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宝塔”四个大字是王成德题写的

2022-03-23 15:36:54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牌坊高高耸起的那一刻,这里就不同于一般的街巷。它用坚实的石头树起一个书香门第在历史上曾经的荣光,也宣示了这条街巷的尊严。

  因为有了牌坊,原本朴实的“王家胡同”就改名为“牌坊街”。牌坊街,不仅听起来气势十足,还能随时提醒人们这条街巷的与众不同。

  元代运河,在牌坊街南首逶迤而过。牌坊街见证了帆船划过的时刻,也见证了元代运河在明清时代的落寞。牌坊街,悠然自在地头枕元代运河,每一朵浪花都是美梦的最好素材。或许,元代运河给了这条巷子灵性,到了明代,居住在这里的王氏家族一度成为临清的名门望族。学优则仕,是王氏家族留给临清的精彩故事。也正是王氏家族,给这条原本寻常的街巷以流传于世的理由。

  胡同的名字透着荣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洲”指水中的小陆地,有了这片“洲”,才有了雎鸠在“洲”上的浪漫情境。

  由卫运河、运河、元代运河交汇环抱的临清古城,当地人称为“中洲古城”。中洲古城被水环抱,成就了独特的城市风貌。从中洲古城的锅市街向北,走过元代运河上的天桥,就是回族同胞聚居区。目前,这里有三座清真寺,而在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重修的清真寺,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被称为江北五大寺之一。巍峨壮观的清真寺旁,是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民居,每一条街巷胡同都串联起颇具特色的民居。

  牌坊街就是回族同胞聚居区的一条南北街巷。700多年的元代运河被牌坊街顺手当作枕头,巷子南端的月径桥也成为枕边的一朵绣花。牌坊街北首更是出手不凡,大大方方地脚蹬帅府街。帅府街是有名头的,那是明朝初年,常遇春、徐达驻守临清时帅府所在地。原本叫“王家胡同”的小巷与帅府街有这样的亲近光景,再加上在这里的王氏家族在明代登科及第,光耀门楣,所以,朴实无华的“胡同”便称为“街”了。“街”总比“胡同”显得磅礴大气,说出去有面子。

  在古代,并不是每一条街巷都可以随便立牌坊,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才配得上牌坊。也因此,与其说临清的牌坊街是一条街巷,不如说这牌坊里藏着曾经的荣光。

  事母至孝被传为美谈

  说起牌坊胡同,必定绕不过居住在街巷里的王氏家族。

  王氏家族是书香门第,登科及第成就了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时刻。据临清地方史志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一位叫王体仁的书生考取了“贡生”的功名,王氏家族就是从此走向兴旺的。后来,王体仁的儿子王成德考中了进士,把王氏家族推向了顶峰。王成德是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山西参政。后来,他以母老乞归养的理由,回到临清故里奉侍母亲,至今传为美谈。

  临清舍利宝塔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和塔、扬州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舍利宝塔第一层上的塔额“舍利宝塔”四个大字就是王成德题写的。能题写舍利宝塔的塔额,足以说明王成德在当时的临清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胡同里修建牌坊,与明朝万历皇帝的一次封典有关。对此,《临清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因为王成德在任职期间政绩卓著,其父王体仁受到万历皇帝的封典,“以子成德封奉政大夫户部郎中”。由此,王氏家族在临清成了显赫家族。为了彰显书香门第和皇恩浩荡,在胡同内建造了一座石牌坊,坊额为:“貤封坊”。

  “石牌坊高大宏伟,雕工精湛。”临清胡同文化研究者刘英顺说,可惜的是,1958年,这座矗立在胡同内数百年的石牌坊被拆毁了。

  虽然,牌坊已经消失在岁月中,但它曾经留给临清人的记忆依然充满书香,那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荣光,也诠释着运河都市临清的绵长文脉。

“听老人说,石牌坊位于胡同中间,很壮观气派!”今年52岁的陈书岭边说边从手机里翻找着石牌坊的老照片。老照片中的牌坊虽然有些许残破,但与两旁的低矮民房相比,还是能显现出它当年的风华,牌坊下,有穿着长袍的行人走过。这张老照片,被至今还生活在牌坊街的陈书岭珍藏着,这也是历史上的牌坊街留下来的最好念想。

  如果守住这条老街巷曾经的风采,并使之传承下去,让这条在新时代背景下有些落寞的老街从此有了生机,让大家有了解这条老街巷文化的机会,那么,陈书岭的守望是有意义的。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