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冬日冰花
冬日冰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380
  • 关注人气:31,0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友"黑兄"

(2010-12-29 14:53:53)
标签:

博友

评论

留言

打印

着急

分类: 生活随笔

认识黑兄是在网上,今年6月我在博客上写《在兴安岭的日子》连载的时候,黑兄来了,他经常来光顾我的博文。

从黑兄的对我博文的评论中,我知道:他也是上海赴黑龙江插队落户的知青,而且与我同在一个公社插队。真是遇上黑龙江“老乡”了,而且还是“双重老乡”。

我们同在一个公社,但是离得很远,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并不认识。由于同在一个公社插队,我的《在兴安岭的日子》是写我经历的知青生活,所以很快引起了同是新浪博友的黑兄的注意,那一段时间,他成了我博文的常客。

当我的博文发表到12集时,黑兄在评论中告诉我:他把我写的1——12集都打印出来了,还说,打印照片很费油墨的。我得知后,很是感动,同是插队知青,相同的经历,相同的生活,感触一定也是相同的。

我又上传了第16集《王大爷的小木屋》,最后我写到:我离开村子时,大约是上午九点多吧,村里人都下地去了。我去王大爷的小木屋,向大爷告别,王大爷把我送出村口。汽车开了,我看到离我越来越远的的王大爷站在村口,不断的朝着我挥手。渐渐远去的王大爷的身影多像我的外公啊!黑兄看了后,着急地问我:“你文中提到“那一年,我要离开黑龙江了······是不是<<在兴安岭的日子>>就此结束了?”

黑兄没有看够,其实我也没有写够,于是我一鼓足气,连发了26集。

我清楚地记得,黑兄在我的一篇博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评论:毛主席一挥手,把我挥到了兴安岭······。我看了,觉得挺有意思,很形象的。于是,我在第24集:“在十八站打工”一文中,引用了黑兄的这句话:毛主席一挥手,把我们挥到了兴安岭,兴安岭的寒风吹红了我们的脸,太阳晒黑了我们的皮肤,手上是厚厚的一层老茧。打石场上的灰沙使我们整天“灰头土脸”,要不是我们身上穿着的那件代表上海知青身份的棉袄,恐怕已经无人能够认出我们是从上海来的知识青年了。在那个年代,毛主席他老人家经常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全国人们的命运、青年人的前途也就在那一挥手间决定了。

今年夏天,为了纪念我们去年的重返第二故乡行,感恩政府与乡亲们对我们的热情接待,我们决定聚会一次,黑兄在我的博文中知道了后,给我留言:“有位子吗?留一个”。我马上在留言中回复,并且告知了聚会的酒家与时间。

815傍晚,我一进入包房,马上就认出了他(黑兄博客有照片),我高兴地叫他:“黑兄!”,黑兄也一下子认出了我。我们互相称呼博客上的网名,我叫他“黑兄”,他叫我“冰花”。今天,网络上的博友终于见面了,相互之间竟没有丝毫的陌生感,没有丝毫的拘束感。似乎就是几十年前在一起插队的老朋友。

我们高兴地聊着,谈话中知道“黑兄”不简单,插队时他担任过“霍尔沁大队的党支部书记”,现在还没有退休,是上海一家企业的厂长。

但让我感动及佩服的是另外一件事情:黑兄在今年8月底,组织了他们大队的36个上海知青再返黑龙江,看望乡亲,看望离别了四十年的黑土地。可在临出发前,家里突然发生了急事,非黑兄处理不可,怎么办?黑兄竟然今天登上飞机飞黑河,安排好知青们以后,第二天下午,立刻飞回了上海,一万六百多公路,强烈的责任心让黑兄两天打了个来回。

网络上的博友成了生活中真实的朋友!我们享受了现代科技的恩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