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非遗故事系列(九)聊微子城古城的来历

2022-11-05 10:57:48
标签: 文化 历史

微子城 商纣王之庶兄受封之地。商纣王将其庶兄启,封为微国,受以子爵,因之启的封地称为“微子城”。《太平寰宇记》记载:“聊城县微子城,纣之庶兄封于此,有故城存焉。”可见,微子城在聊城县境内,直到宋代尚有遗城留存。《名胜志·城冢志》记载:“微子城在县东北十八里,世传商受(按,即纣)时微子所封。”清宣统二年(1910)的《聊城县志·古迹》也记载:“微子城,在县东北十八里。”而清代的著名学者叶圭绶则说:“摄城在博平之南30里,亦名微子城,又名郭城。”《考古录》上说:“据《聊城县志》图,微城所在,正古摄城,摄城临黄沟,黄沟亦称湄河。”考“微”、“湄”二字古通用,湄河即微河。故微子城即春秋战国时摄城,亦即摄国故城。微子与比干、箕子并称殷之“三仁”。相传旧有微子城,城址疑在今聊城东北9公里处,即今蒋官屯镇邓屯一带。西周为郭国之地。春秋时期,为齐国西境聊摄地。拒《左传》载,鲁昭公二十年,晏婴谓齐侯曰“聊摄以东,姑尤以西,皆齐地”。《续山东考古录》云:“摄城在博平之南三十里,亦名微子城,又名郭城”。

武王伐纣灭殷后,微子改封于宋(今河南商丘西南)。死后葬于微山(今山东微山县微山岛),相传微山即以微子而得名,微山现尚有“殷微子墓”石碑

聊古庙 春秋至北魏聊城故城。位于今聊城东昌府区北15里处。《续山东考古录》载:“聊城县故城在城西北十五里,今聊古庙,是后人于其地立庙名耳。”治所在聊古庙的时间约为1千余年,距今已2500余年。北魏人郦道元记录其当时的风貌说:“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绝水南出,自外泛舟而行矣”,“东门侧有层台秀出”,即鲁仲连射书台。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聊城县城东迁至王城。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此城,在这里修建了庙宇,名为聊古庙,又名聊崮庙。清康熙年间,状元聊城人邓钟岳到此,书写“聊古庙”匾额1方,悬于庙门,遂将“聊古庙”之名称沿袭至今。1978年7月,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定其为地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