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推手自爆策划捧红凤姐
(2010-04-07 23:27:00)
标签:
幕后婚恋聚焦效应江苏卫视凤姐杂谈 |
分类: 疯言疯语 |
最近一段时间,凤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跃成为网络红人,其自信地称,九岁起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智商前三百年后三百年无人能及。更是狂妄地称其征婚标准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而且必须本硕连读,身高一米七六到一米八三,越帅越好。这些言语严重刺伤了中国广大男性同胞的神经,倒是振奋了女性,网络流行口号“信凤姐,得自信”更是成为新一代女性自信的源动力。
然而近日一网友在天涯发帖自爆,凤姐、犀利哥等都是由其团队一手策划的,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随后有记者联系到了此人,据其介绍,他们是山东一个创业团队,共有四人。如此大动干戈炒作凤姐,意欲如何?按照其团队的规划,他们将建立一个婚恋网站。他们突发奇想地想到了借凤姐来营销推广他们的婚恋网站。其负责人表示,他始终坚信,凤姐一定能嫁出去,他们创办婚恋网站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凤姐嫁出去。
团队的炒作再加上凤姐的狂妄,这场游戏巧妙地运用市场娱乐的聚焦效应来吸引众人的眼球,最终凤姐红啦,幕后的推手团队开始现身来认领。这是一场多么天衣无缝的表演啊。炒作是一种不断翻新的商业技巧,基本的目的是人气,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最终目的是名气和金钱。炒作是一种巧妙的不劳而获,炒作的乐趣在于娱乐大众,而观众又乐此不疲。
前不久,凤姐在江苏卫视,又上演一场变戏法,凭空的变出了一个“前男友”。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前男友,只是一个群众演员,一个来配合凤姐表演的角色,目的是为了让整个炒作事件达到巅峰。首先是应征者的条件是与自己提出的征婚要求形成巨大反差,还有一段纠结的“三角恋”。通过如此情节设计,让网友雾里看花,捉摸不透。
这之后,还会有许多人士以及媒体均站出来消费和认领凤姐。凤姐也心甘情愿地被消费,因为凤姐存在的意义就是被人消费,被人追捧。媒体的炒作与凤姐“默契”的配合,双方各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和需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凤姐的目的已经达到,她已经在网络上大红大紫。但她今后的生活是否因此而改变,其结局只能用“未完待续”来形容。另一方面,假设幕后并无沸沸扬扬的推手,那么整个事件就是罗玉凤的一种自我陶醉,那么同样让人感叹。从罗玉凤的表现看,她逾越了国人的心理承受底线,她的自信超乎寻常,与其说自信倒不如说已经陷入了病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