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懂得这“三寡”的人,必是有福之人!

2025-09-29 18:04:24
标签: 情感 成长 成功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总在追寻幸福与福气,却常常迷失于欲望的丛林。

古人云:“有福之人有三寡。”

当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做减法,领悟这 “三寡” 的智慧,方能在寡淡中寻得真福,在简约中收获丰盛。

1、寡事即养神

《道德经》讲:“少则得,多则惑。”

人生在世,精力有限,若事事都想插手,件件都要操心,最终只会被琐事缠身,身心俱疲。

就像庄子笔下的 “蝜蝂”,这种小虫喜爱背负重物,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行走。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疲惫到极点也不停止,直至被压死。

生活里,我们又何尝不像这蝜蝂,不断给自己的人生行囊填充琐事,不懂舍弃,最终被沉重的负担压垮。

真正的智者,懂得为生活做 “断舍离”

他们深知,人的精力如同一池清泉,若被无数细小的支流分散,便无法汇聚成强大的力量。

东晋陶渊明,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与繁杂事务,毅然辞官归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他舍弃了官场的功名利禄与诸多纷扰之事,回归田园,每日与山水为伴,与农事为友。

这份寡事的选择,让他的心神得以安宁,创作出诸多流传千古的田园诗作,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一份闲适与自在。

少揽没必要的事,不瞎掺和别人的纷争,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清爽而高效。

把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不被无意义的琐事牵扯,我们才能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与追求。

2、寡言即养气

《菜根谭》有言:“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话多之人,往往气散神浮;寡言之人,反而气定神闲。

生活中,那些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看似能言善辩,实则可能因言语过多而暴露自身的弱点,甚至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那些懂得适时沉默、言辞谨慎的人,却常常能在无声中积蓄力量,展现出沉稳与智慧。

孔子曾告诫弟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历史上,晏子就是寡言却充满智慧的典范。

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他在外交场合却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精准的言辞,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在面对楚国的刁难时,他没有多费口舌去争辩,而是用简洁而有力的话语巧妙回应,让楚国君臣自讨没趣。

晏子深知,言语的力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恰当。

学会寡言,不是让人沉默不语,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闭嘴,学会倾听。

倾听他人的意见,能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在矛盾冲突面前保持沉默,能避免激化矛盾,以平和的心态去化解问题。

守住言语的分寸,我们就能涵养自身的气息,让内心更加沉稳,福气也会随之而来。

3、寡欲即养性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望如同深渊,一旦陷入,便难以自拔。人若被无尽的欲望驱使,就会如同在黑暗中追逐幻影,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与安宁。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名利、地位、财富等欲望蒙蔽双眼,为了追求这些外在的东西,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家庭与内心的平静。

杨绛先生曾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回顾历史,曾国藩便是一个践行寡欲生活的人。他一生崇尚节俭,每日雷打不动 “三个一”:一碗白饭、一碟青菜、一件布衣。

尽管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但他从未被欲望吞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高尚的品格。

正是这份对欲望的克制,让他在复杂的官场中得以善终,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值得学习的人生智慧。

寡欲,并非是让人摒弃一切欲望,而是要懂得取舍,学会知足。

当我们减少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转而关注内心的成长与精神的富足,我们便能摆脱欲望的枷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不盲目攀比,不贪婪索取,获得真正的自由平和,生活也会充满阳光。

《围炉夜话》有言:“有福之人,亦有寡相。”

这 “寡”,不是匮乏与缺失,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与智慧的修行。

学会寡事,滋养心神,让我们能在繁杂的生活中保持清醒;学会寡言,涵养气息,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彰显沉稳;学会寡欲,修炼性情,助我们在物欲横流中坚守本真。

人生路漫漫,这纷繁世间,能寻得一方宁静,是难得的福运。让我们能在这 “三寡” 的修行中,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