意料”地激增。 人口普查结果4月中下旬公布,有关专家透露上海人口已达到2300万。
下面一组数字是2005年-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增长情况: 2009年末: 1921万; 2008年: 1888万 ;2007年: 1858万 ;2006年:1815万; 2005年: 1778万 ;2010年末:2300万。
面对这样一组数字,生活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中的我,深有体会:其实,上海人口快速增长,外地人口大量涌入本市是一个主要原因,而上海的人口出生率这几年一直处于负增长的情况。
1,去年,我参加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在挨家挨户的上门登记中,接触到的外来人员,多之又多,我走访的120户住家中,就有约三分之一是外来户。
2,每天早晨,你去菜场买菜,摊主是清一色的外来人员。街头的早餐摊,那些卖大饼、油条、粢饭、豆浆、豆腐脑、麻球、麻花等,都是清一色的外来打工者。
3,你去建筑工地、筑路工地看看,那些为这个超级大城市辛勤流汗工作的工人,也是清一色的外来打工者。
4,大小餐饮店,乃至高级酒店,漂漂亮亮的服务员:姑娘、小伙一开口说话就知道不是本地人。
5,居民家中的保姆、钟点工,也都是外来务工者。
6,还有那些高级管理人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你只要一踏进上海这个城市的大门,到处都要外来务工人员的身影。现在,他们已经被称为:新上海人。
上海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是一个“移民城市”,现在的“老上海人”,如果你去査一査他们的原籍,大多数都是几十年前从内地移民而来。
如今生活在上海的“老上海人”,已经离不开这个时代的“新上海人”。你看,每当春节,上海总要出现“保姆荒”,保姆要回家过年了,怎么办?
春节期间,想去买些平时吃惯的价廉物美的早点,兴冲冲走去,以往那人声鼎沸、叫卖声,锅铲声混杂在一起的热热闹闹的早餐“交响曲”不见了,只有安安静静的街道,心里不免有种失落感。
今年的春节,走在上海的街道上,给你的感觉就是安静、干净。路上人少了,街上车少了,祥和静谧。但在这祥和静谧的背后,却有着许多不便。“老上海人”又怀念起那些回家过年的“新上海人”!
正月十五一过,一切又恢复了正常,探家的“新上海人”回来了,早餐摊点上的“吆喝声”与“锅碗瓢盆交响曲”又重新响起来了。每天早晨,“老上海人”又能喝上香喷喷的豆浆,吃上大饼、油条与粢饭······
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新上海人”,老上海人与新上海人水乳交融!上海市政府为“新上海人”改善生活条件做了好多工作,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受本地人同样待遇;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者报户口等等。
尽管上海市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本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但社会秩序的管理确实是很到位的,有目共睹。比如:声势浩大的“世博会”,旷日半年之久,但方方面面,井井有条,受到国内外公众舆论的普遍盛赞。举办得如此成功,离不开老上海人与新上海人的共同努力。老上海人与新上海人相互依存,我们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