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富士康跳楼背后的缘由

(2010-06-08 11:29:00)
标签:

富士康

缘由

员工

自杀事件

工厂

杂谈

分类: 杂谈
   27日清晨再次传来令人痛惜的消息,富士康集团发生了今年以来第13起员工自杀事件。无论是高楼上的纵身一跃,还是将利刃割向手腕,如此决绝地放弃生命、走向死亡,是任何人都绝不愿意看到的。或许我们无法全面了解他们的痛苦和绝望,但是生命只有一次,阳光下,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值得关怀和珍惜。

几起跳楼事件中,死者年龄在18岁至24岁之间,入职时间不到一年。第八跳事件发生后,富士康邀请一些知名的心理学家到工厂会诊。参与调研的心理学家均认为,这些自杀事件基本与富士康员工个人的心理疾病,特别是抑郁症有关。接下来富士康通过讲座、培训、个体咨询、团队辅导等方式,对员工状态进行评估,对员工心理状态进行干预,减轻员工心理压力、工作倦怠问题。

然而问题果真只是出现在员工身上吗?员工的个人心理疾病和抑郁症从何而来呢?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将人当做生产中的一个螺丝钉,而忽略了人的情感因素。工厂的管理也过分物质化和标准化,以致人在工作过程中像一个机器零部件一样冷冰冰,这种环境中的人们感觉不到成就、尊重,只有挫折与疲惫,严重的则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

    如果员工每天高强度工作10个多小时,再好的心理专家也难以减轻员工心理上的压力。每个工人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这些工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只能拿到900元的底薪,如果他们想赚取更多的钱,就不得不选择多加班,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休闲娱乐的时间,进行简单而又重复的劳动。每月工资里面,加班赚的比重有一半工厂中,极度紧张的劳动,严重摧残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归根结底富士康员工心理失衡是该公司的体制出现问题。

富士康里的这些年轻生命所承受的沉重,实际上是经济社会所付出的一种代价。如何帮他们卸掉这些负担,企业的责任不容推卸,政府和社会也有一份应尽的义务。如果孤立地看富士康十连跳事件,很容易会被归结到员工个人的身上,毕竟和几十万员工的总数相比,十个人是微不足道的数字,但是当这十个年轻人纵身一跃的时候,其实他们的身后存在着许多无形的推手

    富士康在中国有好几家工厂基地,但是其在中国的基本经营方式没有改变,只是追求简单的劳动加工,在深圳与昆山都一样,很多第一线的操作工都被人为地设定了最低工资(当地所规定)然后鼓励员工加班,这样表面上看上去富士康员工的工资都不错,通过每天的5-6个小时的加班,每月可以有二千多的工资。实际上员工的基本工资都是最低,只能通过加班来提高自己的收入,也不得不被迫签上自愿加班的保证书。

   这个工厂的工人们用双手支配着世界上最尖端的电子产品的组装生产,不断刷新着令人激动的贸易纪录,然而这些拿着低工资,永远发不了财的工人热衷于买彩票、买马,以此寄托希望。他们时而幻想,又不断地亲自撕裂自己的幻想,像一个痛苦的画者,无奈地不断撕毁自己难以成形的手稿,他们生产着世界上最顶尖的电子产品,却以最慢的速度进行着自己的财富积累。 

   如果不完善富士康的工作环境,那接下来的不仅仅是“十连跳”,可能后面还有很多跳在继续如果不更改工厂单纯追逐利益的恶劣的加班制度富士康跳楼事件将是挥之不去的一道索命咒。当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制止富士康接二连三的发生这种悲剧,毕竟富士康坠楼事件不过是代工工厂疯狂追逐利益下的个案,如何防止中国其他工厂也出现类似的事件才是最需要值得政府和社会共同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