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安: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二)

(2010-03-31 10:40:22)
标签:

转载

遗物

师母

干菜

女学生

鲁迅

北京

杂谈

分类: 转载

举家迁居北京

 

 鲁迅到北京后,住在位于宣武门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他一个人在北京的这几年里,几乎不与朱家通信。倒是朱家人曾给他写过信,可是他也没回信。 19141126他收到朱安的信,在日记里写道:二十六日昙……下午得妇来书,二十二日从丁家弄朱宅发,颇谬。鲁迅非但不感到高兴,反而说她颇谬,可见其对这位旧式太太的反感。

 1919年,朱安的生活面临着一个大的转变,周家台门卖掉了,鲁迅在北京买下了八道湾的宅子,准备把家人接去同住。对朱安来说,她的心情很复杂:从此要离开故乡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无异于和娘家人生离死别;可是,她又不能不跟着一起去,不能放弃她在周家的地位——尽管是极其可悲的地位。

 作为鲁迅的眷属,朱安来到北京,开始了她在北京八道湾的生活。鲁迅最初的打算是希望一大家子人统统住在一起,兄弟永不分家。鲁迅和周作人都是当时新文坛上的风云人物,兄弟二人感情甚笃。可惜好景不长,两兄弟决绝分手,没有留下一点可以回旋的余地。鲁迅决定搬出八道湾。

 1919年起,鲁迅搬了3次家,朱安也跟着一次次地迁居。1924525晨,鲁迅携母亲、朱安迁居到西三条胡同21号的住宅,开始了他们在新家的生活。兄弟失和,鲁迅带着朱安一起搬出去过,这使她重新看到了希望,以为他终于回心转意了。

 朱安对鲁迅在生活上的照顾是无可挑剔的。鲁迅迁入砖塔胡同不久,就病倒了,她对大先生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鲁迅当时不能吃饭,只能吃粥,据俞芳回忆:大师母每次烧粥前,先把米弄碎,烧成容易消化的粥糊,并托大姐到稻香村等有名的食品商店去买糟鸡、熟火腿、肉松等大先生平时喜欢吃的菜,给大先生下粥,使之开胃。她自己却不吃这些好菜。

在砖塔胡同,鲁迅的书桌是放在朱安的屋子里的,鲁迅白天的案头工作,一般就在这桌上进行,因为这里光线好,安静,朱安白天常在厨房里张罗饭菜等事,轻易不去打扰他的工作。有时同院的俞家姐妹有些吵闹,朱安也提醒他们不要吵大先生,有时甚至是恳求他们:大先生回来时,你们不要吵他,让他安安静静写文章……这一刻的朱安,终于有了一点女主人的样子。作为女主人,朱安做莱的手艺相当不错。据许羡苏回忆:他们家的绍兴饭菜做得很不差,有酱过心的蚌蟹蛋,泡得适时的麻哈,但也有很多干菜。

不过,鲁迅在外生活多年,对于绍兴菜也有些不满的地方,特别是干菜太多,觉得单调。但或许也有某种感情因素在内。据阮和孙的女儿回忆说,在北京的时候,朱安只能从饭菜的剩余来判断鲁迅喜欢吃什么,假使这道菜吃剩得不多或吃光了,她揣摩鲁迅一定很喜爱,下一次做菜时,就多做一些。

 

落地的蜗牛

 

不知是从哪一天起,朱安发现大先生的神情发生了某种变化。中秋节的时候,大先生和女学生们一起喝酒,在朦胧的醉意中拍打一个个女学生的头;又某晚,大先生替借住在家中的许广平剪头发……她第一次发现,一向冷峻的大先生竟然也有柔情的一面。

 1926826,鲁迅在日记中记下了他离开北京,走向新生活的那个时刻: 他是和许广平一同出发的。北京车站上送行的人群中,没有母亲和朱安。她们站在西三条的门口,目送他远去的身影,直到消失在胡同尽头。

 可以想象,在北京,朱安身边几乎没有能吐露心事的人,后来许广平怀孕了,因为涉及子嗣,婆婆的想法显然和她不会一致。有一回鲁迅自上海寄来照片,告知与许广平同居的消息,虽然早就预料到了,但朱安还是很难过。

 当俞芳问她那你以后怎么办呢,她一下子被触动了心事,显得相当激动: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她又给我打了一个比方说: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她说这些话时,神情十分沮丧。她接着说: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太师母)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

 俞芳听了很意外,她久久地看着大师母,但一时想不出一句合适的话来安慰她。她想不到一向沉默寡言的大师母会对她说这些话,感觉眼前好像真有一只蜗牛落地跌伤了,再也爬不起来了。她记得大师母曾偷偷跟她们学体操,曾经也在老太太的劝说下剪去了发髻,不错,她一直都在努力,努力向上爬,希望有一天能接近大先生,可是,最终还是落空了……

自母亲去世后,朱安的生活贫困至极。因此,她听从了周作人的建议,决定出售鲁迅的藏书。1944825日的《新中国报》刊登了这一信息,许广平闻悉,忧心如焚,立即给久未通音信的朱安写了信,加以阻止。信中指出:“……就望你千万不要卖书,我要尽我最大的力量照顾你,请你相信我的诚意。得知鲁迅藏书有可能被出售,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都很焦急,不仅由许广平、内山完造也出面写信阻止,该年10月,还推举唐弢、刘哲民二人去北京解释劝阻。

 在来客面前,朱安的情绪显得很激动,她冲着宋紫佩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在困顿的岁月里,哪怕是作为鲁迅的遗物,她也被世人长久地遗忘了。万千辛酸,使她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摘自《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 乔丽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