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非遗故事(三)聊城唯一省级非遗“传说”凤凰山

2022-09-01 16:08:15
标签: 传说 文化

东阿县大桥镇凌山村以山而得名,该山名叫凌山,又叫凤凰山。

凤凰山传说就在这里孕育产生,自古以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主要流传于东阿、阳谷、聊城、茌平以及平阴等地,2009年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上的福昌寺虽然已化为历史的烟云,但原址散布着的一些石碑等,仍记载着关于凌山的诸多秘密。山下的王氏家庙静静地矗立村中,200多年的风雨过后,红色的廊柱、青色的砖瓦还在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村民。

凌山村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滨,在东阿县城东偏南方向,东与济南、泰安隔河相望,在历史上就是武术之乡、舞狮之乡。

凌山东西走向,占地3600多亩,海拔120米。东阿县人民政府2013年12月立的石碑上记载,凤凰山又名凌山,为泰山西来余脉。早年主峰高大,顶部有一处大庙,西北及东北方向各有一座小山,就像两个翅膀,庙如凤冠,形成一只完整的凤凰形象,所以凌山又叫凤凰山。相传古代山上的梧桐树,栖息着雌雄两只凤凰,它们旱时行雨,热时行风,为当地百姓带来种种便利。东阿县的民间文学《凤凰山的传说》,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凌山村王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他们从青州府益都县杆石桥迁到此地。王氏家族人烟兴盛,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就先后出过武举、庠生等30多人。为便于族人祭拜,200多年前,该村建起一座祠堂,也叫家庙。记者看到,这是一座五间房屋的建筑,中间三间有前廊,两根木柱被漆成红色,屋门和窗户上方有拱形的装饰花纹。东西两头两个房间跨度较大。廊檐是一排金黄色的琉璃瓦,檐下是装饰用的格子,嵌于格子上的装饰已模糊不可辨认。房檐上还有一排砖瓦,上面雕有精美的花纹,与金钱式样的砖瓦相间,并留有排水孔。屋基则是由人工凿成的长方形石块砌成的。

安放在福昌寺旧址的石碑

王炳广说,福昌寺位于凌山山顶,始建于唐朝大中年间,盛于北宋熙宁年间,是仿泰山岱庙而建的。

福昌寺傲山而立,与山下关帝庙、观音庙、七圣堂等诸多庙宇遥相呼应,巍峨壮观。《大清嘉庆十四年岁次己巳重修福昌寺记》碑载:“庙貌依山势而愈隆,山势借庙貌而更秀,孤峰峻阁,庶可以壮一时之成观也。”

当年,从山村南北大街回首北望,凤凰山主峰拔地而起,山上庙宇气势磅礴。经过山下古围子门,沿青石路攀沿而上,路右侧有石砌古井,井口沿石被井绳磨出深深的痕迹。沿着一级一级的石埕子缓缓向上,道路逐渐陡峭。路过坡边人家,就来到寺院正中的天王殿前。

天王殿门口两侧,各有一棵唐朝建寺时栽下的粗大槐树,枝干苍劲,如虬龙盘绕。殿门前有宽阔的平台,供善男信女驻足敬拜。天王殿内立有四大天王神像,大天王怀抱琵琶,二大天王手拿伞盖,三大天王右手侍龙,四大天王横持宝剑,神态威严。天王殿北门头上有一块匾,上题“唐朝尉迟敬德监工”。

福昌寺的大门,在天王殿的东侧,写着“福昌寺”三个大字。从大门往里走,右侧是钟楼,左有无帽石碑,立于大殿与天王殿的中轴线上,刻有“唐尉迟敬德监工碑”字样。正北是大殿,院里有左右廊房。因就山势而建,大殿和东廊房比西廊房、前门和院落高出五个台阶。东廊房北侧有龟驮碑,系福昌寺碑记,西廊房北侧,是历代重修福昌寺碑记。

拾级而上,可看到大殿前的莲花香台,推开棋盘门,就进入大殿。大殿内供有三尊佛像,中间是如来佛祖,坐在莲花宝座上,由八大金刚抬着。左侧是文殊菩萨,右侧是普贤菩萨,十八罗汉立于两侧。如来佛祖后面有一尊石像,当地人称菩萨奶奶。东廊房北间供奉着玉皇大帝,南边是武元君。

王炳广说,每年农历四月四日,福昌寺会举行盛大香火会,会期4至6天。香火会期间,人山人海,方圆200多里的群众都来此求神拜佛,保佑一世平安。凤凰山一度美名远扬。

“文革”时,福昌寺被拆除,建筑材料被运走,建成了学校。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配合文化部门进行遗迹调查时,“凤凰山传说”第17代传承人王宣林凭借记忆将凌山原有的建筑格局画了出来,成为凌山文化遗产的重要佐证,也为后人复建古迹留下重要的参考资料。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